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人在哈爾濱換了頭,能換頭了,你想不想永生?

那些死去的皇帝們, 能從陵墓裡跳出來, 如果他們聽到這個消息, ——

昨天, 人類歷史上第一例換頭手術, 成功了。

萬歲, 萬萬歲, 成為一種可能。

瘋狂的事情, 自然由瘋子般的人來做。

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 就是這個瘋子。 他在去年5月時就宣稱, 今年底要做一例換頭。

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

大家不信, 以為是瘋言瘋語。

不想, 瘋子是個實幹家。

此次手術, 花費了18小時時間。 實施地點, 中國。

查以前新聞, 按卡納韋羅的宣稱, 這次手術的具體地點, 在哈爾濱。

來自中國的任小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的進行。

不過, 手術是在遺體上成功實施的。

對, 不是活人!

此前, 專家們分析換頭手術, 難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神經連接, 二是控制血量。 大腦血量占全體血量的三分之一, 控制全身血量和安全迴圈比較難。

此次在遺體上成功進行的換頭, 解決的是第一個難題。

如果再攻克第二個難題, 即實現活體頭顱移植手術, 卡納韋羅說:“這將改變一切。 ”

它, 改變的是生命的長度, 改變的是時間。

如果有什麼疾病解決不了, 就換一次頭。

如果一次不夠, 就再換一次。

這場景, 是不是和科幻小說《三體》裡的內容很相像?那個主角雲天明, 就是冷凍大腦後, 重新復活。

非常有意思的是, 《三體》的編審、重慶女作家杜某逝世後, 家人選擇按照雲天明的經歷一樣, 冷凍其遺體, 期待50年後的人類科技能將其復活。

對換頭, 大家的顧慮, 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倫理問題。 換頭之後, 我是誰?如果有了孩子, 孩子是誰的?

社會問題。 換頭之後, 社會角色如何界定?

這上面的顧慮, 都是基於一個前提, 換頭在兩個人之間進行,

即身體和頭顱分別屬於兩個人。

換頭之後, 一個人的身體和另一個人的頭顱被捨棄, 而留下的組成一個新的、完整的人。

這種情況下, 確實存在著是頭指揮身體, 還是身體延續頭顱的問題。

但是, 如果換個角度, 這個問題也可以解決。

把換頭和克隆相結合, 用自己的細胞克隆身體, 再換上自己的頭顱。

不僅沒有排異反應, 也沒有倫理和社會問題, 更不用等待捐贈者。

如果那樣, 穿越太空, 時間不再是問題, 大不了, 多換幾具身體, 就像現在多轉幾次機。

這幾具身體, 都是自己細胞克隆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 等於實現了永生。

不僅是換頭術, 人工智慧的發展, 推動人機結合, 也將使人類無限接近永生的目標。

前幾天, 大家看完《功守道》,

觀感大多是“有錢真好”, 想打贏誰都行。

換頭術的出現, 大家的想法, 會不會也是“有錢真好”?想換頭就換, 想活多久就多久。

換頭, 肯定不是普通人做得了的。

不過, 有一個人一直在癡癡地等這個技術成功。

他是俄羅斯的電腦工程師, 瓦列裡·斯皮裡多諾夫(Valery Spiridonov)。

瓦列裡·斯皮裡多諾夫

由於患有基因遺傳疾病, 斯皮裡多諾夫脖子以下都處於癱瘓狀態。

一輩子在輪椅上度過?不甘心!他早決定, 準備接受全球首起頭部移植手術。

斯皮裡多諾夫還要等多久, 才能成為世界上首位雲天明?

讓我們靜候那一刻吧。

換頭簡史:

1908年,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一名外科醫生就通過手術移植創造了世界上第一頭雙頭狗, 其將一隻狗的頭嫁接到另一隻狗的脖子上;

在20世紀50年代, 蘇聯以及中國的外科醫生合作完成了狗頭移植的手術, 最終這只狗成功存活了29天。

1970年, 美國神經手術醫生Robert White想知道不同的身體與頭能夠連接。

他把一隻猴子頭安到另一隻斷頭的猴子身體上, 當第一隻獼猴醒來時, 還企圖去咬工作人員手指, 這讓所有研究人員歡呼雀躍。

今年,卡納維羅和任曉平團隊最新發表的實驗成果中,團隊合作進行了“白鼠換頭術”,將一隻小白鼠的頭安到另一隻大白鼠的背上,形成“雙頭鼠”,同時用機器將另一隻大白鼠的血液輸入“雙頭鼠”體內,維持其生命。實驗結果表明,14只雙頭老鼠平均存活36小時。

作者:肖登軍(訂閱:簫十三郎)

這讓所有研究人員歡呼雀躍。

今年,卡納維羅和任曉平團隊最新發表的實驗成果中,團隊合作進行了“白鼠換頭術”,將一隻小白鼠的頭安到另一隻大白鼠的背上,形成“雙頭鼠”,同時用機器將另一隻大白鼠的血液輸入“雙頭鼠”體內,維持其生命。實驗結果表明,14只雙頭老鼠平均存活36小時。

作者:肖登軍(訂閱:簫十三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