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尋找大明宮:童年裡的“含元殿”原來這麼大

· 憶 ·

“含元殿”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 就是一個玩樂天堂, 那裡有個遊樂場和菜市場。

考完試後, 最喜歡來這裡“放肆”一把, 相邀幾個小夥伴,

去“含元殿”耍。

什麼套圈圈、幸運球, 通通玩上一遍, 再咥一碗蕎面餄餎或者一片甜甜的油糕, 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而對於遺址內村裡的小夥伴而言, 這裡就是他們的家。

幼時在三清殿上摘野棗, 沿著麟德殿遺址圍牆玩“探險遊戲”;龍首原隨手可撿拾到蓮紋方磚,

俯覽便現堆堆珊貝;當時還能看到考古人員在內工作, 對考古結束後留下來的小土堆充滿了好奇......

記憶中的“含元殿”可不是大明宮的全部, 只是這片龐大宮域的一部分。

忽的一轉眼, 2010年,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屹立在此。 到現在, 已經整整7年有餘了。

· 遺址 ·

唐大明宮究竟有多大呢?其面積相當於3個凡爾賽宮、4.5個故宮、12個克里姆林宮、13個盧浮宮、15個白金漢宮。

^大明宮微縮景觀

“玄武門”事變後, 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王位。 其父李淵由於承受不了子嗣為權力自相殘殺, 因此一直鬱鬱寡歡。

^大明宮微縮景觀

李世民是一位追求完美的帝王, 希望自己做一個孝子。 因此, 貞觀八年, 為其父修建“永安宮”。 宮殿未曾修好, 李淵卻去世了, 宮殿建設作罷。

相傳初建宮殿時, 曾在工地上發現了一面銅鏡, 魏征認得是秦始皇排除異己的鎮國之寶——“秦鏡”。 有“寶鏡鎮守”, 乃一片正大光明,

因此宮殿更名為“大明宮”。

“如日之升, 則曰大明”, 唐朝詩人李華這樣解釋大明宮的涵義。

唐太宗去世後, 其子李治繼位。 唐高宗李治終年飽受風濕之苦, 其居住的太極宮地勢低窪、潮濕悶熱, 不適宜居住。 另因武則天為了權勢不擇手段, 在太極宮常常噩夢纏身, 夜不能寐, 也想搬離此處。

因此, 在龍朔二年開始再次修建大明宮。 初建成後李治與武則天遂迫不及待的搬至大明宮。

大明宮作為大唐的政治中心, 曾受百官及各個番邦使節的朝拜, 可謂是盛世空前。

^大明宮復原圖

後經過“黃巢起義”、“李茂貞進犯”、“強番朱全忠火焚宮城”等一系列重創後,大明宮除了磚石等搬不動的建築外,其餘都蕩然無存。

那麼,記憶中的含元殿,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宮殿呢?

含元殿是唐大明宮規模最大氣勢最恢巨集的宮殿,為大明宮的正殿,是舉行大型慶典和朝會的地方。

^含元殿(復原圖)

正殿東西兩側兩個高臺樓閣的建築分別為翔鸞閣和鳳棲閣,兩閣與含元殿由東西飛廊相接,似含元殿振翅而飛。

^翔鸞閣(復原圖)

主殿前還有長達78米的“龍尾道”。三條平行階梯和斜坡相同的磚石道路通向地面,為文武百官進殿的階梯。

^鳳棲閣(復原圖)

李華有詩雲:“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白居易亦有詩雲:“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而如今,我們只能在大明宮遺址的“丘壑”中體味當年的勝景。

· 公園 ·

丹鳳門為大明宮的正門,以北分別是:含元殿、宣政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整個宮域分為前朝和後庭兩部分。前朝區位于龍首山的最高端,過了龍首山北面地勢便迅速降低,落差達數米。

吃罷飯,小伴騎共用單車從丹鳳門出發,經命婦朝賀及光順門遺址,再到公園西北角的大福殿遺址,穿越公園大概用時40分鐘。

傍晚時分,一輪紅色落日在天邊輕垂,丹鳳門廣場上已經陸陸續續雲集了前來鍛煉的人們。有幾隻輕飄飄的風箏,在粉藍色的天空中搖曳,真想加入到放風箏的隊伍中。

晚風習習,每個季節空氣中的滋味是有細微的差別的。最喜歡八月的桂花,忽濃忽淡在風中吹散。

騎行前半部分比較費力,後半部分地勢有明顯的下坡趨勢,遊走在大明宮,乘風而下,舒暢至極,所謂先苦後甜嘛。

園內早晚鍛煉的人群可謂是“聲勢浩大”,青年人也許還在上下班的路上,亦或是妝容精緻的周旋於各大商場與派對之間。而在這裡,大傢伙們穿著輕便、三兩結伴,或跑或走、踢腿轉腰,一派鍛煉勝景。

