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現在的農村環境變好了,但還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農村嗎?

小時候每個禮拜, 風雨無阻的固定一天是“逢節”, 相當於現在的展會之類的。 四面八方的商販當天都會聚集到這裡, 在馬路的兩邊一字排開綿延一公里左右, 吃的用的玩的養的啥都有, 琳琅滿目, 千奇百怪。 周邊村莊的人都會來趕集, 家門口的渡船, 更是滿載著來來回回的相鄰。

隨著經濟的發展, 社會的進步, 鄉下也有了超市、私家車、公車, 再加上智慧手機和高效的快遞業務, 曾經的熱鬧場景已是一去不復返了。 少壯點的早就住在城裡了, 留下的都是勤勤懇懇長糧食棉花的農村人了。

這個土灶, 是瓦工老爸的手藝, 修修補補不知多少回了。

這口水缸原來都是清晨去河裡挑水回來用的, 後來河水越來越髒, 就有了自來水。

“老三間”, 這是農村最典型的房子了。 睡覺的叫“堂屋”, 做飯的叫“鍋屋”。

“堂屋”分為“東房間”, 中間的客廳, “西房間”, 東西房間就是臥室。 一般“東房間”是父母睡的, 如果子女成家, 那父母就讓出“東房間”。

“鍋屋”有大有小, 小的人家就只有一間, 有灶燒飯就可以了。 大一點就是三間, 中間的大間就是廚房和餐廳。 另兩間, 一間是糧食儲藏室, 一間是農具雜物室。

這條路是村子的主幹道, 最早是泥的, 後來是鋪的碳灰, 再後來是磚頭的, 現在是水泥的。

這個曬稻草是不是很熟悉, 小時候趴在下面打槍。

原先是沒有這座橋的, 到對面都是靠渡船。 單人一毛錢, 一人一自行車2毛錢, 一人一摩托車5毛錢。

鄉下路多半是這種垃圾工程, 用用就壞的不像樣了。

寧靜的村莊, 沒有廣場舞。

一眼看到不到頭的稻田,那些個在朋友圈的孝子們,你媽媽喊你回來收稻子了。

今天“逢節”,只不過沒有了當初的繁華,剩下的只有蕭條。

曬稻子,鄉下最能見證大米的來之不易,城裡的孩子永遠體會不到粒粒皆辛苦。

在農村,感受到是一種慢節奏生活,悠閒自在,沉醉其中,回憶滿滿。

一眼看到不到頭的稻田,那些個在朋友圈的孝子們,你媽媽喊你回來收稻子了。

今天“逢節”,只不過沒有了當初的繁華,剩下的只有蕭條。

曬稻子,鄉下最能見證大米的來之不易,城裡的孩子永遠體會不到粒粒皆辛苦。

在農村,感受到是一種慢節奏生活,悠閒自在,沉醉其中,回憶滿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