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弘揚徽州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文化徽州高峰對話”綜述

黃山大地,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 美麗鄉村活力四射。 傳統價值與現代理念的相互碰撞, 文化興盛與經濟發展的彼此激蕩,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引來世人關注。

11月20日,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在我市齊聚一堂, 圍繞“鄉賢鄉土 鄉愁——鄉村文化振興的‘徽州探索’”主題展開別開生面的高峰對話, 交流思想、總結經驗, 深入挖掘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徽州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

“黃山是一個大有文化、有大文化的城市, 在這裡談鄉賢、鄉土、鄉愁, 談鄉村文化振興,

可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開宗明義地指出。

鄉村文化振興的“徽州探索”成果直接體現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和利用中, 體現在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裡。 對話嘉賓首先集體參觀了歙縣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 徽州區唐模景區、呈坎景區、西溪南文創特色小鎮等文化遺產和文化產業項目。

“我發現這些年來, 故鄉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許多村落通過挖掘歷史文化遺存, 煥發出鳳凰涅槃般的變化, 自然生態保護得很好, 家人鄰居生活怡然幸福, 農村文化、生活、生態實現了良性互動, 回到家鄉心中充滿了鄉愁, 感到特別的欣慰。

”作為離開家鄉多年的黃山人,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行院長吳浩在參觀中甚為感慨。

“黃山目前旅遊產業的發展變得更加有秩序, 這跟當地更加重視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有很大關係, 鄉村旅遊發展促進了鄉村文化保護利用, 鄉村文化振興提升了旅遊發展品質。 ”在西溪南文創小鎮清溪涵月門口看到鄉紳公約時, 對我市鄉村文化和旅遊發展有獨到觀察的田園東方投資公司副總裁趙銘熙深刻地指出。

對話活動安排了總論壇和《鄉賢:徽州鄉賢對鄉村文化的啟示》《鄉土: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系統思維》《鄉愁: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復興》三場分論壇。 與會領導嘉賓圍繞主題分別作主旨演講和對話交流,

從自身的專業視角, 闡述對於徽州文化、鄉村振興、文化自信、美好生活的理解及其啟示意義。

安徽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錢念孫認為, 近年來, 黃山旅遊有效實現了“山上”“山下”聯動發展, 關鍵在於山下有底蘊深厚的徽州文化。 應進一步挖掘借鑒前人經驗, 挖掘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 同時綜合考慮、有效避免當前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以推進美麗鄉村和特色小鎮建設為契機, 推動鄉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著力打造鄉村振興戰略的黃山品牌。

國務院參事室研究員、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指出, 重建鄉土文化要堅持三個守住, 一是堅守原點, 二是堅守初心, 三是堅守自我。 鄉賢是鄉土文化的精靈,

鄉愁是鄉土文化的折射, 要在傳統中傳承, 在發揚中發展, 重塑新鄉賢文化。 同時, 要創新農村產權制度、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融合發展制度、鄉村治理制度, 用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丙中指出, 黃山在振興鄉村文化方面的探索正在提供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選擇、新路徑。 黃山的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實驗一方面固然是解決農村的發展問題, 另一方面更是為全國的國土合理利用、宜居家園建設提供了新的空間, 為中國的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戰略、新規劃提供一個新的答案。

……

一個個精彩的演講, 一個個觀點的誕生, 高度凝練了我市推動徽文化保護傳承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不斷回答著鄉村振興的文化課題, 有效探尋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之道, 堪稱一場智慧碰撞的思想盛宴、一份文化交流的精神大餐。

“通過論壇專家和學者的解讀, 深受啟發, 齊雲山旅遊特色小鎮在前期的探索中也有一些感受, 第一個是弘揚傳統文化, 以道家文化與旅遊相結合, 形成三養文化, 第二個在我們齊雲山美麗鄉村建設當中突出鄉賢引領作用, 下一步, 我們將按照論壇專家學者探討的, 將地方特色文化、旅遊與家園建設有機結合, 培育鄉賢, 守好鄉土, 記住鄉愁。 ”休甯縣齊雲山鎮黨委副書記尚雪峰表示。

“我們前期特別重視挖掘祖源村的徽文化特色, 比如開闢了書吧, 開設了黃梅戲大舞臺, 一旦古村落有了文化積澱和文化活動,就有了生機和活力。下一步,我們將在原有基礎上打造好二期,繼續為農村振興貢獻我們的力量。”前來參加論壇的民宿管理者黃山宏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龐煥泰表示。

一旦古村落有了文化積澱和文化活動,就有了生機和活力。下一步,我們將在原有基礎上打造好二期,繼續為農村振興貢獻我們的力量。”前來參加論壇的民宿管理者黃山宏森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龐煥泰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