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拒絕暴利,支持茶農 ! 盛奶奶請鴿友喝有故事的龍井茶!

小編幾天沒有發文了, 由於是個忠實的龍井茶客, 一直以來就有每年明前採購龍井茶的習慣, 今年的採購比較顛簸, 一直在山上, 沒來得急發文, 望諒解!

各位鴿友看見標題是不是覺得小編有點跑題了, 但小編還是想說說今年採購茶葉的一些所見所聞和關於留守茶農的一些真實故事, 當然了小編最後也會分享給鴿友看看採購到歷年來最純正和最有故事的龍井茶。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 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大佛龍井)三種, 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 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 大佛龍井這幾年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讓很多茶友知曉, 由於性價比高, 所以往年都會去浙江新昌採購大佛龍井。

去年的這個時候, 小編在茶市裡面採購茶葉。

中國茶市, 大佛龍井之鄉!

市場上展示著不同檔次的龍井茶, 每年的這個季節都是茶商最活躍的時候!

一般小編都會讓商家泡上一杯, 以鑒定品質好壞和口感是否合適, 那一天去的比較早, 商家們都在收茶農手上炒好的龍井茶, 無意中看見一位茶農(盛奶奶), 他手上拿了一大包茶葉, 約有10斤左右, 連續跑了幾個商家好像都沒被商家採購去(後來得知商家壓價太狠), 呵呵, 這時我跑了過去, 聞了一下香氣, 看了一下茶形, 感覺還不錯, 順便就問了價格, 330元/斤, 我也沒有猶豫直接就成交了, 明前茶上一定等級的都要600-1000元/斤以上, 市場裡面拿貨肯定要便宜些, 再說茶農手上拿貨心裡也放心,

價格也實惠。

交易完成以後, 盛奶奶主動留了電話給我, 邀請我來年再去他們山上的家裡採購茶葉, 直接現炒現賣, 順便去他們村裡看看玩玩, 好!我也欣然的答應了。 接下來就有了今年的採茶之旅, 欣賞了大山美景, 知曉了留守茶農的故事, 更明白了市場上龍井銷售的不為人知的秘密!

中午時分, 到達了新昌區域, 繼續前行離目的地還有34公里, 這時慢慢進入山區道路, 感覺路面越來越陡峭, 一路風景霎時美麗, 茶樹滿山, 茶農們都在自家的茶樹上採茶, 一眼望去, 都是年齡比較大的老人在採茶!

老人在採茶

盛奶奶的電話來了,問我一行幾人,她說準備了便飯,實在客氣,我說不用了,山路危險,專心開車,電話先掛了,哈哈!

翻過了4個山頭,經過了7個村落,34公里足足開了1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海拔約800米的目的地,下塘村,約好在村委會見面,下車後帶著好奇觀摩了村委會和村建築。

年代已久的房屋,牆面還是泥土造的!

馬雲爸爸無處不在啊!

沒有圍杆的陽臺,你敢住嗎?

村淘,淘茶葉!

盛奶奶到村委會來接我們了,來到了盛奶奶的家。

大鍋灶,燒飯噴噴香

小閣樓

盛奶奶的先生是黨員哦,還是以前的村支書!

她就迫不及待的問我們吃了嗎?立馬燒了當地特色的年糕(自家做的年糕)

農家土雞蛋

買了肉,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自己種的青菜

地方特色的年糕,下圖做年糕的石盆!

吃完了,喝茶是必須的,自家炒的龍井泡上,那香氣直撲鼻尖,口感醇厚,味蕾立馬能感覺到這是上等的龍井,帶有那種淳樸和濃郁的茶香,有種大自然的味道,這種味道是以前喝茶沒有的!

邊喝邊聊,盛奶奶介紹了村裡的情況,她說,我們村裡有150戶左右人家,每家每戶都種茶採茶,村裡基本都是老人在家,年輕人都去城裡了,所以採茶的事情都落在年長的老人身上,現在是採茶的旺季,每戶人家早上8點不到就要去採茶,我就問一天可以采多少茶葉,她說熟練的也就最多可以采4-5斤左右,都是嫩芽,采的量很少,4斤半炒1斤成品茶,仔細想想,這產量真不高啊!

