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銀消費利潤激增背後:曾有培訓貸、旅遊分期產品

華南新聞中心 張冰發自深圳

和訊網消息 從大小手機店貼滿各種分期的牆面可以看出如今消費金融行業的火熱, 然而消費金融行業盈利狀況到底如何, 卻鮮有管道獲知, 有人說消費金融行業是在悶聲發大財, 那麼既然是悶聲發財這其中必然也隱藏著一些行業潛規則。

近日陸家嘴(600663,股吧)發佈的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之持續督導工作報告書(2016年度)中透露了消費金融巨頭中銀消費金融的業務資料。

悶聲發財的中銀消費 三年實現利潤八倍增長

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評估基準日持有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12.57%股權,

陸家嘴集團和前灘集團承諾, 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6-2018年度承諾淨利潤(經審計合併報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的孰低值)分別為26, 283.79萬元、31, 528.27萬元、38, 474.53萬元, 且在業績承諾期內不發生減值。

根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的《關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資產業績承諾實現情況專項審核報告》(信會師報字[2017]第ZA21091號), 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016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3, 688.50萬元,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1, 183.23萬元, 實現了2016年度的業績承諾。 中銀消費的實際利潤大幅超過承諾逾期,

超出幅度高達94.7%。

中銀消費的利潤增長也是令人咋舌, 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指出, 2013年度中銀消費淨利潤為5620.42萬元, 到了2016年三季度達到了39919.35萬元, 如果加上當年第四季度的利潤, 近八倍增長的懸念倒也不大。

利潤激增背後 旅遊分期、培訓貸一度野蠻生長

對於消費金融的風險, 中銀消費在《2016年中銀消費金融公司金融債券募集說明書》中表示國家貨幣政策及調控方式的調整將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直接影響。 如果公司的經營不能根據貨幣政策變動趨勢進行適當調整, 將對公司運作和經營效益產生不確定性影響。

同時公司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面臨著不同的法律風險, 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確的法律意見、檔而造成同預計情況相比資產價值下降或負債加大的風險,

現有法律可能無法解決的與銀行有關的法律問題的風險以及與公司和其他商業機構相關的法律有可能發生變化的風險等。

實際上扛著中字頭標籤的中銀消費確實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之前中銀消費與垂直旅行機構驢媽媽合作的旅遊分期產品就在使用者的投訴下被迫關閉。 中銀消費在官網上公告指出“中銀消費金融監控到旅遊分期產品的異常投訴後, 已立即關閉了產品”。

另外培訓貸也曾是中銀消費被投訴的方面, 中銀消費在接受《新聞晨報》採訪時表示, 培訓類貸款曾經是他們放貸的一個主要部分, 近年來, 由於“應用場景”的不斷多元化,

教育貸款這一塊已經收縮了很多;再加上相關教育培訓機構信譽不好, 造成一些問題, 所以, 他們已經停止跟相關教育機構合作。

而對壞賬處理, 消費金融公司慣用的辦法都是外包催收, 雖然對於催收中的投訴, 類似中銀消費的大型企業會進行處理, 但是如果存在侵害消費者人身權益卻未進行投訴的, 在消費金融公司卻未必能進行有效的監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