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0到付費收入60億,三家公司上市,網文江湖那些年那些事

ACG 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媒體

訪問三文娛網站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從0到3億用戶一年付費60億, 網文市場經歷了哪些興衰?網文公司又有著怎樣的盈利模式?

作者:TripleFire喜歡看爽文

今年9月, 掌閱在上海敲鐘, 11月, 閱文在香港上市, 加上2015年登錄深交所創業板的中文線上, 網文行業在3年裡誕生了3家上市公司。

從1997年到2017年, 網文與它的衍生品已經滲透進當代娛樂生活中:網文市場的使用者規模從0增長至3.6億人, 是我國線民數量的一半, 而他們在2017年一年裡就能貢獻出60億付費收入。

近幾年裡大熱的《擇天記》《尋龍訣》影視劇,

以及《鬥破蒼穹》《全職高手》等動畫, 也都是改編自大神級網文作家的經典作品。

三文娛為大家梳理了網文發展的20年歷程, 並盤點了數家網文公司, 與大家一起解讀網文的盈利模式。

網文江湖的20年

一顆榕樹下, 變現模式的迷茫(1997~2002)

20年前的耶誕節, 美籍華人朱威廉創立了一個名為榕樹下的網站, 當時這還只是一個個人主頁。

1998年, 書路文學網成立;1999年, 紅袖添香成立;2001年, 幻世書盟成立;還有臥龍居、黃金書屋、多來米中文網、博庫等平臺, 都曾在那個年代有過輝煌的時刻。

它們其中的大多數都已經在網文飛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消逝,

還有一部分被大集團並購, 而最初聚集了眾多文青的榕樹下, 如今頁面上打開任何一本小說都會提示網站暫時不可訪問, 頁面最下方的版權資訊資料停留在了2015年。

讓我們再把時間撥回90年代, 網路文學的萌芽期, 當時的文學網站毫無版權意識, 少數網站掃描實體書上傳後供讀者閱讀, 更多網站直接轉載搬運這些內容。 金庸、古龍、黃易等作家的武俠小說, 都是各個文學網站上的熱門爆款。

而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也沒有明顯的劃分, 1998年痞子蔡在學校BBS上連載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2000年今何在于金庸客棧連載的《悟空傳》, 如今看來都與我們印象中速食化、套路化的網文有很大差別。

1999年, 多來米中文網以400萬價格, 收購了包括黃金書屋在內的網易個人書站排行前20中的16位元, 可惜這位元網路文學的第一個巨頭遭遇互聯網泡沫, 加上網文的變現尚未明晰, 因此, 後來該平臺並沒能做起來。

2000年, 美國矽谷的博庫網進入了大陸, 簽約了王朔等大批重量級作者,

並開始對傳統的網文模式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他們宣導收費下載、收費閱讀。

這種模式無法改變習慣了免費的讀者們, 加上當時上網的人數也相對有限, 又沒有便捷的支付條件。 次年, 博庫網倒閉, 網路閱讀付費的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

隨著大批文學平臺的倒閉, 變現, 成為了最網文最首要的問題。

榕樹下以及其他很多網站都依靠出版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網文寫手在紙質書市場上並沒有競爭優勢。 2002年, 榕樹下以1000萬美元賣身貝塔斯曼, 2006年又以500萬美元轉手歡樂傳媒, 2009年被盛大文學收購, 再到現在整頁內容下架, 榕樹下最終還是成為了網文發展洪流中的犧牲品。

付費閱讀與網文作者職業化(2002~2010)

除了已經倒閉的博庫網,2002年開始運行的讀寫網是第一個實行收費的網文平臺,並發佈了“為推動原創文學的發展,本網計畫向作者支付網路刊載的稿酬,歡迎原創作品加入”的聲明。

通過短信代收費,讀寫網經歷了一段滋潤的日子。不過,一方面由於讀寫網的付費做得太突然,沒有用戶基礎,另一方面讀寫網給作者的分成太低,嚴重打擊了創作熱情。因此,無論讀者還是作者人數規模都一直難以有大突破。

同一年成立的另一家網文平臺,也就是現在我們最為熟知的起點中文網,則在懵懂中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戶。

玄幻、科幻、奇幻、黑道、穿越、言情等題材的網文已經初具雛形,各個網文平臺也累積了可觀的流量。2003年,起點開始試行VIP制度,並在開放的第一個月實行免費VIP,同時為作者按字數支付稿酬。

