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業部下調2018年小麥收購價,農民如何應對?

近日, 農業部與發改委近日聯合發佈通知, 我國將繼續在小麥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 但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為每公斤115元, 相比2017年最低收購價下調3元。

這是自2006年我國施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 首次下調價格。

為什麼要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

農業部於發改委的通知當中指出, 2018年的定價是綜合生產成本、市場供求、國內外市場價格、產業發展狀況等多方面因素而定的。

事實上, 儘管小麥最低收購價還是首次下調, 但水稻最低收購價此前已經率先下調, 再往前, 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取消也曾經引起熱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分析認為, 這一系列的決策標誌著我國糧食價格機制改革正全面展開。

最低收購價政策的出發點原本是保護農民利益, 但過於偏離市場規律的收購價實際上造成了小麥種植結構的失衡, 長此以往, 最終受害的還是農民。 因此, 國家必須把價格拉回合理範圍。

如何應對收購價下調?

農業部的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進行糧食種植的人群, 60%是零散農戶, 還有40%從屬於新型經營主體(包括家庭農場、合作社等)。

①普通農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表示,

最低收購價對於農民來說, 只是最後沒有辦法的情況下, 才走的一條路, 而不是說一開始就按這個價去賣。

所以對於普通農戶來說, 首先還是要著眼於優質優價, 只要你的產品品質過硬, 自然有底氣賣出更高的市場價格。

不過, 根據媒體的調查, 對於國家釋放的價格信號, 普通農戶大多不是特別敏感, 相對反應更快的是新型經營主體。 那麼, 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②新型經營主體

南陽市興洋農機合作社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由於他們過於幾年對市場資料的把握, 因為每年都會對市場需求有一個預判, 然後及時調整生產方式。 再加上有技術優勢, 他們主要以優質小麥佔領市場, 因此小麥價格下調對於他們幾乎沒有影響。

而很多種糧大戶, 他們早兩年就已經察覺到收購價要降低的趨勢, 因此積極尋求綠色農產品認證, 加強種植管理, 也是以提升品質來不變應萬變。

全國土地改革催生暴富新行業, 點擊“瞭解更多”, 立刻開始賺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