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書人茶話 你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寫過詩

作者:樹才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17年8月

寫詩曾經是件很酷的事情。 20世紀80年代, 連學校的門衛都懂得詩歌。 如今詩歌似乎處在有點尷尬的位置,

大家都用表情包來宣洩情緒。 詩歌不是剛需, 不會帶來直接的財富, 但它教我們觀察、感受和表達, 發出不一樣的聲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詩歌年齡, 生活越粗糲剛硬, 內心越有一個角落需要被詩柔軟。

詩人樹才說:“詩歌意味著愛的力量、和平的力量、美的力量。 ”樹才出版了多部詩集、譯著, 2008年獲法國政府頒發的“教育騎士”勳章。 從2015年開始, 他用線上授課的方式給孩子們講關於詩歌的知識, 從李白、張九齡寫月亮的古詩, 講到阿多尼斯和蘭波, 從日本俳句, 講到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和《飛鳥集》, 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講解, 幽默又親切。

這些課程最終集結成為《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 讀來更能領會到美妙的詩意。 比如, 小林一茶有句著名的詩:“我知道世界/像露水一般短暫/然而啊然而……”句子雖短,

卻很耐咀嚼:要珍惜那些易逝的美好。

在樹才《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的新書發佈會上, 主持人問:現在的孩子課程好多, 有鋼琴課、舞蹈課、繪畫課, 還有時間學習詩歌課嗎?樹才說, 寫詩是不需要花時間的, 童心即是詩。 比如, 他曾在公車聽到一個小女孩被問“愛是什麼”, 她回答“愛是媽媽”, 瞬間被擊中, 這就是詩。

樹才給孩子上詩歌課, 並不注重技巧, 而是引導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個性, 發現心靈的自由和靈動, 體會自己的想像與天真。 如果孩子們掌握了與心靈相關的語言, 便不會再輕易地被外界僵化、機械、空洞的語言所挾持。

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 雖然詞彙量不大,

但想像的翅膀和對生活的觀察讓他們寫得動人, 家長如果能夠記錄下來, 會比童年照片還要有意義。

清代詩人龔自珍平生有一愛好是讀吳梅村的詩, 原因是小時候母親常帶他誦讀, 那種承歡膝下的美好回憶混合到了詩句裡, 顯得與眾不同。 作為媽媽, 和孩子一起讀詩、寫詩都是滋養親子關係的養分, 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希望將來你長大了, 我們還能一起談談那些詩歌。

好書速讀

傳記

《美在天真》

作者:新鳳霞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7年8月

被譽為“評劇皇后”的新鳳霞, 到晚年完成了從演員到作家的轉變, 所寫的《以苦為樂》《我與皇帝溥儀》《新鳳霞說戲》等作品, 文字質樸生動, 內容豐富精彩, 在文壇獨樹一幟。 早年新鳳霞曾打算出版一本書, 因故未成, 書稿在她去世多年之後, 幸得重新回到她的女兒吳霜手中, 於是在她辭世19年之後有了這本新書出版。 讀者將有幸再次感受這位“美在天真”的傳奇女子豐富的經歷、生動的文筆以及她獨特的人格魅力。

社會學

《最後一公里村莊:新鄉土中國的區域觀察》

作者:賀雪峰

中信出版集團

2017年8月

著名三農問題專家賀雪峰歷經十年深入中國鄉村地區, 運用大量一手的真實案例, 分析中國鄉村社會明顯的區域特徵。 記錄了中國鄉村在城市化進程中出現的現象和問題: 村莊類型、鄉村政治、熟人社會、高價彩禮、鄉村生活秩序的構建、農民收入與鄉村社會分層的關係等。 通過對村民個體、家庭及鄉村社會組織等多層面的鄉村調查, 呈現出當下中國鄉村內在的生存狀態, 並在村莊治理這樣一個宏大而又緊迫的命題下, 深入探討了如何重塑國家與農民之間的關係。

小說

《花田歲月》

作者:劉黎平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7年8月

小說講述了一個充滿了歡笑與感動、淚水與勵志的愛情故事。主人公在變動中體驗了各種撕裂感,在撕裂中絕望,又在絕望中奮鬥,從不相信愛情回歸到坦然接受笑對人生的生命狀態。

書中一些經歷帶有自傳色彩,也是一部70後中國入城青年的成長和奮鬥史,從偏遠山村到繁華都市,從人生頻頻受挫到迎接希望曙光的心路歷程。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說,這是一部無法配以標籤的小說。

作者:劉黎平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7年8月

小說講述了一個充滿了歡笑與感動、淚水與勵志的愛情故事。主人公在變動中體驗了各種撕裂感,在撕裂中絕望,又在絕望中奮鬥,從不相信愛情回歸到坦然接受笑對人生的生命狀態。

書中一些經歷帶有自傳色彩,也是一部70後中國入城青年的成長和奮鬥史,從偏遠山村到繁華都市,從人生頻頻受挫到迎接希望曙光的心路歷程。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說,這是一部無法配以標籤的小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