VIP制度也被其他網文平臺迅速效仿,儘管不時有著盜版內容在網上流出,但總體而言付費的推進速度非常快。發展至2003年底,起點公佈:“VIP計畫中訂閱率最高的作品已經達到20元/千字稿費級別”,同時起點“訪問量位居世界500強行列,國內排名前100”。

起點現在的訂閱制度

由於稿費越來越高,該時期的網文作家也開始職業化,2004年時起點的VIP作者稿酬冠軍月收入超過4000元,已經步入了高薪梯隊。流浪的蛤蟆、唐家三少等網文大神,包括顧漫等知名言情網文作家,也都逐漸被讀者們記住了名字。

不過這一年,掃黃打非活動橫掃了各大文學網站,大量網文被下架,靠色情暴力為賣點的小型網站幾近覆滅,不少平臺讀者流失嚴重,倖存下來的起點和幻世書盟等網站則受益良多,吸引了其他平臺流失的讀者們。

2005年,盛大文學收購起點成為了網文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起點有了充分的資金支持,同事盛大也將網遊成熟的點卡支付方式與起點的付費內容進行對接,這都幫助起點迅速將競爭對手拋在了身後。

一年後,17K小說網成立,從起點挖來了不少編輯作者,在創立之初表現出了與起點抗衡的實力,其背後的公司中文線上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網文行業裡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這也是精品網文頻出的時期,《步步驚心》《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琅琊榜》《盜墓筆記》等網文後來都成為了知名作品,IP也成為了幾年後網文最熱門的詞彙。

移動端興起,IP熱潮卷席(2010至今)

2010年1月,中國移動手機閱讀開始收費,這意味著移動端閱讀拉開了序幕。

由於移動端閱讀便利,且移動應用功能愈發強大,因此網文不斷向移動端聚集。也正是得益於此,2011年上線、原本作為閱讀工具的掌閱APP,迅速從工具發展為平臺,並在移動端市場上佔據了先發優勢。

網文的移動時代見證了用戶黏性和網文平臺參與度的不斷增長,同時網文題材類型也在爆炸增長,現在已經發展出200多種類型,遠超傳統文學的範疇。

與此同時,IP的概念也開始被炒了起來。從《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披著清朝歷史背景的愛情劇大火開始,影視公司看中了它們背後網文的潛力,網文的影視版權一個接著一個賣掉,價格也水漲船高。

不過由於當時平臺還沒有意識到網文改編的版權問題,所以這些費用一般都是進了作者的口袋,例如南派三叔靠著《盜墓筆記》一部作品的成功,不斷改編漫畫、電影、電視劇、舞臺劇、頁游、手遊等等形式,就能坐收天價的版權費用。

也是因為這一波IP熱潮讓平臺開始重視作品的版權劃分,現在大部分的簽約作品或者是作者與平臺版權共用,或者是全版權直接歸屬於平臺。

到如今,IP已經成為所有網文公司都在鼓吹的概念,版權收入也從2014年開始逐年增長,到現在,頂級IP賣出上千萬天價已經不罕見了。

今年掌閱、閱文相繼上市,加上中文線上,網文行業已經誕生了3家上市公司。

3億用戶、60億付費收入,網文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們來看看如今的網文市場是什麼樣的。

從2013年至今,5年時間裡市場規模由15億翻了3倍增長至60億,使用者規模則從2.74增長至3.64億,增長幅度較小,而依據Frost&Sullivan的預估,至2020年網文使用者規模也不過增長至4.2億。

這60億付費閱讀收入,則主要被以下網文平臺所瓜分(網文平臺數量太多,難以完全統計,在此收錄主要一部分),包括閱文、掌閱、中文線上三家上市公司,阿裡文學、由完美世界實際控制的百度文學,運營商旗下的網文品牌,以及其他數家大小不一的網文平臺。

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網文總數達到了1160萬部,預計在2020年達到2240萬部,僅2016年內新網文作品數量就達到190萬部,這上千萬部作品中,五大網文公司作品總數份額如下圖(按有關平臺可提供的網文數量占網文總數的百分比計,非獨家發佈作品在計算不同公司市場份額時被重複計入):

