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CIO:核心模組不用SaaS,資料安全的“心理圍牆”難以逾越!

在崔牛會的歷史上, 我們還沒有設置過一場如此特別的對話。 企業CIO、從CIO到SaaS服務商的創業者、跨界創業的TOB企業創始人, 分別從不同的角度, 分享他們對SaaS的思考。

作為SaaS領域的“專業選手”, 他們提出的一些觀點讓人很有啟發:

CIO從純技術角度來創業可能很難, 他更靠譜的優勢是掌握行業需求、瞭解行業發展趨勢;

綁在一起挺好, 但有時候不能綁得太深;

“私有雲的安全性”是心理問題大於技術問題, 而且, 這也是整個軟體生態的問題;

能租到合適的SaaS就不買, 如果能買到, 自己必須能做二次開發, 否則寧可自主開發;

……

以下是11月18日“2017中國企業互聯網峰會暨崔牛會年會”的圓桌對話實錄, 內容以主持嘉賓——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的第一視角執筆。

1

這個話題圍繞的人群是“CIO”, 更進一步的說, 是內部創業的CIO。 這群人的創業與純粹的市場創業有著較大的差異。

當然, 在公司內部做資訊化的時候,

有時會面臨專案化的需求, 需要一些專案思維。 但真正到創業的時候, 我們又不得不強化自身的產品思維。

對於這些特殊的SaaS創業者, 這兩種創業路徑和工作思維, 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它們對於創業者而言, 有著什麼挑戰?美的內部的機制是什麼樣的?

紛享銷客創始人羅旭

穀雲松:我過去的20年裡, 基本一直在做IT, 其中, 在美的集團做了12年CIO, 今年2月份正式進入美雲智數。 美的集團占美雲智數50%股份, 員工占50%股份, 公司今年的營業額大約2億元。

我以美的集團為例, 來回答這個問題。

美的集團2013年有一個大項目, 屯集了很多人才, 我在這個

項目裡參與了它的誕生、優化、拓展和淘汰。

美的集團的業態很複雜, 產品系統天生不具備多行業特點。 我們內部在2012年、2013年開始打造目標產品, 整個事業部至少有50個億的銷售。

事實上, 快速上線是一個重要指標, 而美的內部做項目一般3個月上線。 不得不提的是, 美的集團有自己的研發團隊, 這是我們的先天優勢。

美的集團總裁助理、美雲智數總經理 谷雲松

從公司機制來說, 因為美的集團占50%股權, 美雲智數的員工占50%股權, 所以美雲智數沒有控股股東之說。

從投資、產品、人員、待遇來看, 我們和集團一樣。 我甚至可以這樣說:你只要能搞得成, 美的集團基本是完全授權的。

而且, 美的集團為我們提供大部分支撐平臺,

比如法務、審計等, 美雲智數都不用自建。 同時, 我們有足夠的靈活性。

2

大華股份做了很多專案, 作為CIO, 魏總您是怎麼讓內部體制真正跟市場接軌, 讓優秀人才獲得機制驅動, 讓整個項目往前走?

魏姜鐘:我在大華股份已經十多年了, 我剛到大華的時候, 它營收是1.2個億, 去年是133個億, 十多年增長了100倍。 我一開始在大華股份分管財務, 直到2016年開始管IT。

我分管著四個內部專案, 也曾扶持過三四個內部項目, 可以結合具體案例回答這個問題。

浙江大華副總裁 魏美鐘

我最早的一個項目是在2006年,是促進大華完成高速抓拍。當時,高速抓拍必須解決兩個事情,一是高清,一是智慧,這裡面還需要雷達技術。我非常看好這個方向,花了大半年時間遊說公司立項。

此外,我在2010年做了一個智慧鎖項目。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出現一款家喻戶曉的智慧鎖,智慧鎖的普及率也非常低。2010年,我們引進一個日本公司做智慧鎖,結合我們的家庭視頻能力設計產品。我相信這個方向也非常好,也一直促進溝通,爭取給它更多的資源。

2015年底,我還收購了一個瀕臨倒閉、僅剩5人的公司,去年一年虧了1800萬,今年就收入2400萬。

大華也可以稱作平臺公司,而平臺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你把產品研發做好,剩下的事情都不用操心,收購以後,我就給你嫁接資源,扭轉你的經營狀況。

3

很多人經常會說一句話:體制內創業的關鍵問題是公司結構太複雜。張航是真正的企業CIO,你是否看好CIO在企業內創業做SaaS?如果你做投資,投不投?如果要投,有什麼條件?對於CIO出來創業的企業內部專案,他和團隊持有多少股份比較合理?

