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延安安塞:揚帆起航正當時 砥礪前行鑄輝煌

黨的十八大以來, 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 安塞區按照“五個扎實”的總要求, 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 堅持用延安精神建設安塞、發展安塞, 聚焦追趕超越目標, 大力實施“城鎮建設帶動、新型工業支撐、現代農業強基、文化旅遊提升”發展戰略, 強力推進園區、城區、景區建設, 基礎設施條件日臻完善, 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 2016年完成生產總值76.7億元,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1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46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1元,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6億元。

產業轉型 轉出新天地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面對全球化石油危機, 安塞區加快步伐調整結構, 注重產業轉型發展, 把發展壯大工業園區作為破解石油工業一枝獨秀的重大舉措來抓, 編制完成了《安塞產城融合示範區發展規劃》, 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由3.8平方公里擴張到13.6平方公里, 已有總投資69.7億元的31個專案落戶園區, 其中延長石油機械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延安聲威建材有限公司等20家企業建成投產, 以油為主的工業經濟結構得到了明顯優化。

安塞工業園區

“一定要給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為企業審批辦理開通‘綠色通道’,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確保企業紮根安塞, 為安塞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區委副書記、區長曹振宇在重點專案推進會上多次強調。

為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 提升服務意識, 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持和保障油氣企業加快發展, 制定出臺了《鑽前工作實施細則》、《油氣勘探開發“一站式”服務實施意見》等制度措施, 進一步簡化審批手續,

加快油氣勘探開發, 油氣工業穩增長動能持續增強。 今年1-9月份, 全區生產原油161.1萬噸, 生產天然氣6.77億立方米, 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8.23億元, 增長30.4%。

磚窯灣鎮賈居村大棚蔬菜示範基地

工業經濟勁頭足, 傳統產業不放鬆。 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鼓勵支持農業主導產業開發, 強力推進蘋果、蔬菜產業後整理工作, 農業主導產業無論在規模擴張還是在品質效益提升上, 均有較大突破, 呈現出結構優化、活力增強、效益提升的良好態勢。 幾年來, 建設新型大棚3575座,設施蔬菜面積累計達5.6萬畝;全區山地蘋果穩定在40萬畝, 其中掛果面積16萬畝, 新引進的陝西果業集團已建成矮化、短枝型蘋果示範基地4600畝;建成標準化養殖場(社區)114個。

特色農業

蘋果產業

文化旅遊順風順水。 該區全力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黃土風情園建設進展順利, 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文化文物館、中央軍委二局舊址、王家灣毛主席舊居、樓坪張思德紀念地等先後建成開放,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西營古寨、馮家營民俗文化村等旅遊景區建成投運。

鄉村旅遊節開幕

舞出新生活

騰飛的安塞腰鼓

千人游安塞

安塞剪紙惹人愛

城鄉同步 煥發新景象

一幢幢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整潔通暢,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排列,綠樹、鮮花遍佈村莊……這一道道令人欣喜的美麗風景,是安塞區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安塞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立足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保障農村居民的住房、飲水和出行安全為基本要求,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美麗鄉村。

安塞區把專案建設作為推進城鎮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五年累計實施重點建設專案29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城鄉面貌發生巨變,延塞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綠意盎然的文化廣場

“真沒想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經過政府一番精心打造,門前有了小花園,變成了舒適宜居的鄉村美景。現在我們村房屋漂亮,公路暢通,環境優美,生活更加安逸了。”安塞高橋鎮郭砭村李丕春大爺談及住在農村的感受,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安塞區緊緊抓住“2+1”三城聯創、創文、創衛、創森、城鄉人居環境改善試點的契機,指導各鎮街按照全區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完善鎮街路網結構,強化鎮街供水、環境等功能設施建設,統籌實施鎮街環境整治。安塞區重點推進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建設,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功能健全、特色鮮明的新鎮街。

安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鎮建設模式中,該區堅持整體規劃、節約集約、成片推進,集中各類資源全方位進行打造,做到建設一片、見效一片。主動對接高級公路、交通、水利、林田湖等重大基礎設施和功能板塊,強化區域交通、資訊化等功能設施建設,按照“先地下、後地上、成系統”的原則,營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安塞,盡力讓居民生活得便利、舒心。

馬家溝扶貧移民搬遷安置點

延塞一體化,經濟半小時。延志吳、延延高速和黃延二通道建成通車,蒙華鐵路加快建設,安塞的區位交通優勢更加突出,已成為延安市名副其實的北城區,融入了延安半小時經濟圈。不斷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區農村公路里程達到1180公里。實現了安全飲水目標,實施了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被命名為全國電氣化示範縣區,城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脫貧攻堅築起新希望

“聚焦全面小康,堅決打嬴脫貧攻堅戰。”面對脫貧攻堅安塞這樣做。正如區委副書記、區長曹振宇所要求的:“脫貧攻堅既是一項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全區黨員領導幹部要積極投身扶貧攻堅一線,凝聚共識、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村、一位貧困群眾,做到攻堅扎實有力、扶貧精准到位。”

