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米、京東智慧音箱銷量不如意,誰才能在智慧音箱市場拔得頭籌

2014年, 從亞馬遜的Echo到近期推出的蘋果Home Pod,人工智慧的熱度始終不減, 但是對於中國智慧音箱市場來說, 2017年才是真正中國“智”造開始發力入局AI的一年。

作為面向人工智慧在家居領域的入口型落地應用, 智慧音箱正被國外各大互聯網科技巨頭, 如阿裡、小米、京東、喜馬拉雅等關注和競相接入。 當下國內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但到底誰才能在這場商戰中脫穎而出?

目前為止已經出到第三代的叮咚音箱, 試圖用低價消費者吸引眼球, 但據東莞台德電子透露, TOP的首批出貨量也僅在10萬左右, 三代累計銷量在20萬台左右。 而根據小愛音箱的代工廠為惠州東亞電子的整體產能來看, 每月也僅有10萬台左右。 從網友的回饋來看, 銷量應該很難突破20萬。 相反, 天貓精靈卻在雙11期間, 僅僅用不到九個小時突破了百萬台。

行銷策略只是一個噱頭, 真正能使產品在商場上站穩腳跟的, 在於產品本身。 由於小米盲目走“饑餓行銷”的策略, 導致小愛音箱觸達用戶的步伐緩慢, 小愛音箱也就很難做到瞭解客戶。 同時, 由於一直以來缺乏技術積累, 小愛同學的語音交互性也被多數用戶詬病。 “聽不懂話”成了大問題。

相比小米小愛在技術上面臨的巨大挑戰。 京東叮咚到是有著新鮮的語音和螢幕雙對話模式, 但京東叮咚只有自家一個內容供應商, 難以滿足用戶對智慧音箱多樣化的需求。 缺乏內容供應與生態框架的問題, 同樣也讓京東叮咚難以走得長遠。 除了可以語音控制京東自家的智慧設備,

叮咚幾乎相當於一個“藍牙音響”, 這樣的產品, 即使49元也很難讓消費者買帳。

除此之外, 兩款智慧音箱產品沒有長遠的生態佈局的設計, 也導致了未來前景並不樂觀。 2017年, 穀歌開始公開強調硬體對公司的重要性。 其實, 做硬體背後, 就是搶奪新的入口。 入口數的本質, 就是銷量, 就是使用用戶。 但由於小愛音箱和叮咚的天然硬傷足夠的銷量做支撐, 沒有入口, 任何生態的建設, 都是鏡花水月, 空中樓閣。 從起跑線上就沒跟上的京東和小米, 在今後的發展中缺乏平臺支撐, 更加難以聚攏開發生態, 構建智慧音箱價值網路。

智慧音箱領域的戰爭風起雲湧, 這場智慧音箱大戰已經是成熟模式的強者硬戰,

只有站在用戶角度, 打造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佈局, 才能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