張航: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思考:CIO到底有什麼資源?

在我看來,CIO從純技術角度來說,創業可能很難。在大多數情況下,CIO的技術能力會弱於企業的CTO,他更靠譜的優勢是掌握行業需求、瞭解行業發展趨勢。

北京探路者資訊總監 張航

但問題是,這個優勢能否支撐其創業?

如果他一個人創業,失敗的機率可能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借力,把短板補上。

比如,你現在出來搭建一個團隊從頭開發產品,死亡機率非常大,但你在別人已經打磨了80%的產品基礎上做一個行業應用,結果可能會好得多。只有你找人把短板全補上,我才有可能出手投資。

當然,對於股份占比的問題,我覺得需要一開始就把股份劃分得很清楚,具體怎麼劃分,那應該是老闆考慮的問題。

魏美鐘:關於股權分配,我談一個例子,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2009年,我讓IT部門開發了一套報銷平臺。2010年過完春節就上線,效果非常好。

2012年,我在上海看到了一套SaaS系統,覺得它比我們的系統更好。回來就跟IT總監講,要把我們的系統開發成雲平臺。他說創業太痛苦,不折騰了。

2014年,我又跟IT總監商量,說公司出60%,我們倆出40%。但公司老闆不同意。

後來,我們進軍美國的時候,想找一個SaaS產品,就找到了每刻報銷。我說,一年時間裡,如果你達到我的要求,產品上線,我就投錢給你們——既然我的IT團隊不擅長做雲,內外結合也不錯。

我並打算不控制它,投的錢不多,幾百萬而已。同時,我們老闆也很高興,覺得綁在一起挺好。

當然,這種情況需要有所取捨。我個人認為,有時候不能綁得太深。如果綁深了,今天這一任的總裁也許是OK的,明天換了一個總裁,你的日子可能就難過了。

4

很多企業說,不願意用公有雲,他們始終覺得資料留在自己這裡最安全。我問一個比較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難道私有雲就真的安全嗎?為什麼很多大企業一定要有私有雲?我國的SaaS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穀雲松:我的觀點是:用私有雲,一部分大企業的心理上會有安全感。這種更安全的感覺,跟企業領導的觀念有關。

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心理問題多於技術問題。而且,這也是整個軟體生態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問題,甚至連微信也沒有受到足夠的信任。

微信安全嗎?它會不會發生平臺漲價、抓取使用者資訊等問題?所以目前,仍然有很多企業不允許在微信上談工作。

關於國內SaaS的發展趨勢,我認為,SaaS要能有好日子過,得在十年以後。因為中國的SaaS領域不僅僅面臨安全問題,還有法律環境、版權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5

張航:我覺得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曾經也搞過自主開發,後來發現不行,就基本把這條路遮罩掉了。如果行業有現成解決方案,我們就一定不會去自己做。

魏美鐘:我給大華股份IT的定位是,能租到合適的SaaS就不買。當然,如果考慮買軟體,自己必須能做二次開發,並且不能影響未來升級,否則我寧願自主開發。

此外,我對套裝軟體深惡痛絕!因為他們給你推銷時講得天花亂墜,等到真上線後,效果至少打五折。

SaaS的好處在於,至少可以先試用一下。就像買衣服,試試合不合身。同時,你可以看到產品反覆運算,不論是半個月還是一個月升級一次。

中國上千億規模的企業很少,幾億、幾十億的企業居多。我認為,五年內SaaS應該有快速發展,但一定從週邊進入(內核沒那麼快),比如從報銷、CRM的角度切入。

SaaS化的最大優勢在哪裡?使用者越多,它的彈性越好,會吸收大量優質創意、先進的管理思想。這樣一來,如果資訊化落後的企業直接用SaaS產品,反而能充分發揮後發優勢。

更多TOB乾貨,到TO必問!(專業的SaaS知識分享平臺-www.tobwen.com)

浙江大華副總裁 魏美鐘

我最早的一個項目是在2006年,是促進大華完成高速抓拍。當時,高速抓拍必須解決兩個事情,一是高清,一是智慧,這裡面還需要雷達技術。我非常看好這個方向,花了大半年時間遊說公司立項。

此外,我在2010年做了一個智慧鎖項目。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出現一款家喻戶曉的智慧鎖,智慧鎖的普及率也非常低。2010年,我們引進一個日本公司做智慧鎖,結合我們的家庭視頻能力設計產品。我相信這個方向也非常好,也一直促進溝通,爭取給它更多的資源。

2015年底,我還收購了一個瀕臨倒閉、僅剩5人的公司,去年一年虧了1800萬,今年就收入2400萬。

大華也可以稱作平臺公司,而平臺公司最大的優勢是什麼?你把產品研發做好,剩下的事情都不用操心,收購以後,我就給你嫁接資源,扭轉你的經營狀況。

3

很多人經常會說一句話:體制內創業的關鍵問題是公司結構太複雜。張航是真正的企業CIO,你是否看好CIO在企業內創業做SaaS?如果你做投資,投不投?如果要投,有什麼條件?對於CIO出來創業的企業內部專案,他和團隊持有多少股份比較合理?