從網文的類型上看,主要分男頻和女頻兩個大方向,除了玄幻、言情、宮鬥等題材,還發展出了許多網文特有的玩法:例如小白文(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沒有明顯起承轉合),種田文(描寫小人物的平淡生活瑣事),盜墓類(以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為代表)等。

對話體小說也是一種新的網文形式,省略了傳統網文的場景描寫和背景交代,主要用人物對話來推進劇情發展,在APP內的呈現方式類似於QQ或者微信聊天介面,大部分APP有人物頭像,中間還可以插入圖片或者表情包。

由於IP熱潮的興起,另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不少手握版權的大神們先後自立門戶,投身IP運營,其中南派三叔成立南派泛娛後對於《盜墓筆記》IP的運作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

由於網文大神們既掌握了源頭IP,又對於使用者們喜歡的內容有一定認識,所以多數大神們主要的運作方向都是影視,而網文改編的影視整體而言品質和知名度都高於改編的遊戲。

再來看看公司們,三家已經上市的網文巨頭,除了也同樣在大力發展IP運營之外,共同的特徵是都在佈局二次元:

閱文已經有數十部網文改編為漫畫和動畫,並已經把動畫作為IP衍生的重要部分之一,還入股了娃娃魚動畫、彩色鉛筆等動畫製作類公司;掌閱平臺上漫畫頻道的熱度持續高漲,2000萬日活中有400萬用戶在看漫畫,而且推進漫畫付費十分順利,此外,掌閱還入股了原創漫畫平臺墨瞳漫畫;中文線上則入股老牌彈幕視頻網站AcFun,以及二次元遊戲公司晨之科。

在這些巨頭的陰影下,不少中小型網文平臺,則採用流量型打法,產出了大量針對男性的爽文和針對女性的總裁文,內容同質化嚴重,而且游離在政策法規的邊緣,乃至通過暗網輸送更加重口的內容,賺取高額的灰色收入。

還有數不勝數的盜版網站,集中了大量原本需要付費閱讀的網文,這些網站有的被告上法庭後下架盜版內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流量而倒閉,還有的則被大平臺收購,重新整頓後轉型為原創內容平臺成功洗白。

儘管網文的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但其用戶數量已經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準了,未來,網文市場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網文從業者選擇了來到漫畫行業,試圖複製網文市場的成功,而漫畫也的確與網文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另一方面,大量網文改編漫畫,或許可以反過來促進網文行業的進步也說不定。

閱文、掌閱等部分網文公司業務模式詳解

閱文:2016年營收25億,線上閱讀收入超7成

先來看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閱文,其前身是騰訊文學,2014年收購盛大文學後組成閱文集團,擁有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紅袖添香等8個自有網文平臺。本月8日,閱文於港交所上市。

從閱文的招股書可以看到,從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閱文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線上閱讀,而版權運營的所占比例則在不斷提升。

2015年至2016年,閱文營收從16億增長至25億,其中線上閱讀收入從9億增長至19億,而版權運營收入從1.6億增長至2.4億。至2017年上半年,線上閱讀收入為16億,版權運營收入為1.5億。

不過從盈利規模來看,繼2015年虧損3億後,2016年扭虧為盈,盈利3332萬元,2017上半年則盈利2.2億,與其營收相比,盈利水準還不算高。

閱文旗下共有8個自有網文平臺,分別對應了不同的用戶群體,以及數個閱讀APP,及一站式商店QQ閱讀,此外,閱文還控股晉江文學城50%。

就是這些平臺,佔據了網文市場的半壁江山,要知道2016年整個網文市場的付費收入為45億,而閱文一家就達到19億。

不過也有人認為,閱讀的壟斷是通過燒錢來實現的,難以保持如此高的盈利增長,而且閱文寄以厚望的IP改編方面,觀眾對於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閱文的作者和作品數量恐怕難以形成絕對優勢。

閱文的使用者情況方面,其月活人數和付費人數還是在不斷增長的,日活人數無論移動端還是PC端也較其他平臺有明顯優勢。

掌閱:移動端起家,2016營收12億,IP運營和硬體產品剛起步

最初在功能手機時代,掌閱的數位閱讀服務業務主要是通過電信運營商提供數位閱讀增值服務,以及基於聯發科、展訊等功能機作業系統平臺下的閱讀APP定制。

而隨著智慧手機的迅速普及,以及網文向移動端發展的趨勢愈發顯著,掌閱成功由工具轉型為平臺,同時增加了閱讀器等硬體產品、IP運營開發、遊戲聯運等業務。

今年9月,掌閱在上海敲鐘登陸A股,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掌閱2016年營收為12億元,其中數字閱讀為11億元,版權產品為1067萬元,硬體產品收入2734萬元,遊戲聯運收入2514萬元。

