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讓老膠片機換發青春,這幫人也是夠努力了

不知道各位朋友對老膠片機是抱有何種感情呢?實話說趕上膠片尾巴的我, 還是非常喜歡膠片的質感的。

其實除去對膠片本身的感情, 我個人也是非常喜歡各種類型的膠片相機。 從上個世紀初蔡司、福倫達, 到本世紀初的尼康末代機皇F6, 再到中間數不清的各種經典名機。 可以說, 這些機身見證了人類20世紀的設計史和科技史, 就算不拿來拍照, 它們依然可以充當玩具和藝術品。

不過相機的主要功能還是拍照, 也有很多人在思考著如何把老膠片改造得可以拍數碼照片。 曾經貧窮的我面對著一台老膠片也思考過, 這要是安個CMOS、再裝上電池存儲卡什麼的, 不也就能跟數碼相機一樣拍照了麼, 而且還省錢啊。 不過後來擁有了一台全幅單反之後, 這個想法也就煙消雲散了。

其實許多120相機都可以通過換後背的方法來拍攝膠片或數碼, 120能做到,

135稍微動動手腳應該也可以。 不過有想法的人多, 實際動手的人可只有寥寥。

不過今天我要介紹的這幾個牛人, 可是真真的把這個想法踐行了出來, 膠片變數碼, 真的666。

其實在2014年, 年輕的英國少年OliverBaker就已經通過自己的雙手做出了自己的“膠碼”相機。 這個牛津的學霸動手能力也是超強, 他選擇的機身是柯尼卡的AutoS3小旁軸, 而後背則是索尼的NEX-5。

為了能夠安到機身當中, 奶昔5被大卸八塊, 只保留必要部分:電路板、CMOS、SD卡槽和電池。

為了讓所有部件都嚴絲合縫, Baker通過3D列印的方式做了一個135相機用的數碼後背。

把所有部件組裝好了還不是算完, 校準鏡頭的對焦、焦平面的位置也是非常困難的工作。

完成之後, 這台小機器也能順利的工作, 拍出的效果還相當不錯。 對整個改造過程感興趣的話,請訪問frankencamera.wordpress.com,瞭解更多幕後故事。

受到Baker的啟發,來自澳大利亞的攝影師Robin Guymer也自己搞起了數碼後背。他的改造物件是尼康的FE和索尼的Nex-3。

當然,這個看起來沒有Baker的作品那麼細緻,不過用來拍照也是相當完美的。並且攝影師本人也是心靈手巧,去個濾鏡拍紅外也是不在話下。

雖說看起來暴力了些,但是改造的工作量也還是不少,在機背上打洞自不用說,調整焦平面的工作也是必須且非常麻煩的。

當然,改造完的結果也是非常好,索尼康品質,你值得擁有。你也可以訪問攝影師博客:xovercameras.blogspot.com.au,在那裡你能看到攝影師更多的手工作品。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膠片機能在數碼時代換發第二春,卻苦於動手能力不行,那麼下面這個項目你一定不要錯過。“I’m Back”是一個在Kickstarter上眾籌的項目,這個團隊的人致力於製造通用型的135數碼後背,用以盤活眾多膠片機。

它的原理與上面的改造方式不一樣,I’m Back實際上是在膠片的位置上放置了一塊取景屏,通過機身內部更小的相機拍攝取景屏來成像。

畫質上應該是比不過直接拿CMOS成像的,不過勝在通用型好,可玩性高,改造成本也低。各種類型相機都能支持。

實拍效果也還不錯,不過依我看,還是發揮不出相機的全部功力。

如果你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並且支持一波。

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折騰老相機還是有相當大的熱情,膠片機有著很大的保有量,照這麼下去,應該還會有更多好玩兒的東西跟大家見面。說不定會有通用型的後背問世,雖說不會太實用,不過玩兒麼,誰會嫌自己的玩具太多呢?

(圖片來自網路)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對整個改造過程感興趣的話,請訪問frankencamera.wordpress.com,瞭解更多幕後故事。

受到Baker的啟發,來自澳大利亞的攝影師Robin Guymer也自己搞起了數碼後背。他的改造物件是尼康的FE和索尼的Nex-3。

當然,這個看起來沒有Baker的作品那麼細緻,不過用來拍照也是相當完美的。並且攝影師本人也是心靈手巧,去個濾鏡拍紅外也是不在話下。

雖說看起來暴力了些,但是改造的工作量也還是不少,在機背上打洞自不用說,調整焦平面的工作也是必須且非常麻煩的。

當然,改造完的結果也是非常好,索尼康品質,你值得擁有。你也可以訪問攝影師博客:xovercameras.blogspot.com.au,在那裡你能看到攝影師更多的手工作品。

如果你也想讓自己的膠片機能在數碼時代換發第二春,卻苦於動手能力不行,那麼下面這個項目你一定不要錯過。“I’m Back”是一個在Kickstarter上眾籌的項目,這個團隊的人致力於製造通用型的135數碼後背,用以盤活眾多膠片機。

它的原理與上面的改造方式不一樣,I’m Back實際上是在膠片的位置上放置了一塊取景屏,通過機身內部更小的相機拍攝取景屏來成像。

畫質上應該是比不過直接拿CMOS成像的,不過勝在通用型好,可玩性高,改造成本也低。各種類型相機都能支持。

實拍效果也還不錯,不過依我看,還是發揮不出相機的全部功力。

如果你對這個項目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並且支持一波。

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折騰老相機還是有相當大的熱情,膠片機有著很大的保有量,照這麼下去,應該還會有更多好玩兒的東西跟大家見面。說不定會有通用型的後背問世,雖說不會太實用,不過玩兒麼,誰會嫌自己的玩具太多呢?

(圖片來自網路)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