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天講習」如何認識和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黨的十九大對現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重大新判斷。 小編為您作了相關梳理, 回應如何認識和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

2017年10月18日, 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 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是,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 如果從1956年黨的八大開始算起,

至今已有61年了;如果從1981年作出歷史決議算起, 至今也已有36年了。 這幾十年間, 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社會生產上看, “落後的社會生產”的表述已經不能完全反映我國當前的實際。 我國幅員遼闊, 東西南北, 千差萬別, 既有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這些大都市、大城市, 其城市建設、城鄉面貌, 即使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用“落後的社會生產”不能覆蓋地域上的不同發展水準。 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等大幅提升, 進入世界前列。 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20多種工農業產品產量在世界上居於第一, 有許多產品的產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許多產品的科技含量、技術水準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超越。 如果再用“落後的社會生產”的表述, 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 不僅說服不了人民群眾, 也說服不了國際社會。

從人民需要上看, “物質文化需要”的表述也已經涵蓋不了人民的需要。 當前, 人民群眾的需要是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 不同群體的需求也是千差萬別的。 除了物質的、文化的需要以外, 還有政治方面的需要, 比如公平、正義、法治的需要;還有生態方面的需要, 比如對改善空氣品質、土壤污染、水資源污染、食品不安全狀況的需要, 等等。

我國社會發展現在也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包括東部、中部、西部地域上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城鄉發展之間不平衡不充分;不同群體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認識和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時, 要把握好“兩個充分認識”。

一是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全域性的、歷史性的, 不是局部的、暫時的。 這種全域性、歷史性變化, 給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要求, 要求我們要有問題導向意識, 什麼問題來了就解決什麼問題, 什麼矛盾問題突出, 就集中力量解決什麼矛盾問題。 問題倒逼改革, 我們就用改革解決問題、促進發展。

二是充分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並沒有改變對我國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發展是動態過程, 不平衡不充分是永遠存在的, 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後不平衡不充分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時, 就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它。 事物從量變到質變, 需要越過一個“度”, 也就是達到一個節點。 只有達到了節點, 才會發生質變。

現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個量變的過程、積累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歷史告訴我們, 社會發展階段必須判斷準確, 既不能超越, 也不能落後。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 曾經一度超越歷史發展階段, 搞了“大躍進”, 最終欲速則不達, 越想快就越快不了, 受到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懲罰。

改革開放後, 我們黨深刻汲取歷史教訓, 作出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大判斷。

這裡所指的長期到底長到什麼時間呢?1992年, 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講的是100年。 他強調, 黨的基本路線要100年不動搖。 100年, 這一方面表達的是一種決心、一種意志, 另一方面表達的也是一個時段, 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後, 一直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這大概是100年。 黨的十九大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 比以前規劃的目標提前了15年。 到2050年或新中國成立100年時, 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世界角度看,我國雖然“塊頭大”,但“虛胖”,在產品品質、生產效率、經濟結構等方面還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國雖然大,但大而不強,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據《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學習時報》2017年11月13日曲青山文章《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需要準確把握的幾個重大問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世界角度看,我國雖然“塊頭大”,但“虛胖”,在產品品質、生產效率、經濟結構等方面還含有一定的“水分”。我國雖然大,但大而不強,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據《人民日報》2017年10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 習近平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學習時報》2017年11月13日曲青山文章《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需要準確把握的幾個重大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