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200多萬大學生中脫穎而出,浙大學子在十五屆“挑戰杯”國賽中再創輝煌!

11月14至18日, 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上海大學舉行, 浙江大學入圍決賽的6件學生作品獲得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 以總分390分的優異成績捧得“優勝杯”。

據悉, 本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學聯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上海大學承辦。 自3月啟動以來, 得到了全社會高度關注和熱烈回應, 共有全國2000多所高校的200多萬大學生參加了校級競賽, 經過省級比賽、全國初評和複審, 最終314所高校的755件作品脫穎而出, 進入終審決賽。

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李驥與管道醫生團隊交流

浙江大學高度重視“挑戰杯”競賽, 校領導多次關心和指導學生競賽團隊, 校黨委副書記鄭強專程赴上海進行現場指導。 在過去的一年裡, 通過院系初賽-類別複賽-學校決賽-省級決賽, 組織選拔、培訓、輔導、答辯, 選拔推薦6支團隊參加全國決賽。 期間, 校團委會同多個部門, 強化校院聯動, 充分對接和發揮各院系重點實驗室、指導教師的優勢和資源,

從項目選題、項目培育、專案展示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和輔導, 各參賽同學認真備賽, 刻苦努力, 積極拼搏, 在比賽中培養能力、錘煉品格、收穫成長。

校黨委副書記鄭強與參賽學生交流

團浙江省委副書記周蘇紅與射頻探碳團隊交流

最終, 控制學院屠德展等同學的《管道醫生——智慧洩漏檢測定位球》獲得特等獎;物理系勞觀銘等同學的《基於相位調控的新型光束傳輸特性的理論研究與實驗驗證》, 化學系、化工學院范磊等同學的《關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大功率鋰二次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 經濟學院邵婧兒等同學的《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效率與公平的權衡——基於安徽省四個縣的實地調研》獲得一等獎;能源工程學院林國鑫等同學的《“射頻探碳”—— 射頻諧振法檢測DPF碳載量裝置》、生命科學學院肖雨曦等同學的《人類睾丸癌診斷指標與治療新靶點——馬達蛋白》獲得二等獎。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副系主任、教授趙道木作為指導老師代表發言

參賽師生大合影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浙江大學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為工作依託,充分發揮學科資源和優勢,積極鼓勵更多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研能力訓練,發揮競賽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各學院建立科技創新中心,不斷營造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濃厚氛圍,致力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加主動和積極的作用。

浙江大學獲獎作品簡介

特等獎:《管道醫生——智慧洩漏檢測定位球》

該項目研發了一種智慧洩漏檢測定位球,可對城市地下供水管網漏損點精准檢測與定位,並對管線佈局進行三維地圖構建。

提出了多感測器融合的管內洩漏檢測方法;採用慣導和RFID組合定位方式,進一步提高洩漏點定位的精確度;結合資料庫技術和三維技術,直觀顯示地下管線的空間層次和位置,以模擬方式形象展現地下管線的埋深、形狀及走向。

系統具有靈敏度高、定位準確、安全便捷等優勢,有助於提高城市管網管理水準。受理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授權軟體著作權4項,曾獲得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特別嘉許金獎。

一等獎:《基於相位調控的新型光束傳輸特性的理論研究與實驗驗證》

該專案提出了三種新型光束,並且提出來了級數解法來求解複雜光場的問題。一是在理論上結合了波動光學中的菲涅耳衍射的基本原理,通過電腦程式模擬以及實驗驗證,證明了通過求和級數來表達光場分佈的方法是可行的;二是給出了一種新穎的模擬光束傳輸變換的方法,而這種演算法將可以提高光場分佈的計算準確度。研究成果以4篇SCI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上。

《關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大功率鋰二次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

該作品致力於利用納米技術解決鋰二次電池領域相關技術難題,提升鋰二次電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通過製備複雜結構的金屬氧化物納米纖維,解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體積膨脹的問題;利用納米聚合物緩衝層與人工固態電解質介面膜,增加電池迴圈壽命與安全性能;通過構築三維納米結構氯化物-碳納米纖維複合載體,大幅度提升鋰硫電池容量與迴圈壽命。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能源化工領域權威期刊(Adv. Sci; J. Mater. Chem. A; Ind. Eng. Chem. Res)正式發表SCI論文3篇(IF>20),小修1篇(Adv. Energy Mater., IF=16.721),在審1篇,申請專利3項。

《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效率與公平的權衡——基於安徽省四個縣的實地調研》

該作品以安徽省四個縣大量的事實案例為論證基礎,客觀評價在實施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時取得的積極成效、特色路徑和存在問題。通過建立博弈模型,從定性和定量雙重視角出發分析博弈方的行為邏輯和策略選擇。結合地方基礎教育辦學特徵,設計了一套理想化撤並標準,以提供佈局調整規範、促進當地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二等獎:《“射頻探碳”—— 射頻諧振法檢測DPF碳載量裝置》