說來也怪,一踏入公園,仿佛周身的細胞都松撤下來了。這裡空氣淨潤,呼吸也變的輕緩而舒適。

說起公園的植物,不到開花是分不清都有哪些品類的。杏花、梨花、臘梅、虞美人、粉黛亂子草、牡丹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躲在角落待你發現。

如今,這裡也是一片尋寶之地。有來追尋大唐遺跡的,也有來拍照鍛煉的。西安北郊人們的平凡生活與這裡已經密不可分了。

每個人內心的期許不同,大明宮所賦予他的意義也就不同。歷史就在那裡,不動聲色,沒有聲響。但我每到此處,覺聞到的都是這裡彌漫開來的幸福味道。

偶然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如果能復活,圓明園和大明宮你選擇哪一個?歡迎留言分享。

/

落木蕭下

又是一冬

/

-end-

^大明宮復原圖

後經過“黃巢起義”、“李茂貞進犯”、“強番朱全忠火焚宮城”等一系列重創後,大明宮除了磚石等搬不動的建築外,其餘都蕩然無存。

那麼,記憶中的含元殿,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宮殿呢?

含元殿是唐大明宮規模最大氣勢最恢巨集的宮殿,為大明宮的正殿,是舉行大型慶典和朝會的地方。

^含元殿(復原圖)

正殿東西兩側兩個高臺樓閣的建築分別為翔鸞閣和鳳棲閣,兩閣與含元殿由東西飛廊相接,似含元殿振翅而飛。

^翔鸞閣(復原圖)

主殿前還有長達78米的“龍尾道”。三條平行階梯和斜坡相同的磚石道路通向地面,為文武百官進殿的階梯。

^鳳棲閣(復原圖)

李華有詩雲:“左翔鸞而右棲鳳,翹兩闕而為翼。”白居易亦有詩雲:“雙闕龍相對,千官雁一行”。而如今,我們只能在大明宮遺址的“丘壑”中體味當年的勝景。

· 公園 ·

丹鳳門為大明宮的正門,以北分別是:含元殿、宣政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整個宮域分為前朝和後庭兩部分。前朝區位于龍首山的最高端,過了龍首山北面地勢便迅速降低,落差達數米。

吃罷飯,小伴騎共用單車從丹鳳門出發,經命婦朝賀及光順門遺址,再到公園西北角的大福殿遺址,穿越公園大概用時40分鐘。

傍晚時分,一輪紅色落日在天邊輕垂,丹鳳門廣場上已經陸陸續續雲集了前來鍛煉的人們。有幾隻輕飄飄的風箏,在粉藍色的天空中搖曳,真想加入到放風箏的隊伍中。

晚風習習,每個季節空氣中的滋味是有細微的差別的。最喜歡八月的桂花,忽濃忽淡在風中吹散。

騎行前半部分比較費力,後半部分地勢有明顯的下坡趨勢,遊走在大明宮,乘風而下,舒暢至極,所謂先苦後甜嘛。

園內早晚鍛煉的人群可謂是“聲勢浩大”,青年人也許還在上下班的路上,亦或是妝容精緻的周旋於各大商場與派對之間。而在這裡,大傢伙們穿著輕便、三兩結伴,或跑或走、踢腿轉腰,一派鍛煉勝景。

說來也怪,一踏入公園,仿佛周身的細胞都松撤下來了。這裡空氣淨潤,呼吸也變的輕緩而舒適。

說起公園的植物,不到開花是分不清都有哪些品類的。杏花、梨花、臘梅、虞美人、粉黛亂子草、牡丹等,還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躲在角落待你發現。

如今,這裡也是一片尋寶之地。有來追尋大唐遺跡的,也有來拍照鍛煉的。西安北郊人們的平凡生活與這裡已經密不可分了。

每個人內心的期許不同,大明宮所賦予他的意義也就不同。歷史就在那裡,不動聲色,沒有聲響。但我每到此處,覺聞到的都是這裡彌漫開來的幸福味道。

偶然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如果能復活,圓明園和大明宮你選擇哪一個?歡迎留言分享。

/

落木蕭下

又是一冬

/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