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美國為何修改高血壓標準 讓近半美國人成高血壓患者

日期,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的醫學專家對高血壓重新進行了定義, 這次修改是14年來首次對高血壓的標準進行修正, 根據舊的標準, 美國約有32%成年人患有高血壓, 而根據新的標準, 美國將有約46%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 也就是說, 將近一半的美國人患有高血壓。

那麼, 美國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為何要修改高血壓的標準?有觀點認為, 這次修改高血壓標準是美國製藥企業和美國學術界合謀的結果, 那麼真是這樣麼?

新標準和舊標準有多大區別

新標準相對於舊標準最大的區別就是降低了高血壓的標準。

按照舊標準:

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正常;

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 舒張壓達90—99毫米汞柱為高血壓一級, 此時並無器官病變, 只是血壓偏高一些。

收縮壓160—179毫米汞柱, 舒張壓100—109毫米汞柱為高血壓二級, 此時會對器官造成損害,

但暫時不影響器官的功能;

收縮壓180毫米汞柱以上, 舒張壓110毫米汞柱以上為高血壓三級, 此時人體器官會逐漸功能衰竭, 會有一定生命危險。

(舊標準)

而根據新標準:

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為正常;

收縮壓130—139毫米汞柱, 舒張壓達80—89毫米汞柱為高血壓一級;

......

(新標準)

簡言之, 就是把高血壓診斷標準整整降低了10毫米汞柱。 而且新標準還把以前高血壓前期的定義給刪除了。

對於標準修改不必抱著陰謀論的態度

單純舊標準定義的修改來說, 修改後的新標準降低了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使原本一些“正常”的普通人, 成為了高血壓患者。

根據國外資料, 如果採用新標準, 美國成年人的高血壓患者比例將會達到46%。 其中, 20—44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的比例會從11%提升到30%, 20—44歲的女性高血壓患者比例會從10%到19%。 45—54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的比例會從33%提升到50%, 45—54歲的女性高血壓患者比例會從27%到44%。 55—64歲的男性高血壓患者的比例會從53%提升到70%, 55—64歲的女性高血壓患者比例會從52%到64%。

可以說, 在新標準下, 美國成年人各年齡段的高血壓患者比例都會大幅增加, 病患增加之後, 必然會有相應的醫療需求。 因此, 有觀點認為這是美國製藥企業、財團與學術界合謀修改標準, 目的是人為的製造更多的高血壓患者, 好為製藥企業創造更多利潤。

不過, 這種觀點其實過於陰謀論了。

首先, 標準修改是有臨床醫學案例作為基礎的。 根據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AHA)年會上公佈的“收縮期血壓干預試驗”表明:與正常血壓的人相比, 血壓超過130/80 mmHg, 心血管風險就已經加倍了。 在130/80 mmHg就著手干預治療, 可以預防更多的高血壓併發症。

誠然, 在高血壓患者的總量增加後, 需要服用降壓藥的患者也會有所增加。 相關報告中, 標準修改後會新增約1.9%的人需要服用降壓藥。

如果修改標準真的是製藥企業與學術界的陰謀, 那麼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完全可以開出讓更大比例的新增高血壓患者去服用降壓藥的治療方式, 而不是開出讓大部分新增高血壓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療方式。

修改標準有助於人們身體健康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這種情況的產生既和相對較大的工作壓力、不規律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不無關係,也和很多人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不夠重視有關。

根據國外資料,在過去十多年時間,美國患高血壓人數增加了10%以上,單其中得到正規治療的尚不足2%。這些患者沒能及時得到治療的原因就是對高血壓不夠重視。

在中國,很多人同樣並不把高血壓等一些慢性病當一回事。在醫院中還會聽到患者互相攀比血壓:

“你才145啊,我都150了呢!”

“你才150,我都160了!”

“其實我血壓比你高,我前段時間都到170,只是吃了些藥,現在降到150了!”

......

