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馬克龍批穀歌蘋果臉書是強盜 獲利百億卻幾乎不交稅

中國小康網11月20日訊 老馬 美國科技巨頭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帶來突破性大變革, 但它們累積數以百億美元計盈利卻僅繳納微薄的稅款, 涉嫌欺騙大眾, 是否成了21世紀的新“強盜大亨”(Robber Baron)?

谷歌在歐盟有巨大客戶群

法新社報導, 挺過歷來最嚴重的債務危機多年後, 各國國庫仍捉襟見肘,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痛批穀歌(Google)、臉書(Facebook)和蘋果(Apple)等公司是“現代世界的不勞而獲階層”, 這刺激歐洲聯盟(EU)領袖同意著手處理這項問題。

截至今年3月, 全球前10大市值企業中, 有5家是矽谷巨頭, 包括蘋果公司、穀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公司(Microsoft)、亞馬遜公司(Amazon)和臉書。

然而當今的賦稅制度是為過去經濟所設計, 當時通用汽車公司(G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或麥當勞公司(McDonald's)等美國跨國公司高調進駐各國, 帶來新的工廠、就業機會和更多稅收。

這些企業屬於稅務專家所謂的“常設機構”(permanent establishment), 是明確的實體存在,

可依它們在真實世界的實際資產權衡賦稅。

然而在當今大多數的歐盟國家, 美國科技巨頭幾乎僅存在虛擬世界, 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式, 就能取得它們的服務, 而這些企業的資料庫伺服器則設置在海外。

這些如同鬼魅一般的矽谷公司顛覆了歐洲經濟, 但通常只有基幹員工和一點辦公空間, 卻有著數以百萬計的用戶或顧客。

根據歐盟法律, 在歐洲各國營運的跨國企業幾乎完全享有自行選擇母國的自由。 它們選擇愛爾蘭、荷蘭或盧森堡等低稅小國並不令人意外。

根據歐洲議會稅務問題專家唐保羅(Paul Tang, 音譯)分析, 穀歌和臉書所謂的“稅務計畫”使法國和德國在2013至2015年間, 分別損失7億4100萬歐元和8億8900萬歐元稅收。

根據2015年所作估計,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認為, 這類稅務計畫導致全球政府一年損失多達2400 億美元收益。

歐盟成員國如今贊同, 在國際層級解決這項問題, 例如透過20國集團(G20)或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以避免高科技產業離開歐盟, 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