貧困戶產業興起來

安塞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圍繞“四率一度”,聚焦問題,抓整改、促提升,補短板、強基礎,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薄弱環節,統籌推進“八個一批”脫貧工程。

從嚴從實開展扶貧物件核實和資料清洗工作,堅持精准核實、精准識別和寬進嚴出的要求,全區核定貧困人口4728戶、13914人。

菇農們正在忙碌地裝菌棒

產業扶貧夯根基,行業扶貧顯身手。安塞區著重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以“長抓蘋果、中抓香菇、短抓養殖”為發展思路,著力培育山地蘋果種植、日光溫室大棚弓棚蔬果、大棚香菇種植、舍飼養驢等特色產業,積極探索“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助力脫貧“雙保險”,保證每個貧困戶至少有兩項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致富產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區財政落實6500萬元重點用於產業扶持。今年以來,扶持貧困戶發展蘋果7572畝、大棚164座,種植香菇86.5萬棒,發展家庭小型養殖2563戶,種植雜糧1.1萬畝。同時出臺了教育、健康、就業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全方位促進脫貧攻堅工作。認真落實“四免一提一降”措施,在冊貧困人口住院合規、合理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全區貧困人口申報慢性病1179人,已審批發放921人。開發公益專崗58個,累計安排貧困人口到公益性崗位就業384人;全面加快扶貧小額貸款投放進度,已為1269戶貧困群眾發放小額貸款5938萬元。

扶貧產業

改革創新釋放新動能

安塞被授予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省教育“兩基”達標縣和“雙高雙普”達標縣,全省依法行政先進縣,省級文明縣城、首批平安縣和“雙擁”模範縣等榮譽稱號。

雙高雙普全覆蓋,義務教育十二年。全面推行了學前三年免費教育和高中、職中免學費政策,先後新建改造幼稚園19所,維修改造中小學校20所,實現了多媒體“班班通”全覆蓋,結束了所有鎮無公辦幼稚園的歷史。今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64.8%,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招安中學教學模式在全市推廣,高標準、高品質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和省政府“雙高雙普”評估驗收。

環山公園一角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區醫院醫技綜合樓、中醫院、120急救中心、鄉鎮衛生院新建改建和區域衛生資訊化工程建設,全面推行醫療機構藥品“三統一”制度,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先後獲得“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縣”和全省“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示範縣”“幸福家庭示範縣”榮譽稱號。城鄉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殘疾人免費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安塞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區”。“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區”稱號。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4.1%。

司法宣傳進校園

少兒腰鼓大賽

安塞腰鼓先後赴美國、德國、臺灣、澳門等地演出,15名民歌手登上央視《星光大道》舞臺,創作編排的《民歌風·延安情》、《大愛無垣》等文藝精品,先後應邀到中央黨校、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寧夏中衛等地多次演出;以腰鼓為題材的大型傳奇電影《鬥·鼓》《鼓魂》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成功上映。曲藝事業長足發展,赴法國參加 “第九屆巴黎中國曲藝節”,獲得“盧浮杯”銅獎。體育工作連創佳績,體育運動中心正式投用,安塞被授予“國家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環境優美的河濱公園

山清水秀家園美。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千里綠色長廊、直觀坡面綠化等林業重點工程,新增營造林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68%。新修和改造基本農田3.3萬畝,治溝造地2.05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10平方公里。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安塞正處在轉型發展、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站在了撤縣設區新的歷史起點上,吹響了由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蝶變突破的集結號,步入新時代,安塞人民將齊心協力共同譜寫同心共築全民小康的宏大樂章而努力奮鬥。(蔡英)

群眾文化藝術中心、文化文物館、中央軍委二局舊址、王家灣毛主席舊居、樓坪張思德紀念地等先後建成開放,南溝生態農業示範園、西營古寨、馮家營民俗文化村等旅遊景區建成投運。

鄉村旅遊節開幕

舞出新生活

騰飛的安塞腰鼓

千人游安塞

安塞剪紙惹人愛

城鄉同步 煥發新景象

一幢幢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水泥路整潔通暢,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齊排列,綠樹、鮮花遍佈村莊……這一道道令人欣喜的美麗風景,是安塞區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安塞認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立足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保障農村居民的住房、飲水和出行安全為基本要求,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建設清潔鄉村、生態鄉村、美麗鄉村。

安塞區把專案建設作為推進城鎮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五年累計實施重點建設專案29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城鄉面貌發生巨變,延塞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

綠意盎然的文化廣場

“真沒想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農村,經過政府一番精心打造,門前有了小花園,變成了舒適宜居的鄉村美景。現在我們村房屋漂亮,公路暢通,環境優美,生活更加安逸了。”安塞高橋鎮郭砭村李丕春大爺談及住在農村的感受,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安塞區緊緊抓住“2+1”三城聯創、創文、創衛、創森、城鄉人居環境改善試點的契機,指導各鎮街按照全區詳細規劃和城市設計,完善鎮街路網結構,強化鎮街供水、環境等功能設施建設,統籌實施鎮街環境整治。安塞區重點推進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建設,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培育壯大一批功能健全、特色鮮明的新鎮街。