從這些數位上來看,無論版權產品、硬體產品還是遊戲聯運,掌閱都還處於剛起步的狀態,其中版權產品和硬體產品在2014年時收入都為0。

而在盈利方面,掌閱的盈利規模從2014年起逐年增長,從5632萬元增長至7074萬元。

再看掌閱的使用者情況,2017上半年掌閱的數字閱讀使用者平均月活為1.03億人,同比增長23.09%,付費人數為1561.41萬人,約占月活人數的15%。

中文線上:網文閱讀+線上教育,2016年利潤縮水一半

與前面兩位剛剛上市的公司相比,已經上市兩年時間的中文線上就顯得有些坎坷了,不僅經歷了數次停牌,其營收規模、盈利規模及市值與前面的網文雙雄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中文線上的營收為6.01億,同比增長54.14%,其中數位閱讀產品產生的收入(包括教育閱讀產品的收入)為2.98億元。但其利潤為697萬,較2015年減少了59.39%。

具體來看,中文線上的業務包括基於IP的泛娛樂業務+線上教育業務,前者包括各個網文平臺、有聲讀物平臺的內容產出及IP改編,後者則包括數位教育平臺、數位教材教輔平臺及MOOC平臺。

其中線上教育業務2016年收入為1.02億元,占比16.97%,但其成本在飛速上漲,比2015年攀升了一倍不止,其中推廣成本增長了166.29%,資料加工成本增長了446.03%。

還是來看看中文線上的網文業務,旗下三個平臺,湯圓創作是移動端創作平臺,月活35萬,中文線上核心的17K小說網月活則僅4萬,內容發行管道中文書城月活2500萬。

天下書盟:圖書發行營收2790萬,淨利潤連續兩年下跌

與中文線上同一年掛牌新三板的天下書盟,2016年營收為3205萬元,同比增長15.78%,淨利潤為342萬元,從2015年起淨利潤在持續下跌。

其公開檔中並未披露天下書盟網站上的使用者及付費具體情況。

博易創為:2016營收8787萬元淨利潤1537萬元

2016年3月,博易創為掛牌新三板,旗下有數位閱讀平臺香網及天地中文網。2016年博易創為的營收為8787萬元,同比增長71.27%,淨利潤為1537萬元,同比增長達127.47%。

博易創為的主營業務包括數位閱讀和版權衍生業務,其中2016年數字閱讀營收4612萬元占比52.49%,至2017年上半年,版權衍生業務收入3407萬元,占比56.05%超過了數字閱讀。

與前述網文公司相比,博易創為的版權衍生業務占比要大得多,就2017上半年來看,博易創為就數部自有原創版權以及外購精品版權作品,與眾多影視公司、遊戲研發/發行公司達成了包括網路劇、網路電影、院線電影、電視劇、手機遊戲、網頁遊戲、動畫及漫畫等合作。

公開資料中同樣沒有披露天下書盟網站上的使用者及付費具體情況。

掌維:ARPPU穩定增長,預計訂閱用戶穩定在4%-6%

2016年11月,上市公司思美傳媒5.3億收購了網文平臺掌維科技,並披露了數位閱讀行業許多資料與資訊,比如平臺與作者的合作關係、買斷版權的價格、作者補貼策略、平臺推廣獲取用戶成本、付費率、ARPPU等多項資訊。

掌維的主要收入來源自有互聯網閱讀平臺原創書殿、言情書殿及手機閱讀用戶端奇悠閱讀APP,2014年和2015年手機閱讀產品都遠高於互聯網閱讀產品,而至2016年Q1後者收入略高於前者。

具體來看,互聯網閱讀產品是以原創書殿和言情書殿兩個互聯網閱讀平臺為基礎,向作者或版權機構採購相應的數位內容,並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然後通過自有平臺,為互聯網使用者提供閱讀服務,並獲得相應的收入。

