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稻移栽至成熟期的主要氣象災害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李文波

4月下旬後期到5月上旬, 江漢平原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早稻處於移栽期。 從移栽到成熟期, 儘管氣溫不斷升高, 雨水不斷增加, 與其生長發育的需求較為適應, 但受季風氣候影響, 氣象要素變率較大, 不時可能也會產生某些氣象災害。 因此, 此時需要防範以下幾種災害。

一是“五月寒”。 早稻移栽後, 日平均氣溫低於15℃返青緩慢;低於18℃分蘖遲發。 又經統計分析表明, 若5月連續兩旬平均氣溫低於20℃, 或者大於等於18℃的積溫低於555℃, 或者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或以上低於18—20℃, 最低氣溫低於17℃, 即為俗稱的“五月寒”,

就會引起僵苗遲發, 約10年4遇。 因此, 在管理上應堅持淺水管理, 以利於增溫透氣促分蘖, 但若遇“五月寒”, 那就要灌溫度較高的溝塘水保溫, 以減輕冷害。

二是漬澇。 經對湖北省荊州市多年水稻產量與氣象條件相關分析表明, 若5—7月降水量達400毫米, 且雨日達39天或以上, 則早稻有86%的年份減產, 其氣象影響的減產量約 4—70千克。 因此要注意及早排除田間漬澇水, 以利於根系深紮多發, 增強對養分的吸收力。

三是“芒種寒”。 早稻幼穗分化至孕穗期的6月上旬, 即“芒種”節前後, 若旬平均氣溫低於23.6℃, 或者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或以上低於22℃, 即為俗稱的“芒種寒”易引起花粉不育, 使以後結實率降低, 約10年2遇。 遇“芒種寒”, 同樣灌溫度較高的溝塘水保溫。

四是高溫熱害。 在7月上旬早稻乳熟期, 有的年份梅雨提前結束, 氣溫升高, 若出現連續3天或以上35℃以上高溫, 易引起早稻“高溫逼熟”, 因灌漿不充分, 致使千粒重下降。 此間仍應灌溫度較低的溝塘水降溫, 以提高千粒重。

對於以上災害, 除了應完善水利排灌系統, 及早排除漬澇外;對於冷、熱害, 可灌溝塘水, 以利於保溫或降溫, 同時, 還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以利於增強抗逆性。 還應指出的是, 對於一些氣候性病蟲害, 像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都應及早防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