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脾胃不和與陽氣不足,痰濕化生,百病叢生!

中醫說“痰迷心竅”、“百病多由痰作祟”, 也有痰濕體質之說, 這裡的痰, 絕不是指的咳嗽咳痰的痰, 更多指的是無形之痰。

痰, 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 有類似於體內的濕氣, 看不見, 摸不著, 只能通過一些症狀徵象去歸納總結, 痰濕也經常相提並論。

有形之痰, 多指的是咳嗽咳痰的痰, 可以被看見, 正如痰熱咳嗽, 可以咳出來黃稠濃痰, 很好理解。

而無形之痰, 可以理解為類似於有形之痰的污濁的代謝產物, 能夠流竄在人體的四肢、經絡、皮膚、臟腑之間, 因而表現出來的症狀就五花八門, 所以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的說法。

“痰”的具體表現:

比如無形之痰積聚於胃部, 會引起胃脹、噁心嘔吐;痰濕上阻咽喉, 會出現咽喉異物感、咳黏痰, 口中異味等問題。

痰容易蒙蔽心竅, 積聚於心腦之間, 會出現精神不振、胸悶、頭暈、心煩失眠、甚至精神錯亂等問題。

痰濕阻滯人體的經絡, 影響氣血運暢, 會出現四肢麻木、酸疼、脹痛、乏力、沉重等症狀。

痰, 多是因為體內的脾胃和陽氣代謝功能障礙, 也經常與水濕同時存在, 因此, 痰濕體質的人, 多會出現皮膚鬆軟、臃腫、肥胖等問題, 這就是因為痰飲、水濕、痰濕等代謝不了, 停留在人體的皮膚、臟腑之間,

所導致出現的問題。

如何祛除“無形之痰”?

脾胃是生痰之源, 如果脾胃的陽氣不足, 脾胃虛弱, 飲食水穀代謝不了, 就容易化生痰濕, 痰也可以跟火、瘀、濕等夾雜存在, 這些致病因素, 在人體不同的部位發病, 便會表現上述所講的各種, 變化多端,

病症錯綜複雜。

痰飲痰濕, 雖然症狀錯綜雜亂, 但根源在於脾胃和陽氣, 調理的根本就是溫陽健脾和胃, 使得痰濕沒有化生的來源, 自然不會出現, 就算已經出現, 也會逐步消散, 這就是治病求本的方法。

如果見痰治痰, 見濕除濕, 始終很難治好, 關鍵還是要從脾胃和陽氣這些根源出發去治療,

比如使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六君丸、健脾丸、二陳丸等, 根據症狀選用, 治癒的勝算會更大一些。

關注我, 頭條號裡有更多中醫養生文章;有疑問可留言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