聊了一會,盛奶奶的先生回來了,簍子裡是采的茶葉,估摸著顛了一下,1斤半左右,我很好奇的問,采的好少啊,盛奶奶說,是的,他去年由於中風,在家人的積極照顧下,今年康復的已經可以採茶了,實在不易啊!在此還是祝盛奶奶的先生身體健康!這下理解了為什麼只有一斤半的。(盛奶奶的先生還是以前的村支書,黨員,覺悟高!)

知道這吊環幹嘛用的嗎?

是村支書康復身體用的,能夠康復和堅韌的毅力息息相關!

我們來到了盛奶奶炒茶的屋子,裡面放著三台炒茶機和一台烘乾機。

我很奇怪的就問,茶葉不是手炒出來的嗎?她說:現在茶農自己已經不用手工炒茶了,市面上基本不會有,說是手炒,讓我千萬別信的,手炒一天能炒個1-2斤左右差不多了那個價格茶葉得賣到多貴啊,她補充到,很多商家會拿他們這裡的高山龍井茶冒充幾千元的西湖龍井(汗顏)。機器每天可以炒出15-20斤左右,口感不會相差太大,心裡作用在作怪其實都是,但是機器炒出來的茶葉也不會便宜到百元之內的價格,低價的茶葉絕對要小心!

正在烘乾

炒制完的龍井茶

這個躺椅是半夜裡,盛奶奶炒茶的時候休息打盹用的,實在辛苦!

又是一鍋茶在翻炒!

溫度是炒茶的關鍵所在

認真的檢查炒制品質

我問你為什麼不去採茶,她說,村裡的人都是老年人,自己炒茶的很少,炒茶對整個炒茶的工藝流程和火候技術性要求很強,炒壞了,就是一天白乾,所以就不去採茶了,幫助村裡年長的炒茶,控制品質。

她說她炒茶已經幾十年了,每到採茶的時候,她每天下午16:30左右都會到村頭把左鄰右裡采的茶葉收回來,首先進行風乾晾乾(這個環節必須要有),估計一般到夜裡12點,才開始正式的炒茶,炒茶的時候溫度控制很重要,一般她會控制在200度左右,因為這樣香氣才會很好,但是炒糊的風險也更大。

她說,有些炒茶人溫度調的低,炒出來香氣肯定不好,但是水分多了,可以買的錢多些,但是她堅持以品質為先,溫度調整到該有的火候。

在炒完茶以後,還要進行烘乾,香氣就會提升很多,這一步很多炒茶人不做的,因為水分會大大的流失(就是錢啊)。最後一步就是篩茶,這一步很多炒茶的也是不做的,隨便篩一下就是一斤左右沒有的,但是她說,篩不篩其實結果一樣,篩了賣相好,價格賣高點,不篩賣的低,情願篩一下,不要最後到了茶客手上,喝上去碎片一嘴的。

我問你這個茶葉屬於什麼等級那?她笑笑說,我們都是按照最好的等級工藝去炒制的,只要採茶整齊,炒制不炒壞,基本可以算特級了吧,哈哈!

成品茶葉

每天整個炒茶過程結束,差不多15斤-20斤左右,時間就到淩晨4點左右,這時候整個流程還沒結束,接下來就是賣茶的過程,她要開著她的電瓶三輪車,我就問這樣電夠嗎,山路開起來很危險,她說電一個來回沒有問題,山路開習慣了。她輕描淡寫話語,早已習慣這段路程,上午34公里我可是足足開了一個小時。

到批發市場賣給商家,那又是一個互相殺價的過程,一天的心血,最後還要在砍價的過程中結束,一般零售價600-1000元/斤,她們給茶商也就對半300-500元之間不等,甚至更低。

茶葉賣完基本天也亮了,市場門口有很多賣早點的地方,她說,她們和相熟的茶農就會聚在一起吃個早餐,互相聊賣茶的價格。

這時候也許是她們最愜意和釋懷的時候吧!