手機閱讀產品則是與運營商合作,分為推廣收入和內容提供收入。掌維琪於咪咕閱讀平臺(中國移動)通過WAP推廣及嵌入式推廣發展手機閱讀圖書點播業務,咪咕閱讀平臺(中國移動)按由該內置推廣服務帶來的圖書點播業務資訊費分成結算給掌維科技。

掌維科技子公司品書網路將其所有的電子書的網路傳播權轉授給中國移動與咪咕文化多個子公司,後者按圖書點播業務資訊費分成結算給品書網路。

截止至2016年Q1,原創書殿和言情書殿合計註冊用戶超過360萬。奇悠閱讀APP累計下載用戶3000多萬,啟動用戶1500萬,月活躍用戶200萬,日活躍用戶20萬。此外,掌維科技運營的原創書殿和小說閱讀微信訂閱號目前合計關注用戶已超過150萬。

付費情況方面,無論手機閱讀還是互聯網閱讀,年平均ARPPU值均在穩定增長,掌維預計未來年度考慮市場競爭,未來訂閱用戶占比預計基本維持在4%-6%之間。

網文市場經過20年發展,平臺們經歷了從亂象到各自整合,大神們經歷了從青澀到成熟,用戶們經歷了從盜版到付費。

在IP經濟體系下,通過影視、遊戲等形式的改編,網文的價值被資本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已經可以看到,近幾年大熱的網文改編影視,都不是改編自最新的作品,而曾經的那些大神也幾乎不再有頭部IP產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第一梯隊的閱文掌閱會起到引領網文市場的作用,更具出版基因的磨鐵文學,以及常與網文行業牽手合作的果麥文化等文學性更強的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付費閱讀與網文作者職業化(2002~2010)

除了已經倒閉的博庫網,2002年開始運行的讀寫網是第一個實行收費的網文平臺,並發佈了“為推動原創文學的發展,本網計畫向作者支付網路刊載的稿酬,歡迎原創作品加入”的聲明。

通過短信代收費,讀寫網經歷了一段滋潤的日子。不過,一方面由於讀寫網的付費做得太突然,沒有用戶基礎,另一方面讀寫網給作者的分成太低,嚴重打擊了創作熱情。因此,無論讀者還是作者人數規模都一直難以有大突破。

同一年成立的另一家網文平臺,也就是現在我們最為熟知的起點中文網,則在懵懂中收穫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戶。

玄幻、科幻、奇幻、黑道、穿越、言情等題材的網文已經初具雛形,各個網文平臺也累積了可觀的流量。2003年,起點開始試行VIP制度,並在開放的第一個月實行免費VIP,同時為作者按字數支付稿酬。

VIP制度也被其他網文平臺迅速效仿,儘管不時有著盜版內容在網上流出,但總體而言付費的推進速度非常快。發展至2003年底,起點公佈:“VIP計畫中訂閱率最高的作品已經達到20元/千字稿費級別”,同時起點“訪問量位居世界500強行列,國內排名前100”。

起點現在的訂閱制度

由於稿費越來越高,該時期的網文作家也開始職業化,2004年時起點的VIP作者稿酬冠軍月收入超過4000元,已經步入了高薪梯隊。流浪的蛤蟆、唐家三少等網文大神,包括顧漫等知名言情網文作家,也都逐漸被讀者們記住了名字。

不過這一年,掃黃打非活動橫掃了各大文學網站,大量網文被下架,靠色情暴力為賣點的小型網站幾近覆滅,不少平臺讀者流失嚴重,倖存下來的起點和幻世書盟等網站則受益良多,吸引了其他平臺流失的讀者們。

2005年,盛大文學收購起點成為了網文歷史上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起點有了充分的資金支持,同事盛大也將網遊成熟的點卡支付方式與起點的付費內容進行對接,這都幫助起點迅速將競爭對手拋在了身後。

一年後,17K小說網成立,從起點挖來了不少編輯作者,在創立之初表現出了與起點抗衡的實力,其背後的公司中文線上2015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是網文行業裡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這也是精品網文頻出的時期,《步步驚心》《鬼吹燈》《明朝那些事兒》《琅琊榜》《盜墓筆記》等網文後來都成為了知名作品,IP也成為了幾年後網文最熱門的詞彙。

移動端興起,IP熱潮卷席(2010至今)

