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衛生日 聊一聊氣候變化與心理健康

編者按: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今年的主題是“一起來聊抑鬱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 目前有3億多人罹患抑鬱症, 從2005年至2015年, 罹患抑鬱症的人數增加了18%以上。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 人類健康越來越得到科學家的重視。 3月底, 美國心理學協會和生態美國(eco America)發表了一份名為《氣候變化與心理健康》的報告, 從個體、社區和社會層面揭示了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影響。

《氣候變化與心理健康》報告

說到氣候變化, 人們可能首先會想到海平面上升、高溫、乾旱、洪水、風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2015年10月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和清華大學聯合發佈的《在人類世保護人類健康:洛克菲勒基金會-柳葉刀星球健康委員會報告》和《健康與氣候變化:保護公共健康的政策相應》報告指出, 氣候變化對全球90億人口產生的後果將可能威脅、抵消人類過去50年社會發展和全球健康取得的成果。

過去幾十年間, 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土地退化、水資源短缺、過度捕魚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環境變化已經對全球人類健康構成了極大挑戰, 而這種挑戰在本世紀後半葉還會加劇。

近年來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

2016年12月15日, 116名科學家在《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表了題為《從氣候角度解釋極端事件》的報告, 對全球2015年發生的20多個天氣事件進行分析。 報告顯示, 從東亞的熱浪, 到阿拉斯加的山火, 再到英國冬季的極端長時日照, 2015年多起極端天氣事件均與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有關。

《從氣候角度解釋極端事件》報告

相關研究也表明, 截至2050年氣候變化引起的糧食減產將使50多萬人喪命。 此外, 氣候變化已經導致數百個物種在局地範圍內滅絕, 在氣候變暖的條件下越來越多的地區將出現局地物種滅絕現象。 隨著溫度上升, 空氣中出現某些污染物的幾率會增大,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氣流模式紊亂, 本來有風的地方變得長期不颳風, 使污染物不易擴散, 從而加劇空氣污染。

然而, 氣候變化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止於上述所說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空氣污染和糧食短缺等, 還可大規模腐蝕人類的心理健康, 令人抑鬱、焦慮、悲痛、絕望、倍感壓力甚至自殺。

《氣候變化與心理健康》報告指出,

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天氣和其他自然災害可對心理健康產生即時影響。 例如。 在洪水或颶風中痛失家園或親人可對心理造成嚴重創傷。 哈佛醫學院之前發表的《卡特裡娜颶風之後精神疾病和自殺傾向趨勢》研究報告指出, 在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過後, 在受該颶風影響的區域自殺和有自殺意念的居民增加了一倍多, 並且六分之一的人被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百分之四十九的人患上抑鬱或者其他情緒病。 其他相關研究表明, 經受過森林大火或大風暴的居民PTSD水準會提高, 並且有時可持續幾年。

氣候變化影響人類健康的多種途徑。高溫、強天氣和空氣污染等均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不僅極端天氣會影響心理健康,長期的氣候小變化也不例外。這種變化會影響農業、基礎建設和居住環境等,從而影響工作、生活品質,甚至令人不得不搬家,換工作、失去部分人際關係,從而產生失控、無助、擔憂和宿命等情緒。

根據報告中的研究,壓力和焦慮程度高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削弱免疫系統。擔心氣候變化的真實或潛在影響也會導致壓力情緒長期積聚,最終引起壓力相關的問題,比如濫用藥物、焦慮不適和抑鬱。

氣候變化還會影響群體心理健康,增強敵對情緒,增加個人之間、群體之間的攻擊行為,影響社會認同感和凝聚力。一些弱勢群體,比如土著群體、兒童、以及依賴自然環境的群體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區健康的影響。從心理層面看,氣候變化可引發抑鬱、焦慮、哀傷等情緒,使個人社會關係緊張,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和身份感缺失,使人感到壓力、無助,聽天由命,並出現濫用藥物等行為。

根據報告,應對氣候變化潛在消極心理影響的關鍵是建立恢復力。包括指導專業救護人員幫助個人和群體建立心理恢復力,還建議引導個人支持和維繫他們擁有的社會網路。

此外,個人承受創傷的能力會在他與社會網路進行線上線下聯繫時增強。研究人員發現,災難期間和災後社會支援程度較高時,個人的心理困擾程度會比較低。

研究者指出,採取環境友好型的政策和生活方式可以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說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通勤可以降低壓力程度。如果騎車和步行不現實或者不安全,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提高社區凝聚力,降低抑鬱和壓力程度。不管人群的社會經濟地位、年齡和性別差異,多與大自然接觸都被證明有利於緩解壓力,減少壓力相關的疾病。所以,更靠近公園和其他綠色空間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氣候變化影響人類健康的多種途徑。高溫、強天氣和空氣污染等均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要影響。

不僅極端天氣會影響心理健康,長期的氣候小變化也不例外。這種變化會影響農業、基礎建設和居住環境等,從而影響工作、生活品質,甚至令人不得不搬家,換工作、失去部分人際關係,從而產生失控、無助、擔憂和宿命等情緒。

根據報告中的研究,壓力和焦慮程度高會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削弱免疫系統。擔心氣候變化的真實或潛在影響也會導致壓力情緒長期積聚,最終引起壓力相關的問題,比如濫用藥物、焦慮不適和抑鬱。

氣候變化還會影響群體心理健康,增強敵對情緒,增加個人之間、群體之間的攻擊行為,影響社會認同感和凝聚力。一些弱勢群體,比如土著群體、兒童、以及依賴自然環境的群體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區健康的影響。從心理層面看,氣候變化可引發抑鬱、焦慮、哀傷等情緒,使個人社會關係緊張,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和身份感缺失,使人感到壓力、無助,聽天由命,並出現濫用藥物等行為。

根據報告,應對氣候變化潛在消極心理影響的關鍵是建立恢復力。包括指導專業救護人員幫助個人和群體建立心理恢復力,還建議引導個人支持和維繫他們擁有的社會網路。

此外,個人承受創傷的能力會在他與社會網路進行線上線下聯繫時增強。研究人員發現,災難期間和災後社會支援程度較高時,個人的心理困擾程度會比較低。

研究者指出,採取環境友好型的政策和生活方式可以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的影響。比如說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通勤可以降低壓力程度。如果騎車和步行不現實或者不安全,那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也可以提高社區凝聚力,降低抑鬱和壓力程度。不管人群的社會經濟地位、年齡和性別差異,多與大自然接觸都被證明有利於緩解壓力,減少壓力相關的疾病。所以,更靠近公園和其他綠色空間也有助於心理健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