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社會學|2017第四季度書單

民族走廊與地域社會

羌族社會·文化的人類學思考

張曦 著

2017年10月

作者從地域研究、應用研究、災害研究、認知研究、宗教研究等多角度出發,

嘗試建構出細緻的民族走廊以及走廊中羌族社會·文化的地域社會綜合研究範式, 藉以展示岷江上游羌族地域的社會、文化實質, 同時也對汶川地震後羌族地區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思考。

中國社會學

起源與綿延(全2冊)

景天魁 等著

2017年11月

《中國社會學》旨在系統梳理中國社會學的起源及在歷史長河中的演變過程, 從基礎性概念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多個篇章, 從中庸、位育、仁、禮等多種中國式概念到秩序、規範、治理等現代社會學理念, 組織構架, 展開行文, 全面展示了我國社會學學科形成的源流與特點, 構建了一副中國社會學起源發展的全景圖。 全書由原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景天魁組織統稿, 多位元社會學界知名的中青年學者負責章節文章審閱, 結構清晰, 內容充實。

中國青年發展報告

No.3

階層分化中的聯姻

廉思 等著

2017年11月

青年藍皮書的第三本年度報告旨在關注當代中國大城市的青年婚戀問題, 全景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 試圖從多個角度剖析青年婚戀問題的成因、現狀、趨勢及解決途徑, 嘗試為相關政府部門和群團組織的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發揮藍皮書的智庫作用。

中國屯墾史研究叢書

2017年11、12月陸續出版

黑龍江屯墾史

(第一卷)

戰繼發 主編

王耘 副主編

《黑龍江屯墾史》第一卷以中央王朝為主線, 敘述了黑龍江地區從古代到1945年的屯墾歷史。 在王朝更迭的大背景下梳理了黑龍江屯墾的源流、發展及特點。 全卷以時間為線分為先秦至隋朝、唐朝、遼金、元朝、明朝、清朝前期、清朝後期、民國前期和民國後期(淪陷時期)九章。

黑龍江屯墾史

(第二卷)

劉爽 主編

石方 副主編

《黑龍江屯墾史》第二卷論述了從1946年到1965年的黑龍江地區土地開墾史, 記述了抗日戰爭勝利後,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黑龍江土地開墾為保障解放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隨著一大批國營農場的建立, 黑龍江墾區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創造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黑龍江屯墾史

(第三卷)

朱宇 主編

從坤 副主編

《黑龍江屯墾史》第三卷論述了從1966年到1978年這段複雜的歷史時期下,黑龍江地區屯墾的曲折發展過程,敘述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生產發展、戍邊備戰、文化發展及後期轉型發展情況,生產建設兵團以外的國營農場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知識青年在這一時期的貢獻。

黑龍江屯墾史

(第四卷)

曲偉 主編

孫浩進 副主編

1979~2000年,是黑龍江屯墾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墾區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指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積極試驗探索,全面改革經濟體制,為黑龍江墾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短短20多年時間,黑龍江墾區成為世界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領先者、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之路的先行者、世界性農場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國家屯墾之路的成功者,黑龍江墾區發展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黑龍江屯墾文獻史料彙編

(上、下卷)

上卷 張翔 主編

下卷 艾書琴 主編

黑龍江區域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既與許多國家為鄰,又是北方民族聚居區域,在中國屯墾戍邊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具體實踐中也有慘痛的教訓汲取和寶貴的歷史經驗總結。本書分為上、下卷:上卷包括典籍史料、官方文書、吏員奏稿及屯墾戍邊的相關論述、地方誌書、墾務要覽、墾殖說略、開墾意見書、招墾計畫書等相關的放墾政策法規;下卷收錄了起于“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時期的歷史文獻及各類墾殖會議紀要、“北大荒”開發的相關文件等。

中國屯墾研究史

孫文政 高月 著

《中國屯墾研究史》在闡述中國歷代屯墾制度演變研究的基礎上,對每一個歷史時期屯墾研究史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敘述了他們的主要學術觀點和學術傳承關係,以及對中國屯墾制度形成與發展的貢獻。

