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創新港:西安交大的創新探索

作者: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李勇 許祖華

西安交通大學希望把科技創新港建設成為21世紀中國一流大學的新模式

大學應如何引領社會發展, 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西安交通大學建設中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即是對大學與社會融合發展新形態的探索。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目前正熱火朝天建設中, 23個研究院的建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 創新港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效應初顯。 預計到2019年完成科研教育板塊建設, 到2020年, 創新港將全面建成。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科創基地專案開工資料圖

建設創新港的初衷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是教育部與陝西省合作共建的國家級重點項目。 專案由西安交大與西咸新區聯合建設, 分為科研、教育、轉孵化、綜合服務四大板塊, 占地面積5000畝, 建築面積約360萬平方米, 其中科研、教育板塊占地約2100畝, 建築面積約158萬平方米。

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創新港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90多台塔吊正在作業, 規劃建設的不少建築已拔地而起, 顯示出勃勃生機。

西安交大黨委書記張邁曾說, 創新港是西安交大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也是西安交大對大學如何發揮引領社會作用的積極探索。 作為承擔“雙一流”大學建設重任的大學, 必須深入社會, 主動作為。

談及創新港建設的初衷, 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說, 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不是要辦一個新校區, 而是要探索21世紀大學怎麼辦?一所大學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 如何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引領作用?西安交大希望把科技創新港建設成為21世紀中國一流大學的新模式。

它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大學, 它與社會融為一體, 這是一種新的大學形態。

在王樹國看來, 創新港不是簡單的物理空間的騰挪擴張, 而是開放的, 具有“吞吐”的能力:“吞”即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整合全球創新資源, 引進國際高端技術, 吸引海外科技人才;“吐”則是發揮創新港自主創新能力, 將優質的創新成果與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推向社會。

“我們嘗試將大學深度融入社會, 建立一個‘校區、社區、園區’三位一體的全新形態, 它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 也是一個開放的具有國際視野和發展理念, 並與社會交流互動的21世紀大學新形態。 它既是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又是人類文明的傳播器;既著眼於世界科技前沿,

又滿足國家重大需求,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王樹國說。

航拍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創新項目:西部雲穀。 灃西新城管委會 供圖

構築西部創新“新高地

按照學科優勢和發展屬性, 西安交大將創新港劃為基礎、工程、醫學、人文社科四大學科板塊, 瞄準能源革命、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

以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資訊技術、航空航太、大資料、環境保護、醫藥健康等科技領域為主攻方向, 佈局建設23個研究院和一批研究中心。 其中, 全球健康研究院、西安數學與數學技術研究院等已陸續成立, 全面開展高水準科學研究、高端人才培養, 推進成果轉化。 至2020年前, 西安交大129個省部級以上科研基地將全部搬遷到創新港, 形成科技創新集群, 打造科技平臺新高地。

西安交大副校長張漢榮告訴《瞭望》新聞週刊, 在創新港建設過程中, 西安交大非常注重創新體制機制, 開創了教育部與陝西省“省部共建”、西安交大與西鹹新區“校區聯建”、校區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平臺運營”, 這種新模式力求把創新港建設成為一個探索科教改革和技術創新的試驗區, 發揮省部共建優勢,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改革教學科研體制機制,建設“學術特區”,創新辦學模式,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西安交大副校長王鐵軍告訴《瞭望》新聞週刊,創新港一開始就瞄準國家戰略,積極籌畫、爭取重大基地和重大專案。2016年初,創新港迎來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基地——西安交大和國家質檢總局、陝西省質監局三方攜手共建的中國西部品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教育部、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批復,同意依託西安交大建設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並落戶創新港,這是國家在西部建設集能源技術、能源裝備、能源戰略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基地的重要部署。

即將落戶創新港的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是工信部落實《中國製造2025》首批佈局的15個國家創新中心之一,目前其建設方案已順利通過論證。

此外,創新港孵化的超精密計量標準傳遞及研發、Z箍縮及應用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都已列入相關培育項目。

創新港將以引領世界未來發展的研究方向,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形成面向中國和全球未來發展的高端智庫,使創新港成為一個無論是從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還是關注產業發展的人,都能在這個平臺上施展自己才華的創新大平臺。

據瞭解,建成後的創新港將以全球一流的人才,世界知名的科學研究園區,形成西部人才培養和集聚的新高地。屆時,創新港將聚集至少2萬研究生和留學生,彙聚至少3萬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青年學者和高端人才,吸引至少5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創新港設立研發中心、技術創新聯盟、工程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形成國際化的產業創新基地。