在2017年5月至8月,中國高血壓聯盟在全國20個省市的300個血壓測量點,為50萬人測量了血壓,發現中國高血壓患者控制率為23.8%。作為參照,美國的高血壓控制率在50%以上。

為何中國的高血壓控制率不足美國的一半,原因在於很多高血壓患者根本不把高血壓當一回事。

剛剛患上高血壓之時,患者只會有輕微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根本沒有症狀,或者只有頭暈的情況,因而非常容易被忽視。

在體檢時發現得了高血壓,但很多患者只要沒有併發症,就根本不重視,平時既不注意身體保養,也很少去看醫生。

(動脈粥樣硬化)

然而,沒有症狀並不意味著就對人體無害,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壓會持續損害血管和臟器,比如高血壓會損害冠狀動脈血管,使其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在持續惡化之後最終會誘發心律紊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狀。

研究顯示,全球49%的心梗由高血壓直接導致,62%的腦卒中(中風)由高血壓直接導致。在35—5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3倍;在60—6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1倍;在70—7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89%。

此外,高血壓還是腎衰竭的重要誘因——根據美國的資料,高血壓是腎衰竭的第二常見先行病因。

而本次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降低,會讓更多血壓處於臨界值的患者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健康飲食、運動健身、戒煙戒酒、作息規律等等。當血壓處於零界點時就及時干預和治療,就可以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

其實,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在修改標準時候就已經說明,本次修改標準是希望更多的人去重視高血壓,而不是鼓動更多的人去吃降壓藥。

美國心臟學院主席Richard Chazal指出:這些新標準的一項重要基礎,就是強調生活型態的改變就是第一線的治療,在不必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是有機會可以降低發病發險的。

結語

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種慢性病,高血壓並沒有特效藥,一些服用的降壓藥也是治標不治本,而且這些藥物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副作用。

把高血壓的標準定的低一些,一方面可以在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時就進行干預治療,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家對高血壓的重視程度,及時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對於處於血壓零界點附近的患者而言,切勿因暫時沒有併發症而掉以輕心。對於已經患上高血壓的患者,更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降低中風、腦梗、心梗等疾病發生的概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這種情況的產生既和相對較大的工作壓力、不規律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不無關係,也和很多人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不夠重視有關。

根據國外資料,在過去十多年時間,美國患高血壓人數增加了10%以上,單其中得到正規治療的尚不足2%。這些患者沒能及時得到治療的原因就是對高血壓不夠重視。

在中國,很多人同樣並不把高血壓等一些慢性病當一回事。在醫院中還會聽到患者互相攀比血壓:

“你才145啊,我都150了呢!”

“你才150,我都160了!”

“其實我血壓比你高,我前段時間都到170,只是吃了些藥,現在降到150了!”

......

在2017年5月至8月,中國高血壓聯盟在全國20個省市的300個血壓測量點,為50萬人測量了血壓,發現中國高血壓患者控制率為23.8%。作為參照,美國的高血壓控制率在50%以上。

為何中國的高血壓控制率不足美國的一半,原因在於很多高血壓患者根本不把高血壓當一回事。

剛剛患上高血壓之時,患者只會有輕微的症狀,很容易被忽視。特別是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可能根本沒有症狀,或者只有頭暈的情況,因而非常容易被忽視。

在體檢時發現得了高血壓,但很多患者只要沒有併發症,就根本不重視,平時既不注意身體保養,也很少去看醫生。

(動脈粥樣硬化)

然而,沒有症狀並不意味著就對人體無害,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壓會持續損害血管和臟器,比如高血壓會損害冠狀動脈血管,使其發生粥樣硬化,導致冠狀動脈狹窄。在持續惡化之後最終會誘發心律紊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狀。

研究顯示,全球49%的心梗由高血壓直接導致,62%的腦卒中(中風)由高血壓直接導致。在35—5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3倍;在60—6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1倍;在70—79歲的人群中,未對高血壓進行控制者,誘發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加89%。

此外,高血壓還是腎衰竭的重要誘因——根據美國的資料,高血壓是腎衰竭的第二常見先行病因。

而本次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降低,會讓更多血壓處於臨界值的患者重視自己的身體狀態,及時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比如健康飲食、運動健身、戒煙戒酒、作息規律等等。當血壓處於零界點時就及時干預和治療,就可以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

其實,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學院在修改標準時候就已經說明,本次修改標準是希望更多的人去重視高血壓,而不是鼓動更多的人去吃降壓藥。

美國心臟學院主席Richard Chazal指出:這些新標準的一項重要基礎,就是強調生活型態的改變就是第一線的治療,在不必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是有機會可以降低發病發險的。

結語

正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一種慢性病,高血壓並沒有特效藥,一些服用的降壓藥也是治標不治本,而且這些藥物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副作用。

把高血壓的標準定的低一些,一方面可以在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時就進行干預治療,減少可能對身體造成的損傷;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家對高血壓的重視程度,及時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對於處於血壓零界點附近的患者而言,切勿因暫時沒有併發症而掉以輕心。對於已經患上高血壓的患者,更要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降低中風、腦梗、心梗等疾病發生的概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