該專案開發了一款用於檢測柴油車尾氣中碳顆粒物的累積程度的裝置,通過射頻諧振法精准檢測,可有效減少33.3%再生期間油耗和35.5%的顆粒物漏排量。裝置已通過廣通客車試用,與眾泰汽車簽訂合作意向,並獲邀在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日活動展示。作品核心技術已申請5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

《人類睾丸癌診斷指標與治療新靶點——馬達蛋白》

該項目集中研究在細胞內負責物質運輸的三種馬達蛋白:沿微絲運動的肌球蛋白Va和沿微管運動的驅動蛋白KIFC1和KIF3b在腫瘤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方法證明了三種馬達蛋白在促進正常有絲分裂,增強腫瘤細胞增殖和遷移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未來生殖系統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提出了新的指標和靶點。相關成果以學生第一作者發表7篇SCI論文。

本文編輯:禾穟

經濟學院邵婧兒等同學的《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效率與公平的權衡——基於安徽省四個縣的實地調研》獲得一等獎;能源工程學院林國鑫等同學的《“射頻探碳”—— 射頻諧振法檢測DPF碳載量裝置》、生命科學學院肖雨曦等同學的《人類睾丸癌診斷指標與治療新靶點——馬達蛋白》獲得二等獎。

浙江大學物理學系副系主任、教授趙道木作為指導老師代表發言

參賽師生大合影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浙江大學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為工作依託,充分發揮學科資源和優勢,積極鼓勵更多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科研能力訓練,發揮競賽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創新型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支持各學院建立科技創新中心,不斷營造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濃厚氛圍,致力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加主動和積極的作用。

浙江大學獲獎作品簡介

特等獎:《管道醫生——智慧洩漏檢測定位球》

該項目研發了一種智慧洩漏檢測定位球,可對城市地下供水管網漏損點精准檢測與定位,並對管線佈局進行三維地圖構建。

提出了多感測器融合的管內洩漏檢測方法;採用慣導和RFID組合定位方式,進一步提高洩漏點定位的精確度;結合資料庫技術和三維技術,直觀顯示地下管線的空間層次和位置,以模擬方式形象展現地下管線的埋深、形狀及走向。

系統具有靈敏度高、定位準確、安全便捷等優勢,有助於提高城市管網管理水準。受理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授權軟體著作權4項,曾獲得第45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特別嘉許金獎。

一等獎:《基於相位調控的新型光束傳輸特性的理論研究與實驗驗證》

該專案提出了三種新型光束,並且提出來了級數解法來求解複雜光場的問題。一是在理論上結合了波動光學中的菲涅耳衍射的基本原理,通過電腦程式模擬以及實驗驗證,證明了通過求和級數來表達光場分佈的方法是可行的;二是給出了一種新穎的模擬光束傳輸變換的方法,而這種演算法將可以提高光場分佈的計算準確度。研究成果以4篇SCI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上。

《關於下一代高能量密度、大功率鋰二次電池電極材料的研究》

該作品致力於利用納米技術解決鋰二次電池領域相關技術難題,提升鋰二次電池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能。通過製備複雜結構的金屬氧化物納米纖維,解決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負極體積膨脹的問題;利用納米聚合物緩衝層與人工固態電解質介面膜,增加電池迴圈壽命與安全性能;通過構築三維納米結構氯化物-碳納米纖維複合載體,大幅度提升鋰硫電池容量與迴圈壽命。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能源化工領域權威期刊(Adv. Sci; J. Mater. Chem. A; Ind. Eng. Chem. Res)正式發表SCI論文3篇(IF>20),小修1篇(Adv. Energy Mater., IF=16.721),在審1篇,申請專利3項。

《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效率與公平的權衡——基於安徽省四個縣的實地調研》

該作品以安徽省四個縣大量的事實案例為論證基礎,客觀評價在實施農村學校佈局調整時取得的積極成效、特色路徑和存在問題。通過建立博弈模型,從定性和定量雙重視角出發分析博弈方的行為邏輯和策略選擇。結合地方基礎教育辦學特徵,設計了一套理想化撤並標準,以提供佈局調整規範、促進當地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二等獎:《“射頻探碳”—— 射頻諧振法檢測DPF碳載量裝置》

該專案開發了一款用於檢測柴油車尾氣中碳顆粒物的累積程度的裝置,通過射頻諧振法精准檢測,可有效減少33.3%再生期間油耗和35.5%的顆粒物漏排量。裝置已通過廣通客車試用,與眾泰汽車簽訂合作意向,並獲邀在全球重大挑戰峰會學生日活動展示。作品核心技術已申請5項國家發明專利和3項實用新型專利。

《人類睾丸癌診斷指標與治療新靶點——馬達蛋白》

該項目集中研究在細胞內負責物質運輸的三種馬達蛋白:沿微絲運動的肌球蛋白Va和沿微管運動的驅動蛋白KIFC1和KIF3b在腫瘤形成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方法證明了三種馬達蛋白在促進正常有絲分裂,增強腫瘤細胞增殖和遷移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未來生殖系統癌症的診斷和治療提出了新的指標和靶點。相關成果以學生第一作者發表7篇SCI論文。

本文編輯:禾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