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包餃子嘮家常、買菜侃價 吉林大學這些留學生有了自己的中國家庭

外國留學生瞭解中國文化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王振東

吉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裡有很多外國留學生, 真正貼地氣的瞭解中國文化,

是這些學生的一大願望, 自從2016年開始, 他們的願望實現了, 他們走進了一個個中國家庭, 19日, 記者也跟隨他們的腳步, 感受了一次文化的融和。

接觸之初擔心不好相處

當日, 在一個中國家庭中, 記者看見了來自土耳其的賈蘭(Serena), 她是吉林大學的一名研究生。 “在第一次與中國家庭對接時, 我擔心因文化差異, 和中國家庭之間會不好相處。 ”賈蘭告訴記者, 可當她真正的走進中國家庭後, 發現一家人真的把她當成了親人。 “我的中國家人考慮很周全, 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 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 ”賈蘭說, 不管中國家人帶她去哪裡, 那裡的朋友都會很友好。 賈蘭還記得在到達中國家庭的第一天, 他的中國家庭為她做了一大桌子素食,

“我喜歡吃素, 沒想到他們這麼用心。 ”賈蘭說, 還有一件事讓她印象深刻, 她每次回國, 中國家庭都給她準備一些土特產帶著, 並且會開車送她去機場, 目送賈蘭登記後才離開, 並且在她下飛機時, 總會收到一條問候平安的資訊。

“洋學生”嘗試在市場侃價

“走, 阿華, 我們去市場買點果仁, 回來給你做果仁優酪乳。 ”在另一組中國家庭中, “爸爸”周長海帶著來自老撾的留生阿華一起走向家附近的市場。 “我也很願意去菜市場買菜。 ”阿華告訴記者, 在老撾買菜也會出現討價還價的過程, 這對學經濟學的他來說, 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把成本降到最低, 買到心儀的東西, 這是很明智的選擇。 ”阿華說完也試著開始講價。 “老闆,

這個給我便宜點可以嗎?”看著漢語說得不是很溜的外國人跟自己講價, 商販也覺得很新奇, 不僅給阿華摸了零頭, 還多送了一些乾果。

買完菜後, 阿華跟周長海一家回到家中收拾食材。 包餃子對於這位外國留學生來說已經不是一件新鮮的事了, 他不僅吃過很多次餃子, 更學會了包餃子。

他喜歡他的中國“家人”

買完了菜, “一家人”回到家, 開始包餃子。 隨著餡料準備好, 一家人開始圍在一起包餃子, 由周長海和家人擀餃子皮, 一旁的阿華負責包餃子。 填餡、掐邊這些在阿華手中顯得很嫺熟, 雖然有些時候掌握不好餡料的多少, 但總的來看包的還很不錯。 “我原以為包餃子是個很簡單的事情, 沒想到步驟這麼複雜。 ”阿華說, 在學會包餃子後,

他還特地回家給父母包了一次, 得到了很大的贊許。

“我非常喜歡中國, 喜歡我的中國“家人”, 是他們給了我家一樣的溫暖, 讓我在異國他鄉有了一份牽掛, 以後即便我離開中國, 我也會想著他們, 回來看他們。 ”阿華說。

東亞經貿新聞記者 常麟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