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靠獨木支撐淩空懸崖1400餘年不倒 外國遊客大誇古建築上奇跡

要說到古建築, 我們不得不感歎老祖宗的智慧和工藝。 如今的建築用上水泥鋼筋釘子, 都經不起幾十年的風吹雨打。 而老祖宗的建築不用一顆釘子都能千年不倒。 比如黃鶴樓, 武當山的金頂等等, 都凝聚這老祖宗智慧的結晶。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處靠獨木支撐淩空懸崖1400餘年不倒的建築。

懸空寺得名

位於我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 有這樣一句俚語“懸空寺, 半天高, 三根馬尾空中吊”。 他就是懸空寺, 正名玄空閣, “玄”取自于中國傳統宗教道教教理, “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 後來改名為“懸空寺”, 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 在漢語中, “懸”與“玄”同音, 因此得名。 懸空寺曾入選《時代週刊》世界十大不穩定建築奇跡。

懸空寺建築佈局

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幾根大約碗口粗的木柱支撐, 最高處距地面50來米。 其中的力學原理是半插橫樑為基礎, 借助岩石的托扶, 回廊欄杆、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一整個木質框架式結構, 也增加了抗震度。

懸空寺呈“一院兩樓”般佈局, 總長約32米, 樓閣殿宇40間。 南北兩座雄偉的三簷歇山頂高樓好似淩空相望, 懸掛在刀劈般的懸崖峭壁上, 三面的環廊合抱, 六座殿閣相互交叉, 棧道飛架, 各個相連, 高低錯落。

懸空寺歷史

北魏天興元年(西元398年), 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 北魏天師道長寇謙之(西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遺訓:要建一座空中寺院, 以達“上延霄客, 下絕囂浮”。 之後天師弟子們多方籌資, 精心選址設計, 懸空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西元491年)建成。 唐開元二十三年(西元735年), 李白遊覽懸空寺後, 在岩壁上書寫了“壯觀”二字。 懸空寺現存建築是明清兩代修繕的遺物。

懸空寺的選址之險, 建築之奇, 結構之巧, 豐富的內涵, 堪稱世界一絕。 它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國寶, 也是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

英國的一位建築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 做到盡善盡美, 這樣奇特的藝術, 在世界上是罕見的, 通過這次參觀遊覽, 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文明歷史。 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這樣的一座千年建築,走在懸崖小道上,是不是比你去體驗玻璃棧道要有意義的多?

懸空寺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傲”。

義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徵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傑出體現,僅僅是為了這座奇特的寺廟,就值得到中國來一趟。

這樣的一座千年建築,走在懸崖小道上,是不是比你去體驗玻璃棧道要有意義的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