我們一邊聊,她還在一邊的炒,我等著新鮮出爐。

賣完茶葉,我們一起去了盛奶奶家的茶樹田裡面,她和我們介紹了不同品種的茶樹和產茶檔期。

好吧,賣茶的整個過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喝上一杯龍井,是茶農辛勤的付出,和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故事!

盛奶奶家的茶樹

演示採茶的過程

嫩芽,全是采的這種一芽二葉的

如果你喜歡喝茶,讓我們一起來品嘗盛奶奶家的龍井茶,讓她不要再淩晨開著電瓶車去市場給商家砍價收茶了。

讓下塘村的村民為我們定制屬於我們的龍井茶!

125克/罐

禮盒送人更體面

讓我們一起拒絕暴利茶,拒絕陳茶、拒絕過度的包裝!

讓我們減少茶葉的中間商,直接對接我們留守的茶農!

讓我們一起為下塘村茶農解決銷路市場!

讓我們一起喝下塘村盛奶奶有故事的龍井茶!

以上所有照片均用手機拍攝,絕無PS

讓我們一起喝有故事的龍井茶!

99元/125克

雨前特級龍井

或複製進入微店購買通道: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072772506

老人在採茶

盛奶奶的電話來了,問我一行幾人,她說準備了便飯,實在客氣,我說不用了,山路危險,專心開車,電話先掛了,哈哈!

翻過了4個山頭,經過了7個村落,34公里足足開了1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海拔約800米的目的地,下塘村,約好在村委會見面,下車後帶著好奇觀摩了村委會和村建築。

年代已久的房屋,牆面還是泥土造的!

馬雲爸爸無處不在啊!

沒有圍杆的陽臺,你敢住嗎?

村淘,淘茶葉!

盛奶奶到村委會來接我們了,來到了盛奶奶的家。

大鍋灶,燒飯噴噴香

小閣樓

盛奶奶的先生是黨員哦,還是以前的村支書!

她就迫不及待的問我們吃了嗎?立馬燒了當地特色的年糕(自家做的年糕)

農家土雞蛋

買了肉,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自己種的青菜

地方特色的年糕,下圖做年糕的石盆!

吃完了,喝茶是必須的,自家炒的龍井泡上,那香氣直撲鼻尖,口感醇厚,味蕾立馬能感覺到這是上等的龍井,帶有那種淳樸和濃郁的茶香,有種大自然的味道,這種味道是以前喝茶沒有的!

邊喝邊聊,盛奶奶介紹了村裡的情況,她說,我們村裡有150戶左右人家,每家每戶都種茶採茶,村裡基本都是老人在家,年輕人都去城裡了,所以採茶的事情都落在年長的老人身上,現在是採茶的旺季,每戶人家早上8點不到就要去採茶,我就問一天可以采多少茶葉,她說熟練的也就最多可以采4-5斤左右,都是嫩芽,采的量很少,4斤半炒1斤成品茶,仔細想想,這產量真不高啊!

聊了一會,盛奶奶的先生回來了,簍子裡是采的茶葉,估摸著顛了一下,1斤半左右,我很好奇的問,采的好少啊,盛奶奶說,是的,他去年由於中風,在家人的積極照顧下,今年康復的已經可以採茶了,實在不易啊!在此還是祝盛奶奶的先生身體健康!這下理解了為什麼只有一斤半的。(盛奶奶的先生還是以前的村支書,黨員,覺悟高!)

知道這吊環幹嘛用的嗎?

是村支書康復身體用的,能夠康復和堅韌的毅力息息相關!

我們來到了盛奶奶炒茶的屋子,裡面放著三台炒茶機和一台烘乾機。

我很奇怪的就問,茶葉不是手炒出來的嗎?她說:現在茶農自己已經不用手工炒茶了,市面上基本不會有,說是手炒,讓我千萬別信的,手炒一天能炒個1-2斤左右差不多了那個價格茶葉得賣到多貴啊,她補充到,很多商家會拿他們這裡的高山龍井茶冒充幾千元的西湖龍井(汗顏)。機器每天可以炒出15-20斤左右,口感不會相差太大,心裡作用在作怪其實都是,但是機器炒出來的茶葉也不會便宜到百元之內的價格,低價的茶葉絕對要小心!

