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遊故事|六盤山

六盤山

滾鐘六盤山, 是中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六盤山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南部、甘肅省東部。 南段稱隴山,

南延至陝西省西端寶雞以北。 橫貫陝甘寧三省區, 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 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 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

狹義的六盤山為六盤山脈的第二高峰, 位於固原原州區境內, 海拔2928米。

六盤山是近南北走向的狹長山地。

山脊海拔超過2500米, 最高峰米缸山達2942米。 其北側另一高峰亦稱六盤山, 達2928米, 由平涼至靜寧的公路312國道經此。 山路曲折險狹, 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頂峰, 因此得名。 山地東坡陡峭, 西坡和緩。

六盤山山腰地帶降雨較多, 氣候較為濕潤, 宜於林木生長, 有較繁茂的天然次生闊葉林, 使六盤山成為黃土高原上一個“綠色島嶼”。

六盤山的神話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 有三位將軍領兵西征路過一座巍峨高山。 時值寒冬, 行至山下, 大雪封路, 在這荒無人煙的山腰一時找不到問津之人。 正在犯難時, 忽聽野鹿鳴叫三聲, 抬頭一看不遠的山嘴上站著一隻梅花鹿, 正朝他們三人張望。 其中的一位將軍便搭弓一箭, 射中了梅花鹿, 那鹿帶箭受傷逃跑,

他們隨後緊追不捨。 就這樣不到半天功夫翻過了眼前的這座大山。 再尋那鹿已然不見了蹤影。 此時天色已晚, 他們便安營紮寨歇息了。 到了夜靜更深之時, 三位將軍已進入夢鄉, 忽現一面目灰黑、身穿鎧甲的大漢, 手拿鋼刀一把, 重擊床頭三下, 朗聲說道:“家住松盤在茂洲, 黃金起首某為頭。 佐父王赴單刀會, 化鹿引津過大山。 ”說罷揚長而去。 三位將軍夢中驚醒, 急問士兵:“昨晚有無陌生人闖進軍營?”士兵都說沒有此事。 三人便說起夢中之事, 他們所夢盡然一模一樣。 三位將軍感到驚訝, 十分不解, 他們便一起推敲起來夢中那大漢所說的幾句話來, 後來才恍然大悟那夢中大漢就是關聖帝君身旁的周倉。 昨日的梅花鹿便是周倉所化,
指引他們走出大山。 三人感慨不已, 忙望天叩拜, 拜畢一起商量即可修築山路。 .他們按照梅花鹿所指引的路線, 命士兵們挖山填溝修成了一條上山六盤, 下山也是六盤的簡易人馬通行之路, 他們便給這座山起名叫“鹿盤山”。 後來人們按這座山上所修築的路六個來回的盤繞, 便漸漸叫做“六盤山”。 .路修成之後, 又建起一座“關帝廟”, 從涇川大佛寺招來三名和尚常駐廟宇。 道路修通後來往的人也多起來, 上山敬神燒香的人也絡繹不絕。 於是廟裡的和尚又在山下開設了一座供行人宿營吃喝的小鋪子。 後來人們就稱它為“和尚鋪”。

六盤山與紅軍長征

1935年10月, 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 翻越最後一座高山六盤山。

天高雲淡, 大雁南飛, 站在山峰遠眺, 率領隊伍歷經千難萬苦走到這裡的毛澤東, 意氣風發, 吟唱出《長征謠》, 也就是著名的《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20世紀30年代,紅二十五軍,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都曾先後經過六盤山地區。特別是1935年10月5日至9日,毛澤東、張聞天等率中央紅軍歷時五天四夜,與前來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進行過大小戰鬥共5次。其中,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青石嘴戰鬥的勝利。

六盤山,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是名副其實的勝利之山。遊覽六盤山,第一站便是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2005年9月18日建成的紀念館,占地面積2159平方米,由展廳、紀念碑、紅旗造型的影壁牆、青銅雕塑等部分組成。紀念館共有四個展廳,由 “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漫捲西風”“三軍過後盡開顏”“不到長城非好漢”4部分組成,展示了紅軍長征中的上百件文物、圖片資料,仿製了毛主席住過的窯洞等,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六盤山區時的鬥爭歷史以及六盤山兒女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設家園的情景。

歷史上的六盤山,不僅僅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轉折的標誌,更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

軍事重鎮六盤山

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西周時,這裡便成為國土的一部分;秦代,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以拒胡(“不到長城非好漢”中的長城,說的就是秦長城);漢唐時,這裡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這裡曾是宋夏邊境,著名的好水川之戰就發生在這塊土地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避暑屯兵六盤山,今天的涼殿峽,仍留有大量遺址;明代設立三邊總制府,將此列為軍事重鎮……

歷史與文化的交匯,使這裡呈現出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氣象。在六盤山區域,有被稱為“寧夏敦煌”的須彌山石窟,開鑿於北魏,歷經北周、隋唐,共鑿有洞窟162個,佛像1000餘尊。佛像精妙絕倫,既有北魏的清瘦之風、北周的雄壯敦厚,又有唐代的雍容華貴。石窟周圍丹崖奇石林立,山峰錯落有致,山上蒼松挺拔,山角庫水瀲灩。

(資料來源於網路)

20世紀30年代,紅二十五軍,紅一、二、四方面軍長征都曾先後經過六盤山地區。特別是1935年10月5日至9日,毛澤東、張聞天等率中央紅軍歷時五天四夜,與前來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進行過大小戰鬥共5次。其中,在毛澤東的親自指揮下,取得了青石嘴戰鬥的勝利。

六盤山,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是名副其實的勝利之山。遊覽六盤山,第一站便是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2005年9月18日建成的紀念館,占地面積2159平方米,由展廳、紀念碑、紅旗造型的影壁牆、青銅雕塑等部分組成。紀念館共有四個展廳,由 “紅軍不怕遠征難”“紅旗漫捲西風”“三軍過後盡開顏”“不到長城非好漢”4部分組成,展示了紅軍長征中的上百件文物、圖片資料,仿製了毛主席住過的窯洞等,再現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六盤山區時的鬥爭歷史以及六盤山兒女在長征精神的鼓舞下建設家園的情景。

歷史上的六盤山,不僅僅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轉折的標誌,更是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見證。

軍事重鎮六盤山

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西周時,這裡便成為國土的一部分;秦代,秦昭襄王在此修築長城以拒胡(“不到長城非好漢”中的長城,說的就是秦長城);漢唐時,這裡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這裡曾是宋夏邊境,著名的好水川之戰就發生在這塊土地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經避暑屯兵六盤山,今天的涼殿峽,仍留有大量遺址;明代設立三邊總制府,將此列為軍事重鎮……

歷史與文化的交匯,使這裡呈現出多元文化交融發展的氣象。在六盤山區域,有被稱為“寧夏敦煌”的須彌山石窟,開鑿於北魏,歷經北周、隋唐,共鑿有洞窟162個,佛像1000餘尊。佛像精妙絕倫,既有北魏的清瘦之風、北周的雄壯敦厚,又有唐代的雍容華貴。石窟周圍丹崖奇石林立,山峰錯落有致,山上蒼松挺拔,山角庫水瀲灩。

(資料來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