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肉身成佛 唯九華山難解之謎

說起山, 我這個來自四川大山脈秦巴山區的孩子總會有幾份親切感。 當我來到九華山, 還未正式入九華山的山門時, 就遠遠的望見了一尊矗立在群山之間的金身佛像, 這是地藏菩薩的金身像, 寶相莊嚴無比!令人心生感動, 99米高的地藏菩薩銅像相當於33層住宅高樓, 滌蕩心塵, 震撼心靈。 當耳朵裡那句“眾生度盡, 方證菩提;地獄未空, 誓不成佛。 ”已經氾濫成海之時, 心中這份親切感已經開始變成了一種敬畏。

牌坊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 唐天寶年間詩仙李白曾數游九華山, 睹此山秀異, 九峰如蓮花, 觸景生情, 便與友人唱起了詩歌——《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句並序》。 在其中歌唱道一句:“妙有分二氣, 靈山開九華”, 因此“九子山”改為“九華山”。 李白在九華山遊歷期間吟下多篇讚頌九華山的詩。 其中的“天河掛綠水, 秀出九芙蓉”詩句成為描繪九華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絕唱。

正是九華山的山水靈秀而空靈, 如同天造地設的“蓮花佛國”, 才讓這裡成為修行的絕佳之地, 也終成為中國佛教有四大道場。

弘願堂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巨大的地藏菩薩金身坐落的地方是一個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

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的禮佛朝拜、養生禪修、休閒觀光的旅遊勝境。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大願文化園之內的弘願堂了。

中軸線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因為從一側的停車場走了過來, 所以一行人並未從正中的大門進入景區。 刻著大願兩個字的牌坊對面就是景區的驗票處。

進入弘願堂的時候需要穿上鞋套, 等貪婪拍照的小夥伴過來我就在弘願堂的門口觀察, 整個大願文化園的主要建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

石刻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現代科技與傳統藝術結合為一體的特色, 在弘願堂體現的最為明顯。

這是一個以雕塑、展館、彩繪等藝術形式全方位展示地藏大願精神的地方。 很難想像到的是, 這樣的一個四層建築看起來十分地融于周圍環境, 而非突兀於整體之外。 這樣的感覺來自於南北側展廳部分採用覆土方式處理, 東西兩側沿中軸線採用化大為小、化整為零的手法, 以重重錯落的牆體組合賦予弘願堂徽州傳統居落組群特色, 玲瓏小巧的單體牆面層層疊加地聚積成氣勢磅礴的敞開牆群, 賦予弘願堂徽州傳統聚落組群“積形成勢”、“聚巧形以展勢”的獨特氣勢。

石刻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石刻 三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石刻 四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牆壁上的石雕算不算傳統藝術?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表現的形式確實又是很現代的。這只是其中小的微乎其微的局部,所以想要一睹弘願堂風采的話還是需要親自前往的。

佛光池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佛光池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走出弘願堂,在其建築的背後有一個直徑為99米的水池,水的深度是9釐米。這個水池有一個好聽且神聖的名字——佛光池。站在池邊可以看到地藏菩薩正好矗立在漢白玉蓮花之上。導遊說有太陽的好天氣時,光照充足的情景下,佛光池在陽光照耀下,地藏菩薩大銅像在水底金黃色馬賽克的映托中,波光粼粼,金光閃閃,神奇壯觀。想必佛光池的由來就是因為這番景觀。

錫杖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經過弘願堂和佛光池的遊覽,我對講究因果的佛家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尤其是地藏菩薩渡盡眾生,才成佛果的堅持和捨己為人的精神深受感動。我很想加快步伐,到地藏菩薩金像下去拜一拜了。就在通往金像的路上,準確的說是在廣場的一側,立著巨大的錫杖。這是出家人的聖物,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也就是出家人修行必備的物件。

九華飛天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飛天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飛天 三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接近金像了,我開始整理自己的著裝,在這樣一個佛法森嚴的地方,自己怎麼能不畢恭畢敬、一絲不苟呢?正要複行,我所站立的小廣場擠滿了人,在他們口中我得知眼前有一處九華飛天的演出。當我看見來自莫高窟壁畫中飛天舞女曼妙造型的銅鑄動態群雕莊嚴升起,配合音樂噴泉的實景演出,是一場絕無僅有的呈現方式,是地藏文化與行為藝術完美結合的人文闡釋,令我為稱奇。

地藏金像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地藏金像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在獅子峰下,我走到了地藏菩薩的腳下。合十雙手舉頭仰望我看見的是一尊端莊慈祥的聖像,這尊巨大的佛像氣勢恢弘,像身高度76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為99米,整個銅像連同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取高度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

黃昏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山能夠成為和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共同組成的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一位異國王子的功勞是離不開的。新羅國王族金喬覺,24歲時削髮為僧,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岩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閔氏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歎未曾有,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並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金喬覺便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

寺院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根據金喬覺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肉身寶殿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佛教認為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圓寂後,可得舍利。《玄應音義》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即使遺骨,而全身舍利就是肉身菩薩。九華山作為佛教聖地,它清淨、莊嚴、神聖。其肉身菩薩的不斷出現,使九華山顯得神聖和神秘。

