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健康松山湖」你的晨練方式需謹慎,不然後果很嚴重……

人們常說要想身體好

就要均衡飲食+合理運動

很多人都養成了晨練的好習慣

如今, 天氣漸冷

許多老人依然喜歡堅持晨練

晨練確實是有益健康

但晨練也有講究

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若不注意這些晨練時的禁忌

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危害

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甚至導致猝死

2017年9月中旬, 一位60多歲的大伯在公園晨練, 在壓腿的過程中, 發生了意外, 當場停止心跳、呼吸, 送往醫院後,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 但人還是走了。 據悉, 該大伯是高血壓患者。

大家是不是都有疑問

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晨練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跟著松湖妹來瞭解一下吧!

健康開講

Health

晨練危害屢現的原因

清晨是人一天當中血壓的高峰, 晨練時最容易出現心臟缺血, 從而引發心肌梗死。 此外, 早晨人的生物鐘從睡眠到清醒過渡, 此時的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 而跑步等有氧運動會加大這種興奮, 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而秋冬季早晨室外溫度低, 室內外溫差大, 人的血管發生收縮, 血液迴圈的阻力增加, 血壓升高, 加重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壓波動, 更容易導致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晨練有講究

老年人如何科學正確地晨練?

無論在時間、強度還是次數上

都需要好好注意!

家裡有老人長輩的可都要好好看看了!

晨練時間

---① 忌早---

許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選擇在日出前就出門鍛煉, 以為越早鍛煉空氣越清新。 其實, 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時候, 空氣並不清新, 不利於身體健康。

研究表明, 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最不易擴散, 此時是污染的高峰期,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 難以呼吸到新鮮氧氣, 這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 故世界各國的運動醫學專家大多主張晨練的最佳時間是日出後。

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應儘量避開早晨人體血壓高峰這個時間段, 選擇下午或傍晚。 因為經過一天的活動, 下午和傍晚時人體的神經、肌肉都已經得到充分的活動與舒展, 運動時的適應性最強, 出現運動意外和心腦血管意外的幾率最低。

此外,一般來說下午或傍晚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一天中最大,所以也適宜鍛煉。

---② 忌久---

老年人晨練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0-40分鐘左右為最佳。對心腦血管患者比較適宜的是間斷運動,即運動3至5分鐘,休息1至2分鐘,然後再運動,再休息,可延長運動時間;最後做5至10分鐘四肢伸展的放鬆整理。

晨練的強度

---① 忌猛---

清晨剛起床,身體各組織、器官處於抑制狀態。突然猛烈運動,肌肉中血流量急劇增大,會加大心臟的收縮強度與頻率,心肌會因供氧不足而過早疲勞,以致引發心血管疾病。

控制強度的基本辦法是保證沒有出現心慌、胸悶、心律不齊、胸痛、上肢麻木、頭暈等不適症狀,運動中不能有疲憊和痛苦的感覺,運動後的身體反應能很快恢復,不影響休息和睡眠。

採用運動時的心率更為精確地控制運動強度。一般情況下,運動中心率不要超過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

---③ 忌急---

貿然開始運動鍛煉是心腦血管患者的大忌,在冬季運動更是如此。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出現老化現象,早晨起床後,肌肉鬆馳,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做準備活動,如甩甩手臂,輕揉軀體,扭扭腰肢,活動關節,放鬆肌肉,待熱身後再進行鍛煉,防止因運動過急而誘發的各種意外傷害。

晨練次數忌頻

有的老人把晨練當成任務或是“上班”,無論颳風下雨天天到場,甚至有的還相互攀比誰的晨練次數多。其實從運動醫學的角度看,合理的運動頻率是每週3~5次。當然,如果你身體沒什麼不適能夠堅持並且喜好天天去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周中達到有效運動量的只要有3~5天就足夠了,其他的時間可以休閒化、小運動量,主要是起到保持良好心情的作用。

晨練前忌“空”

老年人新陳代謝慢,早晨血流相對緩慢,血壓、體溫偏低,且經過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此時鍛煉易引發低血糖。晨練前應喝些熱飲料,如牛奶、蛋湯等,以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加速血液迴圈,可有效防止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看到文章的你們

趕緊轉發給家裡的長輩

提醒他們注意身體,科學正確晨練

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節

松山湖(生態園)衛計局

下方評論處期待你的留言

你最關心的就是我最關注的

告訴松湖妹

你最想知道的健康知識是什麼?

期待你的留言哦!

長按下圖關注松湖妹可私聊哦!

【幸福松山湖熱點索引】

此外,一般來說下午或傍晚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一天中最大,所以也適宜鍛煉。

---② 忌久---

老年人晨練的時間應該控制在30-40分鐘左右為最佳。對心腦血管患者比較適宜的是間斷運動,即運動3至5分鐘,休息1至2分鐘,然後再運動,再休息,可延長運動時間;最後做5至10分鐘四肢伸展的放鬆整理。

晨練的強度

---① 忌猛---

清晨剛起床,身體各組織、器官處於抑制狀態。突然猛烈運動,肌肉中血流量急劇增大,會加大心臟的收縮強度與頻率,心肌會因供氧不足而過早疲勞,以致引發心血管疾病。

控制強度的基本辦法是保證沒有出現心慌、胸悶、心律不齊、胸痛、上肢麻木、頭暈等不適症狀,運動中不能有疲憊和痛苦的感覺,運動後的身體反應能很快恢復,不影響休息和睡眠。

採用運動時的心率更為精確地控制運動強度。一般情況下,運動中心率不要超過最大心率(220-年齡)的70%。

---③ 忌急---

貿然開始運動鍛煉是心腦血管患者的大忌,在冬季運動更是如此。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出現老化現象,早晨起床後,肌肉鬆馳,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做準備活動,如甩甩手臂,輕揉軀體,扭扭腰肢,活動關節,放鬆肌肉,待熱身後再進行鍛煉,防止因運動過急而誘發的各種意外傷害。

晨練次數忌頻

有的老人把晨練當成任務或是“上班”,無論颳風下雨天天到場,甚至有的還相互攀比誰的晨練次數多。其實從運動醫學的角度看,合理的運動頻率是每週3~5次。當然,如果你身體沒什麼不適能夠堅持並且喜好天天去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周中達到有效運動量的只要有3~5天就足夠了,其他的時間可以休閒化、小運動量,主要是起到保持良好心情的作用。

晨練前忌“空”

老年人新陳代謝慢,早晨血流相對緩慢,血壓、體溫偏低,且經過一夜的消化,腹中空空,此時鍛煉易引發低血糖。晨練前應喝些熱飲料,如牛奶、蛋湯等,以補充水分,增加熱量,加速血液迴圈,可有效防止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看到文章的你們

趕緊轉發給家裡的長輩

提醒他們注意身體,科學正確晨練

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節

松山湖(生態園)衛計局

下方評論處期待你的留言

你最關心的就是我最關注的

告訴松湖妹

你最想知道的健康知識是什麼?

期待你的留言哦!

長按下圖關注松湖妹可私聊哦!

【幸福松山湖熱點索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