2010年1月,中國移動手機閱讀開始收費,這意味著移動端閱讀拉開了序幕。

由於移動端閱讀便利,且移動應用功能愈發強大,因此網文不斷向移動端聚集。也正是得益於此,2011年上線、原本作為閱讀工具的掌閱APP,迅速從工具發展為平臺,並在移動端市場上佔據了先發優勢。

網文的移動時代見證了用戶黏性和網文平臺參與度的不斷增長,同時網文題材類型也在爆炸增長,現在已經發展出200多種類型,遠超傳統文學的範疇。

與此同時,IP的概念也開始被炒了起來。從《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披著清朝歷史背景的愛情劇大火開始,影視公司看中了它們背後網文的潛力,網文的影視版權一個接著一個賣掉,價格也水漲船高。

不過由於當時平臺還沒有意識到網文改編的版權問題,所以這些費用一般都是進了作者的口袋,例如南派三叔靠著《盜墓筆記》一部作品的成功,不斷改編漫畫、電影、電視劇、舞臺劇、頁游、手遊等等形式,就能坐收天價的版權費用。

也是因為這一波IP熱潮讓平臺開始重視作品的版權劃分,現在大部分的簽約作品或者是作者與平臺版權共用,或者是全版權直接歸屬於平臺。

到如今,IP已經成為所有網文公司都在鼓吹的概念,版權收入也從2014年開始逐年增長,到現在,頂級IP賣出上千萬天價已經不罕見了。

今年掌閱、閱文相繼上市,加上中文線上,網文行業已經誕生了3家上市公司。

3億用戶、60億付費收入,網文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們來看看如今的網文市場是什麼樣的。

從2013年至今,5年時間裡市場規模由15億翻了3倍增長至60億,使用者規模則從2.74增長至3.64億,增長幅度較小,而依據Frost&Sullivan的預估,至2020年網文使用者規模也不過增長至4.2億。

這60億付費閱讀收入,則主要被以下網文平臺所瓜分(網文平臺數量太多,難以完全統計,在此收錄主要一部分),包括閱文、掌閱、中文線上三家上市公司,阿裡文學、由完美世界實際控制的百度文學,運營商旗下的網文品牌,以及其他數家大小不一的網文平臺。

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網文總數達到了1160萬部,預計在2020年達到2240萬部,僅2016年內新網文作品數量就達到190萬部,這上千萬部作品中,五大網文公司作品總數份額如下圖(按有關平臺可提供的網文數量占網文總數的百分比計,非獨家發佈作品在計算不同公司市場份額時被重複計入):

從網文的類型上看,主要分男頻和女頻兩個大方向,除了玄幻、言情、宮鬥等題材,還發展出了許多網文特有的玩法:例如小白文(語言通俗易懂,情節沒有明顯起承轉合),種田文(描寫小人物的平淡生活瑣事),盜墓類(以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系列為代表)等。

對話體小說也是一種新的網文形式,省略了傳統網文的場景描寫和背景交代,主要用人物對話來推進劇情發展,在APP內的呈現方式類似於QQ或者微信聊天介面,大部分APP有人物頭像,中間還可以插入圖片或者表情包。

由於IP熱潮的興起,另一個現象也值得關注,不少手握版權的大神們先後自立門戶,投身IP運營,其中南派三叔成立南派泛娛後對於《盜墓筆記》IP的運作可以說是成功的典範。

由於網文大神們既掌握了源頭IP,又對於使用者們喜歡的內容有一定認識,所以多數大神們主要的運作方向都是影視,而網文改編的影視整體而言品質和知名度都高於改編的遊戲。

再來看看公司們,三家已經上市的網文巨頭,除了也同樣在大力發展IP運營之外,共同的特徵是都在佈局二次元:

閱文已經有數十部網文改編為漫畫和動畫,並已經把動畫作為IP衍生的重要部分之一,還入股了娃娃魚動畫、彩色鉛筆等動畫製作類公司;掌閱平臺上漫畫頻道的熱度持續高漲,2000萬日活中有400萬用戶在看漫畫,而且推進漫畫付費十分順利,此外,掌閱還入股了原創漫畫平臺墨瞳漫畫;中文線上則入股老牌彈幕視頻網站AcFun,以及二次元遊戲公司晨之科。

在這些巨頭的陰影下,不少中小型網文平臺,則採用流量型打法,產出了大量針對男性的爽文和針對女性的總裁文,內容同質化嚴重,而且游離在政策法規的邊緣,乃至通過暗網輸送更加重口的內容,賺取高額的灰色收入。

還有數不勝數的盜版網站,集中了大量原本需要付費閱讀的網文,這些網站有的被告上法庭後下架盜版內容,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流量而倒閉,還有的則被大平臺收購,重新整頓後轉型為原創內容平臺成功洗白。

儘管網文的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但其用戶數量已經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準了,未來,網文市場還有多大的想像空間?

