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招聘」23位加分的大咖你曉得不?

Mr.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 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 被譽為西方教育史有長遠影響的第一位教育家。

蘇格拉底在教學的方法上, 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法, 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 這種問答分為三步:

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 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 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 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

第二步叫定義, 在問答中經過反復詰難和歸納, 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第三步叫助產術, 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 自己得出結論。 蘇格拉底的助產術體現了教學的啟發性原則。

Mr.昆體良

昆體良是古代羅馬著名的教育家, 著有《雄辯術原理》(又譯為《論演說家的培養》)。 《雄辯術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

Mr.誇美紐斯

捷克偉大的民主主義教育家, 西方近代教育理論的奠基者。 著有《大教學論》, 被譽為近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學著作, 標誌著近代獨立形態教育學的開端。

在《大教學論》中, 他尖銳地抨擊中世紀的學校教育, 並號召“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統一學校制度, 主張普及初等教育, 採用班級授課制度, 擴大學科的門類和內容, 強調從事物本身獲得知識;強調教育要適應自然(即所謂的“自然適應性原則”)。

誇美紐斯是第一個從理論上系統的闡述班級授課制原理的人。

Mr.洛克

約翰·洛克是英國著名的的哲學家、教育家。 著有《教育漫話》, 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 他也提出了心靈是一塊“白板”的假設。

洛克屬於外鑠論代表人物之一。

Mr.盧梭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主要的教育著作是《愛彌兒》。

在《愛彌兒》中體現了盧梭對教育的觀念---自然主義, 深深地影響了現代教育理論。 他認為“出於自然這個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變成了惡”, 屬於內發論代表人物之一。

Mr.裴斯泰洛齊

裴斯泰洛齊是19世紀瑞士著名的民主主義教育家。 著作《林哈德和葛篤德》, 在西方教育史上, 裴斯泰洛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思想, 認為教育科學應該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基礎上。

裴斯泰洛齊還認為, 每一個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賦予的潛在能力, 並且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發展的傾向。

教育的目的就在於全面和諧地發展人的一切潛在能力。 教育者必須深入研究和認識兒童的自然發展, 並努力使教育與其自然發展相一致, 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在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上屬於“個人本位論”代表人物之一。

Mr.赫爾巴特

赫爾巴特是19世紀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 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 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標誌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以及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 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產生了很大影響, 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提出了傳統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教材中心”, 提出了四段教學法:明瞭、聯想、系統、方法。 (“明瞭”:明確觀念。 “聯想”:將某個觀念與其它觀念結合起來。“系統”:知識的系統化。“方法”:知識的應用。)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Mr.斯賓塞

斯賓塞是英國社會學家,著名的實證主義者,著有《教育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課程一詞,並是最早將“課程”一詞列入教育科學術語的第一人。

Mr.杜威

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著有《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從實用主義出發,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一個社會的過程”、“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他的這種學說是以“經驗”為基礎,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提出了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在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上主張“無目的論”。

“聯想”:將某個觀念與其它觀念結合起來。“系統”:知識的系統化。“方法”:知識的應用。)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提出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Mr.斯賓塞

斯賓塞是英國社會學家,著名的實證主義者,著有《教育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課程一詞,並是最早將“課程”一詞列入教育科學術語的第一人。

Mr.杜威

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著有《民主主義與教育》。杜威從實用主義出發,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是一個社會的過程”、“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學校即社會”、和“從做中學”。他的這種學說是以“經驗”為基礎,強調兒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張教師應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圍繞學生的需要和活動組織教學,以兒童中心主義著稱。提出了新的三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提出了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在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上主張“無目的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