黑龍江屯墾史·軍墾口述史

(上、下卷)

任玲 主編

趙儒軍 副主編

一部北大荒的開發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軍墾史。“軍墾人”的艱辛與拼搏,彙聚成“北大倉”的碩果,凝聚成“北大荒”的精神。本書收錄了130餘位軍墾人的口述實錄,既有重大事件的歷史親歷,也有日常生活的鮮活細節,更有對自身生命歷程的深切感悟,反映了軍墾群體在北大荒開發進程中的真實狀態。讓我們能夠更真切地體會軍墾人的經歷、精神和人生態度,更全面地觀察和理解那段歷史,進而對我們的時代和生活有更深入的審視和思考。

黑龍江屯墾史·知青口述史

(上、下卷)

張新穎 主編

王愛麗 副主編

本書是首次運用口述史法、焦點小組訪談法、問卷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對下鄉黑龍江墾區的知青(包括中國知青的先驅——青年墾荒隊員)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的最終成果,系統、全面、真實、客觀地記錄了黑龍江墾區發展變遷史和歷史中的知青,力圖以人見史、以史見人,希望達到補史、證史和豐富歷史的目的。

當代黑龍江與新疆屯墾比較研究

阿拉騰奧其爾 褚宏霞 著

兩位作者通過對當代黑龍江墾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形成發展過程的系統分析,比較了兩墾區在形成過程、屯墾主體與屯墾體制、屯墾任務、社會經濟發展成效、屯墾精神、屯墾事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的異同;並指出兩墾區在屯墾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諸多差異,認為這與兩墾區所處的地域環境、國家政策導向、周邊國際形勢密切相關。

“一帶一路”與中國農業“走出去”

初冬梅 著

在中國施行“農業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農業“走出去”問題,是新時代賦予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作為中國現代化農業代表的農墾系統,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在農業走出國門的浪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探討農墾系統這一特殊的國際經濟行為體進行國際農業開發的路徑模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黑龍江屯墾文學史

沈一民 霍明琨 編著

黑龍江屯墾文學是指反映和表現黑龍江屯墾生活、展示以農業為中心的黑龍江屯墾文化、凸顯黑龍江屯墾人的性格特質和人格魅力的文學,是將黑龍江流域的自然景觀作為母體,結合拓荒者的精神感悟而形成的一種文學樣式。本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直接描述黑龍江流域屯墾活動的文學作品,其不僅是黑龍江流域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第二,黑龍江流域屯墾開發者所書寫的文學作品,體現屯墾開發者的心路歷程和心理活動。

即將出版

陌生人社區:整合與治理

中國都市社會脈動

移民空間的重建

強治理與弱治理

當代社會的金融化與技術化——學科路徑的探索

港澳社會:發展視角的解讀

農民工的終結

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青少年的社群成長之路

隱遁的社會——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鬥蟋

“社區營造教研書系”:

《社區營造的理論、流程與案例》

《社區X營造》

《睦鄰·自治·社區治理——上海嘉定區案例集》

《協商自治·社區治理》

黑龍江墾區農業經濟迅速發展,為全國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基礎,為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並創造了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黑龍江屯墾史

(第三卷)

朱宇 主編

從坤 副主編

《黑龍江屯墾史》第三卷論述了從1966年到1978年這段複雜的歷史時期下,黑龍江地區屯墾的曲折發展過程,敘述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建立、生產發展、戍邊備戰、文化發展及後期轉型發展情況,生產建設兵團以外的國營農場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知識青年在這一時期的貢獻。

黑龍江屯墾史

(第四卷)

曲偉 主編

孫浩進 副主編

1979~2000年,是黑龍江屯墾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墾區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指導下,以解放思想為先導,積極試驗探索,全面改革經濟體制,為黑龍江墾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短短20多年時間,黑龍江墾區成為世界性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領先者、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之路的先行者、世界性農場體制改革的探索者、國家屯墾之路的成功者,黑龍江墾區發展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黑龍江屯墾文獻史料彙編

(上、下卷)

