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售手工奶茶 原料難辨真偽

某網店奶茶包上的產品資訊不全, 包內原材料的保質期、生產日期界定不明確

某網店聲稱奶茶原料進口於世界各地, 但未標注具體品牌等資訊

近期, 火爆排隊的網紅奶茶店一路刷屏, 使得“奶茶熱”逐漸蔓延到了線上, 掀起了網上售賣“手工自製”奶茶的熱潮。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 網店提及的“手工自製”並非生產工藝是“手工”, 而是提供獨立包裝的奶粉、茶葉, 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製作。

同時這些打著“手工”、“自製”旗號的分裝奶茶, 缺失了一些重要的食品安全資訊。 個別店主表示產品為“自產自銷”, 沒有生產廠家等資訊;有些則資訊不全, 例如聲稱奶粉來自紐西蘭, 但產品標籤並沒有相關內容, 消費者難辨真偽。

現狀

線上奶茶店主推“工匠精神” 多數粉絲過萬

小李平日裡喜歡喝奶茶, 但一些網紅奶茶門店需要排隊長達兩個小時, 讓她“望隊興歎”。 最近小李在某電商平臺上發現了不少“自製”奶茶, 被店家提供的漂亮奶茶圖片所吸引, 以為是包含“工匠精神”、通過手工製作出來的奶茶, 點進去一看才知道, 原來所謂的“手工自製”, 是讓消費者自己動手。

和小李一樣被“手工自製”吸引的顧客還有很多。

相較一次就能泡好的即溶奶茶粉, 這些自製奶茶每包含有獨立包裝的奶粉、茶、糖包、珍珠包等原料, 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取不同量的原料, 沖泡成一杯奶茶。 正是“手工”、“自製”等關鍵字, 抓住了不少消費者的眼球, 這些店鋪“升級”成了線上網紅奶茶店。

這些店有著不少的共性。 北青報記者對比近10家粉絲過萬的店鋪發現, 名稱和產品介紹裡多含有“網紅奶茶”、“手工奶茶”、“自製DIY奶茶”等字眼, 店鋪的頁面風格主打文藝風, “旅行的路上, 有你, 有我, 有奶茶”、“又一杯奶茶在唇齒間無聲無息地滑過, 像春天的風”、“我們不止是賣一杯奶茶, 更是喜歡一種慢節奏的生活”……

這些走網紅風格的自製奶茶店內產品都十分相似, 品類集中在港式奶茶、日式烤奶茶、凍頂烏龍奶茶、茉香奶綠等口味。

在價格上, 單包奶茶的價格在5至10元之間, 與線下一般奶茶店的價格差不多。

調查

聲稱避免同行競爭 商家對原料諱莫如深

北青報記者翻看多家網紅自製奶茶店發現, 奶茶包裡的奶粉、茶葉、糖包等原材料都是單獨採購的, 但未說明原料的品牌等生產資訊。 以奶粉為例, 店鋪幾乎全部聲稱是紐西蘭進口, 但很少有店能直接說出是來源於紐西蘭哪個品牌的奶粉。

在有3.8萬粉絲的“某可奶茶”淘寶店內, 每款奶茶都有大同小異的介紹文字。 奶粉的來源中, 店家標注“紐西蘭進口奶粉, 拒絕使用奶精不健康材質”。 此外, 商家還曬了一張僅露出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濰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章的證明檔,

圖片模糊, 未顯示任何有關店鋪的資訊。

店內自製奶茶包裡的奶粉包來源於哪兒?北青報記者以買家身份諮詢客服, 客服表示, 奶粉是從紐西蘭進口的恒天然品牌, 但因為同類產品競爭激烈, 不想讓同行知道, 店內未在商品介紹裡詳細標注奶粉品牌。 而就茶葉的來源, 客服只是簡短回復:“就是普通的紅茶綠茶。 ”

這樣的情況也存在於其他網紅奶茶店, 但很少有網店主動透露奶粉、茶葉的確切出處和品牌。 在“北緯某茶飲”裡, 北青報記者一再追問奶粉的品牌, 客服才回:“不方便透露。 ”“皓某家奶茶”客服回復:“奶粉是紐西蘭的, 我只是售前客服, 不清楚是什麼牌子。 ”“苗某妖美食美客1號店”客服表示, 奶粉來源於紐西蘭, 但拒絕透露是什麼品牌,稱“如果奶粉不安全是進不了國內的”。

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原產國國名或地區區名(如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在中國依法登記註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者的名稱、位址和聯繫方式,可不標示生產者的名稱、位址和聯繫方式。然而,北青報記者在上述奶茶包上並未看到“紐西蘭進口奶粉”的具體資訊。

自稱“分別採購” 部分產品缺失標籤資訊

由於各奶茶店詳情介紹中均無實物圖,也無產品包裝上的標籤資訊,北青報記者逐一向店主提出要看實物包裝圖發現,產品標籤資訊參差不齊。奶粉、茶、糖分別採購,但在奶茶的外包裝上卻看不到他們的資訊。奶茶店異口同聲表示自己用的是“進口奶粉”,但在產品外包裝上卻沒有相關資訊。