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網文從業者選擇了來到漫畫行業,試圖複製網文市場的成功,而漫畫也的確與網文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另一方面,大量網文改編漫畫,或許可以反過來促進網文行業的進步也說不定。

閱文、掌閱等部分網文公司業務模式詳解

閱文:2016年營收25億,線上閱讀收入超7成

先來看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閱文,其前身是騰訊文學,2014年收購盛大文學後組成閱文集團,擁有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紅袖添香等8個自有網文平臺。本月8日,閱文於港交所上市。

從閱文的招股書可以看到,從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閱文的主要收入來源都是線上閱讀,而版權運營的所占比例則在不斷提升。

2015年至2016年,閱文營收從16億增長至25億,其中線上閱讀收入從9億增長至19億,而版權運營收入從1.6億增長至2.4億。至2017年上半年,線上閱讀收入為16億,版權運營收入為1.5億。

不過從盈利規模來看,繼2015年虧損3億後,2016年扭虧為盈,盈利3332萬元,2017上半年則盈利2.2億,與其營收相比,盈利水準還不算高。

閱文旗下共有8個自有網文平臺,分別對應了不同的用戶群體,以及數個閱讀APP,及一站式商店QQ閱讀,此外,閱文還控股晉江文學城50%。

就是這些平臺,佔據了網文市場的半壁江山,要知道2016年整個網文市場的付費收入為45億,而閱文一家就達到19億。

不過也有人認為,閱讀的壟斷是通過燒錢來實現的,難以保持如此高的盈利增長,而且閱文寄以厚望的IP改編方面,觀眾對於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閱文的作者和作品數量恐怕難以形成絕對優勢。

閱文的使用者情況方面,其月活人數和付費人數還是在不斷增長的,日活人數無論移動端還是PC端也較其他平臺有明顯優勢。

掌閱:移動端起家,2016營收12億,IP運營和硬體產品剛起步

最初在功能手機時代,掌閱的數位閱讀服務業務主要是通過電信運營商提供數位閱讀增值服務,以及基於聯發科、展訊等功能機作業系統平臺下的閱讀APP定制。

而隨著智慧手機的迅速普及,以及網文向移動端發展的趨勢愈發顯著,掌閱成功由工具轉型為平臺,同時增加了閱讀器等硬體產品、IP運營開發、遊戲聯運等業務。

今年9月,掌閱在上海敲鐘登陸A股,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掌閱2016年營收為12億元,其中數字閱讀為11億元,版權產品為1067萬元,硬體產品收入2734萬元,遊戲聯運收入2514萬元。

從這些數位上來看,無論版權產品、硬體產品還是遊戲聯運,掌閱都還處於剛起步的狀態,其中版權產品和硬體產品在2014年時收入都為0。

而在盈利方面,掌閱的盈利規模從2014年起逐年增長,從5632萬元增長至7074萬元。

再看掌閱的使用者情況,2017上半年掌閱的數字閱讀使用者平均月活為1.03億人,同比增長23.09%,付費人數為1561.41萬人,約占月活人數的15%。

中文線上:網文閱讀+線上教育,2016年利潤縮水一半

與前面兩位剛剛上市的公司相比,已經上市兩年時間的中文線上就顯得有些坎坷了,不僅經歷了數次停牌,其營收規模、盈利規模及市值與前面的網文雙雄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中文線上的營收為6.01億,同比增長54.14%,其中數位閱讀產品產生的收入(包括教育閱讀產品的收入)為2.98億元。但其利潤為697萬,較2015年減少了59.39%。

具體來看,中文線上的業務包括基於IP的泛娛樂業務+線上教育業務,前者包括各個網文平臺、有聲讀物平臺的內容產出及IP改編,後者則包括數位教育平臺、數位教材教輔平臺及MOOC平臺。