上卷 張翔 主編

下卷 艾書琴 主編

黑龍江區域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既與許多國家為鄰,又是北方民族聚居區域,在中國屯墾戍邊的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具體實踐中也有慘痛的教訓汲取和寶貴的歷史經驗總結。本書分為上、下卷:上卷包括典籍史料、官方文書、吏員奏稿及屯墾戍邊的相關論述、地方誌書、墾務要覽、墾殖說略、開墾意見書、招墾計畫書等相關的放墾政策法規;下卷收錄了起于“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時期的歷史文獻及各類墾殖會議紀要、“北大荒”開發的相關文件等。

中國屯墾研究史

孫文政 高月 著

《中國屯墾研究史》在闡述中國歷代屯墾制度演變研究的基礎上,對每一個歷史時期屯墾研究史學者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敘述了他們的主要學術觀點和學術傳承關係,以及對中國屯墾制度形成與發展的貢獻。

黑龍江屯墾史·軍墾口述史

(上、下卷)

任玲 主編

趙儒軍 副主編

一部北大荒的開發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軍墾史。“軍墾人”的艱辛與拼搏,彙聚成“北大倉”的碩果,凝聚成“北大荒”的精神。本書收錄了130餘位軍墾人的口述實錄,既有重大事件的歷史親歷,也有日常生活的鮮活細節,更有對自身生命歷程的深切感悟,反映了軍墾群體在北大荒開發進程中的真實狀態。讓我們能夠更真切地體會軍墾人的經歷、精神和人生態度,更全面地觀察和理解那段歷史,進而對我們的時代和生活有更深入的審視和思考。

黑龍江屯墾史·知青口述史

(上、下卷)

張新穎 主編

王愛麗 副主編

本書是首次運用口述史法、焦點小組訪談法、問卷法、文獻法等多種方法,對下鄉黑龍江墾區的知青(包括中國知青的先驅——青年墾荒隊員)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的最終成果,系統、全面、真實、客觀地記錄了黑龍江墾區發展變遷史和歷史中的知青,力圖以人見史、以史見人,希望達到補史、證史和豐富歷史的目的。

當代黑龍江與新疆屯墾比較研究

阿拉騰奧其爾 褚宏霞 著

兩位作者通過對當代黑龍江墾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形成發展過程的系統分析,比較了兩墾區在形成過程、屯墾主體與屯墾體制、屯墾任務、社會經濟發展成效、屯墾精神、屯墾事業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方面的異同;並指出兩墾區在屯墾事業發展過程中所呈現的諸多差異,認為這與兩墾區所處的地域環境、國家政策導向、周邊國際形勢密切相關。

“一帶一路”與中國農業“走出去”

初冬梅 著

在中國施行“農業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時代背景下,農業“走出去”問題,是新時代賦予國際問題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作為中國現代化農業代表的農墾系統,擁有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在農業走出國門的浪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探討農墾系統這一特殊的國際經濟行為體進行國際農業開發的路徑模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黑龍江屯墾文學史

沈一民 霍明琨 編著

黑龍江屯墾文學是指反映和表現黑龍江屯墾生活、展示以農業為中心的黑龍江屯墾文化、凸顯黑龍江屯墾人的性格特質和人格魅力的文學,是將黑龍江流域的自然景觀作為母體,結合拓荒者的精神感悟而形成的一種文學樣式。本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直接描述黑龍江流域屯墾活動的文學作品,其不僅是黑龍江流域文學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珍貴的第一手史料。第二,黑龍江流域屯墾開發者所書寫的文學作品,體現屯墾開發者的心路歷程和心理活動。

即將出版

陌生人社區:整合與治理

中國都市社會脈動

移民空間的重建

強治理與弱治理

當代社會的金融化與技術化——學科路徑的探索

港澳社會:發展視角的解讀

農民工的終結

民生為本的社會建設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青少年的社群成長之路

隱遁的社會——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鬥蟋

“社區營造教研書系”:

《社區營造的理論、流程與案例》

《社區X營造》

《睦鄰·自治·社區治理——上海嘉定區案例集》

《協商自治·社區治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