寺院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就在另一個寺廟通慧禪林之內,我有佛緣親眼見到了肉身菩薩——仁義法師的鍍金肉身。在被告知不能拍攝後,我就放下了相機,後來一位老攝影家給我說,你拍下來不是為了拍下來,是為了傳播這種佛學文化,實質上和天天打坐念經受了戒的僧人做的是殊途同歸的一件事。我想可能我還是太年輕了吧。

眾多廟宇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天色漸晚,坐在廣場前看著魚兒在雲朵裡面遊動。心裡又想起了地藏王菩薩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願渡盡一切惡道眾生,然後才成佛果。 地藏菩薩救度的很多眾生都已經成佛了,但是他老人家自己還仍然不成佛,要度盡地獄的所有眾生。對於宗教我一直都是無神論的自我標榜。當佛學之中的哲學、禮儀被我認可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開始成熟了。但我還是想幼稚的問一句要做到捨己為人有多難?阿彌陀佛。

石刻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石刻 三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石刻 四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牆壁上的石雕算不算傳統藝術?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表現的形式確實又是很現代的。這只是其中小的微乎其微的局部,所以想要一睹弘願堂風采的話還是需要親自前往的。

佛光池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佛光池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走出弘願堂,在其建築的背後有一個直徑為99米的水池,水的深度是9釐米。這個水池有一個好聽且神聖的名字——佛光池。站在池邊可以看到地藏菩薩正好矗立在漢白玉蓮花之上。導遊說有太陽的好天氣時,光照充足的情景下,佛光池在陽光照耀下,地藏菩薩大銅像在水底金黃色馬賽克的映托中,波光粼粼,金光閃閃,神奇壯觀。想必佛光池的由來就是因為這番景觀。

錫杖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經過弘願堂和佛光池的遊覽,我對講究因果的佛家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尤其是地藏菩薩渡盡眾生,才成佛果的堅持和捨己為人的精神深受感動。我很想加快步伐,到地藏菩薩金像下去拜一拜了。就在通往金像的路上,準確的說是在廣場的一側,立著巨大的錫杖。這是出家人的聖物,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也就是出家人修行必備的物件。

九華飛天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飛天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飛天 三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接近金像了,我開始整理自己的著裝,在這樣一個佛法森嚴的地方,自己怎麼能不畢恭畢敬、一絲不苟呢?正要複行,我所站立的小廣場擠滿了人,在他們口中我得知眼前有一處九華飛天的演出。當我看見來自莫高窟壁畫中飛天舞女曼妙造型的銅鑄動態群雕莊嚴升起,配合音樂噴泉的實景演出,是一場絕無僅有的呈現方式,是地藏文化與行為藝術完美結合的人文闡釋,令我為稱奇。

地藏金像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地藏金像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在獅子峰下,我走到了地藏菩薩的腳下。合十雙手舉頭仰望我看見的是一尊端莊慈祥的聖像,這尊巨大的佛像氣勢恢弘,像身高度76米,加上蓮花座底盤高度為99米,整個銅像連同底座高15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取高度99米,與九華山99座山峰、金地藏享年99歲的寓意相一致。

黃昏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九華山能夠成為和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共同組成的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一位異國王子的功勞是離不開的。新羅國王族金喬覺,24歲時削髮為僧,于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求法,經南陵等地登上九華,于山深無人僻靜處,擇一岩洞棲居修行。當時九華山為青陽縣閔員外屬地,金喬覺向閔氏乞一袈裟地,閔氏不暇思索、慷慨應允,此時只見金喬覺袈裟輕輕一抖,不料展衣後竟遍覆九座山峰。這使閔員外既十分詫異,又大開眼界、歎未曾有,心悅誠服地將整座山獻給“菩薩”,並為持戒精嚴、艱苦修行的高僧修建廟宇,金喬覺便有了修行道場和收徒弘法的條件。

寺院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根據金喬覺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並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由此名聲遠播、譽滿華夏乃至全球,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並稱的地藏應化聖地。

肉身寶殿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佛教認為佛菩薩或高僧大德圓寂後,可得舍利。《玄應音義》載:“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別”。全身舍利即是指高僧示寂後,其身體經久不爛,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者。碎身舍利即使遺骨,而全身舍利就是肉身菩薩。九華山作為佛教聖地,它清淨、莊嚴、神聖。其肉身菩薩的不斷出現,使九華山顯得神聖和神秘。

寺院 二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就在另一個寺廟通慧禪林之內,我有佛緣親眼見到了肉身菩薩——仁義法師的鍍金肉身。在被告知不能拍攝後,我就放下了相機,後來一位老攝影家給我說,你拍下來不是為了拍下來,是為了傳播這種佛學文化,實質上和天天打坐念經受了戒的僧人做的是殊途同歸的一件事。我想可能我還是太年輕了吧。

眾多廟宇 攝影/ 撰稿 :胡文凱

天色漸晚,坐在廣場前看著魚兒在雲朵裡面遊動。心裡又想起了地藏王菩薩那““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願渡盡一切惡道眾生,然後才成佛果。 地藏菩薩救度的很多眾生都已經成佛了,但是他老人家自己還仍然不成佛,要度盡地獄的所有眾生。對於宗教我一直都是無神論的自我標榜。當佛學之中的哲學、禮儀被我認可的時候,我覺得我已經開始成熟了。但我還是想幼稚的問一句要做到捨己為人有多難?阿彌陀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