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打窩後反而無魚?看看大師是怎麼說

我和朋友去水庫釣鯽魚, 找釣點的過程中發現我尋找的一側普遍水淺, 無奈選了個 水深1.2米的地方。

朋友的手腳比較快, 第一竿打下去就上魚, 接下來的十幾竿幾乎爆連。

我雖然動作慢可是同樣下竿就有魚, 大小不等清一色的鯽魚。

本以為這天會爆護, 哪知道僅持續了半小時就下起了雷陣雨。 避雨前我倆特地打了些窩子。

將近一小時後雨停了, 我倆接著釣, 魚兒卻不咬鉤了, 一直到傍晚只有少許白鰷上鉤。

為什麼沒打窩子之前連竿, 打了窩子後反倒沒魚了?

這個問題很好解釋, 關鍵有兩點 :

一是水淺, 只有1.2米。

二是後來下起了雷陣雨。

把這兩點聯繫到一起, 這個現象就好解釋了。

水淺意味著不會給魚太多的安全感, 這裡未必是魚群經常在白天光顧的寶地, 偶爾出現魚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打擾而逃之夭夭。

雷陣雨的出現直接導致了魚群的大規模轉移, 所以即使 投下了窩料魚群也不會再回來了。

針對這種情況, 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調整自己的垂釣策略。

用長竿或者乾脆用拋竿遠投深水主動去搜索魚群比一味地死守一點要好得多。

說到這就要說說窩子了, 總有人過度地依賴窩子, 認為窩料可以把魚誘來, 打了窩子就萬事大吉了。

在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時間、適當地投喂窩料, 確實會起到誘魚的作用, 但是窩料卻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案例中的釣魚人遇到的情況, 當魚群受到驚嚇遠遁, 對淺水處心存恐懼的時候, 投喂再多的窩料也無濟於事,

這個時候的窩子就成了雞肋, 棄之不甘卻又不會有什麼效果。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要學會果斷地捨棄, 變被動等待為主動尋找, 哪個更有效?結果已經一目了然了吧。

主動尋找既有技巧, 也需要克服自身的習慣。 比較懶的搜索辦法是在本釣位逐漸延長或者縮短用竿,

即使水深都差不多魚情也會不一樣。

另外一種方法是沿著岸邊走, 不停地用魚竿試 各處的水深, 在深水中找淺水, 在淺水中找深水。

儘管短竿釣鯽魚已經成了很多人的習慣, 但垂釣時人的習慣應該服從魚的習慣, 當魚在遠處幹嘛不捨棄短竿呢?

多功能折疊釣魚椅可升降 ¥198 領5元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