創新港效果圖

打造引領西部發展的“智慧引擎”

創新港立足於陝西,但又不僅僅局限於陝西,而是要在陝西這塊土地上來引領整個中國西部乃至更大範圍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建設創新港的進程中,西安交大與陝西省緊密合作,為科技強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不懈努力。一方面,陝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創新港建設,一次性批復29個陝西省科研基地落戶創新港。另一方面,創新港積極與陝西12個地市合作,建設輻射西部的“創新碼頭”,實現人才、資訊、資本等市場要素的穿梭流動。

與此同時,西安交大還特別注重加強與一流大學、世界500強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的實質性合作,通過設立聯合研發中心、開展技術攻關等方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帶動開放合作,打造世界級的科研高地。

創新港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以及跨國公司等高度關注,美國3M公司、英國利物浦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韓國LG集團等與學校洽談了合作事宜,採取設立研發中心、開展聯合辦學、深化國際合作等方式積極參與創新港建設。

今年2月,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教授、西安交大-米蘭理工設計學院負責人Sergio,受邀出席中國西部創新港建設現場推進會。他說,作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框架下的標誌性專案,西安交大-米蘭理工設計學院大樓已經開始興建,希望能建成創新港的地標性建築,聯合設計學院也能成為西安交大同世界一流大學之間合作辦學的典範。

由西安交大發起的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已吸引了36個國家和地區的136所海內外高校加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秘書處也將設立在創新港,共同為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發揮省部共建優勢,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改革教學科研體制機制,建設“學術特區”,創新辦學模式,培養科技創新人才。

西安交大副校長王鐵軍告訴《瞭望》新聞週刊,創新港一開始就瞄準國家戰略,積極籌畫、爭取重大基地和重大專案。2016年初,創新港迎來首個國家級重大科研基地——西安交大和國家質檢總局、陝西省質監局三方攜手共建的中國西部品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教育部、陝西省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批復,同意依託西安交大建設國家西部能源研究院並落戶創新港,這是國家在西部建設集能源技術、能源裝備、能源戰略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基地的重要部署。

即將落戶創新港的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是工信部落實《中國製造2025》首批佈局的15個國家創新中心之一,目前其建設方案已順利通過論證。

此外,創新港孵化的超精密計量標準傳遞及研發、Z箍縮及應用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大科學裝置都已列入相關培育項目。

創新港將以引領世界未來發展的研究方向,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形成面向中國和全球未來發展的高端智庫,使創新港成為一個無論是從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還是關注產業發展的人,都能在這個平臺上施展自己才華的創新大平臺。

據瞭解,建成後的創新港將以全球一流的人才,世界知名的科學研究園區,形成西部人才培養和集聚的新高地。屆時,創新港將聚集至少2萬研究生和留學生,彙聚至少3萬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青年學者和高端人才,吸引至少5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創新港設立研發中心、技術創新聯盟、工程實驗室或工程中心,形成國際化的產業創新基地。

創新港效果圖

打造引領西部發展的“智慧引擎”

創新港立足於陝西,但又不僅僅局限於陝西,而是要在陝西這塊土地上來引領整個中國西部乃至更大範圍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建設創新港的進程中,西安交大與陝西省緊密合作,為科技強省、服務區域經濟發展不懈努力。一方面,陝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創新港建設,一次性批復29個陝西省科研基地落戶創新港。另一方面,創新港積極與陝西12個地市合作,建設輻射西部的“創新碼頭”,實現人才、資訊、資本等市場要素的穿梭流動。

與此同時,西安交大還特別注重加強與一流大學、世界500強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的實質性合作,通過設立聯合研發中心、開展技術攻關等方式,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帶動開放合作,打造世界級的科研高地。

創新港項目吸引了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以及跨國公司等高度關注,美國3M公司、英國利物浦大學、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韓國LG集團等與學校洽談了合作事宜,採取設立研發中心、開展聯合辦學、深化國際合作等方式積極參與創新港建設。

今年2月,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教授、西安交大-米蘭理工設計學院負責人Sergio,受邀出席中國西部創新港建設現場推進會。他說,作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框架下的標誌性專案,西安交大-米蘭理工設計學院大樓已經開始興建,希望能建成創新港的地標性建築,聯合設計學院也能成為西安交大同世界一流大學之間合作辦學的典範。

由西安交大發起的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已吸引了36個國家和地區的136所海內外高校加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秘書處也將設立在創新港,共同為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等教育、人文交流、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