正在烘乾

炒制完的龍井茶

這個躺椅是半夜裡,盛奶奶炒茶的時候休息打盹用的,實在辛苦!

又是一鍋茶在翻炒!

溫度是炒茶的關鍵所在

認真的檢查炒制品質

我問你為什麼不去採茶,她說,村裡的人都是老年人,自己炒茶的很少,炒茶對整個炒茶的工藝流程和火候技術性要求很強,炒壞了,就是一天白乾,所以就不去採茶了,幫助村裡年長的炒茶,控制品質。

她說她炒茶已經幾十年了,每到採茶的時候,她每天下午16:30左右都會到村頭把左鄰右裡采的茶葉收回來,首先進行風乾晾乾(這個環節必須要有),估計一般到夜裡12點,才開始正式的炒茶,炒茶的時候溫度控制很重要,一般她會控制在200度左右,因為這樣香氣才會很好,但是炒糊的風險也更大。

她說,有些炒茶人溫度調的低,炒出來香氣肯定不好,但是水分多了,可以買的錢多些,但是她堅持以品質為先,溫度調整到該有的火候。

在炒完茶以後,還要進行烘乾,香氣就會提升很多,這一步很多炒茶人不做的,因為水分會大大的流失(就是錢啊)。最後一步就是篩茶,這一步很多炒茶的也是不做的,隨便篩一下就是一斤左右沒有的,但是她說,篩不篩其實結果一樣,篩了賣相好,價格賣高點,不篩賣的低,情願篩一下,不要最後到了茶客手上,喝上去碎片一嘴的。

我問你這個茶葉屬於什麼等級那?她笑笑說,我們都是按照最好的等級工藝去炒制的,只要採茶整齊,炒制不炒壞,基本可以算特級了吧,哈哈!

成品茶葉

每天整個炒茶過程結束,差不多15斤-20斤左右,時間就到淩晨4點左右,這時候整個流程還沒結束,接下來就是賣茶的過程,她要開著她的電瓶三輪車,我就問這樣電夠嗎,山路開起來很危險,她說電一個來回沒有問題,山路開習慣了。她輕描淡寫話語,早已習慣這段路程,上午34公里我可是足足開了一個小時。

到批發市場賣給商家,那又是一個互相殺價的過程,一天的心血,最後還要在砍價的過程中結束,一般零售價600-1000元/斤,她們給茶商也就對半300-500元之間不等,甚至更低。

茶葉賣完基本天也亮了,市場門口有很多賣早點的地方,她說,她們和相熟的茶農就會聚在一起吃個早餐,互相聊賣茶的價格。

這時候也許是她們最愜意和釋懷的時候吧!

我們一邊聊,她還在一邊的炒,我等著新鮮出爐。

賣完茶葉,我們一起去了盛奶奶家的茶樹田裡面,她和我們介紹了不同品種的茶樹和產茶檔期。

好吧,賣茶的整個過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喝上一杯龍井,是茶農辛勤的付出,和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故事!

盛奶奶家的茶樹

演示採茶的過程

嫩芽,全是采的這種一芽二葉的

如果你喜歡喝茶,讓我們一起來品嘗盛奶奶家的龍井茶,讓她不要再淩晨開著電瓶車去市場給商家砍價收茶了。

讓下塘村的村民為我們定制屬於我們的龍井茶!

125克/罐

禮盒送人更體面

讓我們一起拒絕暴利茶,拒絕陳茶、拒絕過度的包裝!

讓我們減少茶葉的中間商,直接對接我們留守的茶農!

讓我們一起為下塘村茶農解決銷路市場!

讓我們一起喝下塘村盛奶奶有故事的龍井茶!

以上所有照片均用手機拍攝,絕無PS

讓我們一起喝有故事的龍井茶!

99元/125克

雨前特級龍井

或複製進入微店購買通道: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072772506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