其中線上教育業務2016年收入為1.02億元,占比16.97%,但其成本在飛速上漲,比2015年攀升了一倍不止,其中推廣成本增長了166.29%,資料加工成本增長了446.03%。

還是來看看中文線上的網文業務,旗下三個平臺,湯圓創作是移動端創作平臺,月活35萬,中文線上核心的17K小說網月活則僅4萬,內容發行管道中文書城月活2500萬。

天下書盟:圖書發行營收2790萬,淨利潤連續兩年下跌

與中文線上同一年掛牌新三板的天下書盟,2016年營收為3205萬元,同比增長15.78%,淨利潤為342萬元,從2015年起淨利潤在持續下跌。

其公開檔中並未披露天下書盟網站上的使用者及付費具體情況。

博易創為:2016營收8787萬元淨利潤1537萬元

2016年3月,博易創為掛牌新三板,旗下有數位閱讀平臺香網及天地中文網。2016年博易創為的營收為8787萬元,同比增長71.27%,淨利潤為1537萬元,同比增長達127.47%。

博易創為的主營業務包括數位閱讀和版權衍生業務,其中2016年數字閱讀營收4612萬元占比52.49%,至2017年上半年,版權衍生業務收入3407萬元,占比56.05%超過了數字閱讀。

與前述網文公司相比,博易創為的版權衍生業務占比要大得多,就2017上半年來看,博易創為就數部自有原創版權以及外購精品版權作品,與眾多影視公司、遊戲研發/發行公司達成了包括網路劇、網路電影、院線電影、電視劇、手機遊戲、網頁遊戲、動畫及漫畫等合作。

公開資料中同樣沒有披露天下書盟網站上的使用者及付費具體情況。

掌維:ARPPU穩定增長,預計訂閱用戶穩定在4%-6%

2016年11月,上市公司思美傳媒5.3億收購了網文平臺掌維科技,並披露了數位閱讀行業許多資料與資訊,比如平臺與作者的合作關係、買斷版權的價格、作者補貼策略、平臺推廣獲取用戶成本、付費率、ARPPU等多項資訊。

掌維的主要收入來源自有互聯網閱讀平臺原創書殿、言情書殿及手機閱讀用戶端奇悠閱讀APP,2014年和2015年手機閱讀產品都遠高於互聯網閱讀產品,而至2016年Q1後者收入略高於前者。

具體來看,互聯網閱讀產品是以原創書殿和言情書殿兩個互聯網閱讀平臺為基礎,向作者或版權機構採購相應的數位內容,並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然後通過自有平臺,為互聯網使用者提供閱讀服務,並獲得相應的收入。

手機閱讀產品則是與運營商合作,分為推廣收入和內容提供收入。掌維琪於咪咕閱讀平臺(中國移動)通過WAP推廣及嵌入式推廣發展手機閱讀圖書點播業務,咪咕閱讀平臺(中國移動)按由該內置推廣服務帶來的圖書點播業務資訊費分成結算給掌維科技。

掌維科技子公司品書網路將其所有的電子書的網路傳播權轉授給中國移動與咪咕文化多個子公司,後者按圖書點播業務資訊費分成結算給品書網路。

截止至2016年Q1,原創書殿和言情書殿合計註冊用戶超過360萬。奇悠閱讀APP累計下載用戶3000多萬,啟動用戶1500萬,月活躍用戶200萬,日活躍用戶20萬。此外,掌維科技運營的原創書殿和小說閱讀微信訂閱號目前合計關注用戶已超過150萬。

付費情況方面,無論手機閱讀還是互聯網閱讀,年平均ARPPU值均在穩定增長,掌維預計未來年度考慮市場競爭,未來訂閱用戶占比預計基本維持在4%-6%之間。

網文市場經過20年發展,平臺們經歷了從亂象到各自整合,大神們經歷了從青澀到成熟,用戶們經歷了從盜版到付費。

在IP經濟體系下,通過影視、遊戲等形式的改編,網文的價值被資本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已經可以看到,近幾年大熱的網文改編影視,都不是改編自最新的作品,而曾經的那些大神也幾乎不再有頭部IP產出。

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第一梯隊的閱文掌閱會起到引領網文市場的作用,更具出版基因的磨鐵文學,以及常與網文行業牽手合作的果麥文化等文學性更強的公司,同樣值得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