安塞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城鎮建設模式中,該區堅持整體規劃、節約集約、成片推進,集中各類資源全方位進行打造,做到建設一片、見效一片。主動對接高級公路、交通、水利、林田湖等重大基礎設施和功能板塊,強化區域交通、資訊化等功能設施建設,按照“先地下、後地上、成系統”的原則,營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安塞,盡力讓居民生活得便利、舒心。

馬家溝扶貧移民搬遷安置點

延塞一體化,經濟半小時。延志吳、延延高速和黃延二通道建成通車,蒙華鐵路加快建設,安塞的區位交通優勢更加突出,已成為延安市名副其實的北城區,融入了延安半小時經濟圈。不斷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區農村公路里程達到1180公里。實現了安全飲水目標,實施了城鄉電網改造工程,被命名為全國電氣化示範縣區,城鄉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脫貧攻堅築起新希望

“聚焦全面小康,堅決打嬴脫貧攻堅戰。”面對脫貧攻堅安塞這樣做。正如區委副書記、區長曹振宇所要求的:“脫貧攻堅既是一項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也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全區黨員領導幹部要積極投身扶貧攻堅一線,凝聚共識、眾志成城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村、一位貧困群眾,做到攻堅扎實有力、扶貧精准到位。”

貧困戶產業興起來

安塞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圍繞“四率一度”,聚焦問題,抓整改、促提升,補短板、強基礎,突出工作重點,狠抓薄弱環節,統籌推進“八個一批”脫貧工程。

從嚴從實開展扶貧物件核實和資料清洗工作,堅持精准核實、精准識別和寬進嚴出的要求,全區核定貧困人口4728戶、13914人。

菇農們正在忙碌地裝菌棒

產業扶貧夯根基,行業扶貧顯身手。安塞區著重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以“長抓蘋果、中抓香菇、短抓養殖”為發展思路,著力培育山地蘋果種植、日光溫室大棚弓棚蔬果、大棚香菇種植、舍飼養驢等特色產業,積極探索“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產業扶貧新模式,助力脫貧“雙保險”,保證每個貧困戶至少有兩項長短結合、互為補充的致富產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區財政落實6500萬元重點用於產業扶持。今年以來,扶持貧困戶發展蘋果7572畝、大棚164座,種植香菇86.5萬棒,發展家庭小型養殖2563戶,種植雜糧1.1萬畝。同時出臺了教育、健康、就業等一系列扶貧政策,全方位促進脫貧攻堅工作。認真落實“四免一提一降”措施,在冊貧困人口住院合規、合理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全區貧困人口申報慢性病1179人,已審批發放921人。開發公益專崗58個,累計安排貧困人口到公益性崗位就業384人;全面加快扶貧小額貸款投放進度,已為1269戶貧困群眾發放小額貸款5938萬元。

扶貧產業

改革創新釋放新動能

安塞被授予國家衛生縣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省教育“兩基”達標縣和“雙高雙普”達標縣,全省依法行政先進縣,省級文明縣城、首批平安縣和“雙擁”模範縣等榮譽稱號。

雙高雙普全覆蓋,義務教育十二年。全面推行了學前三年免費教育和高中、職中免學費政策,先後新建改造幼稚園19所,維修改造中小學校20所,實現了多媒體“班班通”全覆蓋,結束了所有鎮無公辦幼稚園的歷史。今年高考本科上線率達64.8%,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招安中學教學模式在全市推廣,高標準、高品質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和省政府“雙高雙普”評估驗收。

環山公園一角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成區醫院醫技綜合樓、中醫院、120急救中心、鄉鎮衛生院新建改建和區域衛生資訊化工程建設,全面推行醫療機構藥品“三統一”制度,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先後獲得“全國陽光計生行動示範縣”和全省“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示範縣”“幸福家庭示範縣”榮譽稱號。城鄉社會救助、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在全市率先實行了殘疾人免費參加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安塞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縣區”。“六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榮獲“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縣區”稱號。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4.1%。

司法宣傳進校園

少兒腰鼓大賽

安塞腰鼓先後赴美國、德國、臺灣、澳門等地演出,15名民歌手登上央視《星光大道》舞臺,創作編排的《民歌風·延安情》、《大愛無垣》等文藝精品,先後應邀到中央黨校、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和寧夏中衛等地多次演出;以腰鼓為題材的大型傳奇電影《鬥·鼓》《鼓魂》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成功上映。曲藝事業長足發展,赴法國參加 “第九屆巴黎中國曲藝節”,獲得“盧浮杯”銅獎。體育工作連創佳績,體育運動中心正式投用,安塞被授予“國家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環境優美的河濱公園

山清水秀家園美。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千里綠色長廊、直觀坡面綠化等林業重點工程,新增營造林3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68%。新修和改造基本農田3.3萬畝,治溝造地2.05萬畝,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10平方公里。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安塞正處在轉型發展、追趕超越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站在了撤縣設區新的歷史起點上,吹響了由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蝶變突破的集結號,步入新時代,安塞人民將齊心協力共同譜寫同心共築全民小康的宏大樂章而努力奮鬥。(蔡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