張航: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思考:CIO到底有什麼資源?

在我看來,CIO從純技術角度來說,創業可能很難。在大多數情況下,CIO的技術能力會弱於企業的CTO,他更靠譜的優勢是掌握行業需求、瞭解行業發展趨勢。

北京探路者資訊總監 張航

但問題是,這個優勢能否支撐其創業?

如果他一個人創業,失敗的機率可能比較高。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比較好的方式是借力,把短板補上。

比如,你現在出來搭建一個團隊從頭開發產品,死亡機率非常大,但你在別人已經打磨了80%的產品基礎上做一個行業應用,結果可能會好得多。只有你找人把短板全補上,我才有可能出手投資。

當然,對於股份占比的問題,我覺得需要一開始就把股份劃分得很清楚,具體怎麼劃分,那應該是老闆考慮的問題。

魏美鐘:關於股權分配,我談一個例子,可以解答這個問題。

2009年,我讓IT部門開發了一套報銷平臺。2010年過完春節就上線,效果非常好。

2012年,我在上海看到了一套SaaS系統,覺得它比我們的系統更好。回來就跟IT總監講,要把我們的系統開發成雲平臺。他說創業太痛苦,不折騰了。

2014年,我又跟IT總監商量,說公司出60%,我們倆出40%。但公司老闆不同意。

後來,我們進軍美國的時候,想找一個SaaS產品,就找到了每刻報銷。我說,一年時間裡,如果你達到我的要求,產品上線,我就投錢給你們——既然我的IT團隊不擅長做雲,內外結合也不錯。

我並打算不控制它,投的錢不多,幾百萬而已。同時,我們老闆也很高興,覺得綁在一起挺好。

當然,這種情況需要有所取捨。我個人認為,有時候不能綁得太深。如果綁深了,今天這一任的總裁也許是OK的,明天換了一個總裁,你的日子可能就難過了。

4

很多企業說,不願意用公有雲,他們始終覺得資料留在自己這裡最安全。我問一個比較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難道私有雲就真的安全嗎?為什麼很多大企業一定要有私有雲?我國的SaaS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

穀雲松:我的觀點是:用私有雲,一部分大企業的心理上會有安全感。這種更安全的感覺,跟企業領導的觀念有關。

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心理問題多於技術問題。而且,這也是整個軟體生態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問題,甚至連微信也沒有受到足夠的信任。

微信安全嗎?它會不會發生平臺漲價、抓取使用者資訊等問題?所以目前,仍然有很多企業不允許在微信上談工作。

關於國內SaaS的發展趨勢,我認為,SaaS要能有好日子過,得在十年以後。因為中國的SaaS領域不僅僅面臨安全問題,還有法律環境、版權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5

張航:我覺得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我們曾經也搞過自主開發,後來發現不行,就基本把這條路遮罩掉了。如果行業有現成解決方案,我們就一定不會去自己做。

魏美鐘:我給大華股份IT的定位是,能租到合適的SaaS就不買。當然,如果考慮買軟體,自己必須能做二次開發,並且不能影響未來升級,否則我寧願自主開發。

此外,我對套裝軟體深惡痛絕!因為他們給你推銷時講得天花亂墜,等到真上線後,效果至少打五折。

SaaS的好處在於,至少可以先試用一下。就像買衣服,試試合不合身。同時,你可以看到產品反覆運算,不論是半個月還是一個月升級一次。

中國上千億規模的企業很少,幾億、幾十億的企業居多。我認為,五年內SaaS應該有快速發展,但一定從週邊進入(內核沒那麼快),比如從報銷、CRM的角度切入。

SaaS化的最大優勢在哪裡?使用者越多,它的彈性越好,會吸收大量優質創意、先進的管理思想。這樣一來,如果資訊化落後的企業直接用SaaS產品,反而能充分發揮後發優勢。

更多TOB乾貨,到TO必問!(專業的SaaS知識分享平臺-www.tobwen.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