在一家粉絲過萬的“某茶手制奶茶店”,當北青報記者詢問是否可以看一下產品標籤資訊時,店家稱“我是自己手工製作的,沒有產品標籤”。在“某可奶茶”店提供的產品包裝上,生產商的名字是“濰坊米可食品有限公司”,但在國家食藥總局官網的“食品生產企業”資料查詢中,卻沒有這家生產企業。對於這樣的疑問,店主的答覆是“我們其實是相當於‘貼牌’代加工”。

保質期和生產日期標注混亂 界定不一

奶茶包裡有奶粉、茶葉和糖,保質期如何界定?北青報記者詢問多家店主得知,儘管都是同類產品,但保質期卻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某小汐奶茶”的保質期為90天,在“某可奶茶”店,店主稱奶茶的保質期為120天,即4個月。而“北緯某茶飲”的保質期則為12個月。

對於生產日期的界定也不一。“某可奶茶”稱生產日期就是發貨前一天,沒有產品標籤資訊的“某茶手制奶茶”店主稱,生產日期從快遞發貨當天算起。奶粉、茶、糖都是提前買的,生產日期從發貨前算起,會不會出現未到保質期,奶粉等原料就過期的情況?對此,店主稱奶粉都是新鮮購進的,不會出現過期。

專家觀點

“貼牌”代加工讓消費者難辨真偽

朱丹蓬表示,所謂“貼牌”即A公司運營一個品牌,需要原料1和2,分別找到了生產商B和C,由其生產出原料1和2後,貼上A公司的品牌名稱,整合到A公司銷售。

對此朱丹蓬說,消費者能得到的資訊僅僅是公司A的資訊,如果公司A不提供原料真實的資訊,對於消費者來說很難去追溯和辨別。“就像網售奶茶,說奶粉是紐西蘭進口,又說出於商業競爭不便透露品牌,其實就給消費者的辨別帶來難度,或者說根本無法辨別。”朱丹蓬說。

而對於保質期長短不一,朱丹蓬認為這存在一定的噱頭。“奶粉的保存其實是有著嚴格的依據和規範的,往往保質期越短,說明其對設備的要求和食安的要求越高。”而現有的網售奶茶保質期、生產日期標準不一。

但拒絕透露是什麼品牌,稱“如果奶粉不安全是進不了國內的”。

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原產國國名或地區區名(如香港、澳門、臺灣),以及在中國依法登記註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者的名稱、位址和聯繫方式,可不標示生產者的名稱、位址和聯繫方式。然而,北青報記者在上述奶茶包上並未看到“紐西蘭進口奶粉”的具體資訊。

自稱“分別採購” 部分產品缺失標籤資訊

由於各奶茶店詳情介紹中均無實物圖,也無產品包裝上的標籤資訊,北青報記者逐一向店主提出要看實物包裝圖發現,產品標籤資訊參差不齊。奶粉、茶、糖分別採購,但在奶茶的外包裝上卻看不到他們的資訊。奶茶店異口同聲表示自己用的是“進口奶粉”,但在產品外包裝上卻沒有相關資訊。

在一家粉絲過萬的“某茶手制奶茶店”,當北青報記者詢問是否可以看一下產品標籤資訊時,店家稱“我是自己手工製作的,沒有產品標籤”。在“某可奶茶”店提供的產品包裝上,生產商的名字是“濰坊米可食品有限公司”,但在國家食藥總局官網的“食品生產企業”資料查詢中,卻沒有這家生產企業。對於這樣的疑問,店主的答覆是“我們其實是相當於‘貼牌’代加工”。

保質期和生產日期標注混亂 界定不一

奶茶包裡有奶粉、茶葉和糖,保質期如何界定?北青報記者詢問多家店主得知,儘管都是同類產品,但保質期卻從3個月到12個月不等。“某小汐奶茶”的保質期為90天,在“某可奶茶”店,店主稱奶茶的保質期為120天,即4個月。而“北緯某茶飲”的保質期則為12個月。

對於生產日期的界定也不一。“某可奶茶”稱生產日期就是發貨前一天,沒有產品標籤資訊的“某茶手制奶茶”店主稱,生產日期從快遞發貨當天算起。奶粉、茶、糖都是提前買的,生產日期從發貨前算起,會不會出現未到保質期,奶粉等原料就過期的情況?對此,店主稱奶粉都是新鮮購進的,不會出現過期。

專家觀點

“貼牌”代加工讓消費者難辨真偽

朱丹蓬表示,所謂“貼牌”即A公司運營一個品牌,需要原料1和2,分別找到了生產商B和C,由其生產出原料1和2後,貼上A公司的品牌名稱,整合到A公司銷售。

對此朱丹蓬說,消費者能得到的資訊僅僅是公司A的資訊,如果公司A不提供原料真實的資訊,對於消費者來說很難去追溯和辨別。“就像網售奶茶,說奶粉是紐西蘭進口,又說出於商業競爭不便透露品牌,其實就給消費者的辨別帶來難度,或者說根本無法辨別。”朱丹蓬說。

而對於保質期長短不一,朱丹蓬認為這存在一定的噱頭。“奶粉的保存其實是有著嚴格的依據和規範的,往往保質期越短,說明其對設備的要求和食安的要求越高。”而現有的網售奶茶保質期、生產日期標準不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