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看十九大|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基礎平臺吳意雲:用資料驅動分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 習近平總書記莊重地宣告, 中國進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發展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新思想。 社科平臺黨員們認真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記筆記、思重點, 感慨良多。 這是一份內涵豐富、言語平實卻又鼓舞人心的報告。 無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十四個堅持”, 還是對未來兩個發展階段的謀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的提出, 都值得我們為之付出深沉的思考和深切的努力。 報告最感動我們的一句話是:“不能因現實複雜而放棄夢想,

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 ”這既表達了黨中央對治党治國、貢獻中國智慧的決心, 更可以成為我們每個黨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實踐的座右銘。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 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使中國經驗成為舉世矚目的發展樣板。 然而, 隨著近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疊加人口紅利減少、潛在增長率下降預期, 社會上出現了對增長可持續性的懷疑態度以及擔心“中等收入陷阱”等悲觀情緒。 過去半個世紀, 確有不少經濟體在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準後陷入漫長的停滯期,
未能繼續邁向高收入國家。 但與此同時, 也有些經濟體順利地從中等收入國家發展為高收入國家。 當“人口紅利”減弱趨勢難以逆轉時, 通過提高要素投入拉動經濟增長的粗放型模式將不可持續。 未來十年, 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以全要素生產率為核心變革經濟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隨著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產業的飛速發展, “資料驅動決策”日漸融入人們的理念與思維方式, 不僅推動企業運營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轉型, 也深刻影響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範疇的擴展和研究范式的創新, 是推動生產率進步的重要來源。 新的發展階段要求我們用資料支撐科學決策, 圍繞經濟社會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多管道採集和分析社會經濟資料、多維度剖析複雜的經濟社會系統問題, 通過量化類比探明政策對複雜經濟社會系統的作用機理並提供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探索推動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率和動力變革之道, 為政府科學決策和高校智庫建設提供智力支援和資料支撐。

本文作者:吳意雲, 系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基礎平臺副研究員

本文編輯:梁耐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