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3980元買進成本僅65元的假蜂膠?中國蜂膠第一人破解真假蜂膠之謎

聽說蜂膠能防“三高”!為何吃完我的血壓不降反升?

聽說蜂膠能消炎、殺菌!為何用完我的口腔潰瘍越發嚴重?

聽說蜂膠年產量僅400噸!為何我想買多少都能買到?

如果你有這些疑惑, 那麼很遺憾地告訴你, 你可能買到了假蜂膠!

近日,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蠶蜂研究所所長胡福良牽頭制定的《蜂膠中楊樹膠的檢測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剛剛獲批國家標準, 將於2018年5月1日開始實施。 這對於淨化蜂膠市場, 打擊假冒偽劣產品, 讓老百姓吃上真正放心的蜂膠有著重大意義。

蜂膠市場真假難辨, 市場亂了

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假蜂膠事件引發全國消費者關注——消費者花3980元卻買到進貨價僅為65元的假蜂膠。 這高達60餘倍的暴利背後不僅是一隻只伸向老年人的黑手,

更是一個魚目混雜的蜂膠市場。

蜂膠原料

黃褐色的蜂膠, 略帶香氣, 是蜜蜂從植物幼芽、樹皮與樹幹裂縫上採集樹脂, 並混入其上顎腺分泌物和蜂蠟加工而成。 早在3000多年前, 古埃及人就已經認識了蜂膠, 將蜂膠用作木乃伊的防腐材料。

近年來, 經國內外科學家驗證, 天然的純蜂膠中黃酮含量高達20%, 蜂膠及其製品具有預防創傷感染、調節免疫、抗氧化、抗炎症、抗腫瘤、以及抗病原微生物等多種藥理活性, 因此受到“三高”人群的強烈追捧。

然而, 受膠源植物、蜂種、采膠方式、季節、氣候條件以及生產過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蜂膠產量相對有限。 據瞭解, 一個5~6萬隻蜜蜂的蜂群一年只能生產100克左右的蜂膠, 我國一年的總產量不過400噸, 而蜂膠的價格卻不斷攀升, 一公斤蜂膠現已賣到1000多元。

由於溫帶地區公認的蜂膠植物來源是楊屬及其雜交屬的芽苞分泌物, 因此,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法廠家用楊樹芽熬制出楊樹膠摻入到蜂膠中或直接以楊樹膠冒充蜂膠,並加入類黃酮類物質人為地提升總黃酮含量以達到以次充好的目的。由於工序簡單、成本低廉,假蜂膠產量極高。據統計,每年流通於市場的假蜂膠超過1000噸。

1000餘噸的假蜂膠充斥在400噸的真蜂膠中,真假難辨,蜂膠市場亂了。

蜂膠鑒別方法獲批,標準來了

過去的十幾年來,由於缺少相應的真假蜂膠鑒別方法,品質監管部門及加工、貿易企業無法在蜂膠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控制,蜂膠市場造假之風盛行,蜂農生產蜂膠的積極性極大受挫。

2006年,全國第一次蜂膠工作會議在桐廬召開。蜂農的一個問題,難倒了這位已經有著30年科研經歷的專家——現在有沒有技術,能夠辨別樹膠和蜂膠?

胡福良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回答,“目前還無法鑒別真假蜂膠,但將來肯定會有的。我就不信治不了造假者!”

胡福良在蜂膠生產企業指導

蜂農的需求成為胡福良科研的動力,他一直把辨別蜂膠真偽這一問題記在心間。目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經發表了100餘篇有關蜂膠的論文,他也因此被尊稱為“中國蜂膠科研第一人”。

經多年研究,胡福良的團隊終於探明了蜂膠與楊樹膠的差異成分與生物轉化機制,創立了基於水楊苷和鄰苯二酚的蜂膠與楊樹膠的鑒別方法。

即在中外所有的蜂膠中均不含水楊苷和鄰苯二酚,而楊樹膠中卻能輕鬆檢測到這兩種成分。這種方法能準確有效地鑒別蜂膠與楊樹膠,以及蜂膠中是否摻入楊樹膠,解決了長期困擾蜂膠行業的技術難題。

蜂膠只是副產品,小蜜蜂背後蘊藏大產業

而無論是香甜可口、保健養生的蜂蜜,還是蜂膠、蜂王漿,這些蜂產品在胡福良眼裡,這些都只能算是蜜蜂的副產品。“蜜蜂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的生態價值。”胡福良說。

在自然界中,蜜蜂授粉是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人類所利用的1330多種植物中,有1100多種都與蜜蜂授粉有關。據估算,世界昆蟲授粉(其中主要是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為1530億歐元/年,占世界農業糧食生產總值的9.5%。蜜蜂授粉每年給我國農業生產貢獻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超過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的6%。這也難怪愛因斯坦早就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沒有蜜蜂,沒有授粉,沒有植物,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

此外,由蜜蜂發展而來的休閒文化和養生活動頗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將蜜蜂當寵物養。據調查資料顯示,歐洲95%的人都是業餘養蜂者。這些養蜂人時不時用蜂蠟做點工藝品陶冶性情,吃點蜂蜜蜂膠保健,這也難怪養蜂者位列十大長壽職業之榜首。

現在還流行“蜂針療法”,即在醫生的指導下,讓蜜蜂蟄一下,讓蜂毒進入體內,這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具有療效。

採訪:周亦穎 李靈

文字:李靈 周亦穎

圖片:胡福良

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本文編輯:小蜜蜂

因此,在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法廠家用楊樹芽熬制出楊樹膠摻入到蜂膠中或直接以楊樹膠冒充蜂膠,並加入類黃酮類物質人為地提升總黃酮含量以達到以次充好的目的。由於工序簡單、成本低廉,假蜂膠產量極高。據統計,每年流通於市場的假蜂膠超過1000噸。

1000餘噸的假蜂膠充斥在400噸的真蜂膠中,真假難辨,蜂膠市場亂了。

蜂膠鑒別方法獲批,標準來了

過去的十幾年來,由於缺少相應的真假蜂膠鑒別方法,品質監管部門及加工、貿易企業無法在蜂膠生產和流通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控制,蜂膠市場造假之風盛行,蜂農生產蜂膠的積極性極大受挫。

2006年,全國第一次蜂膠工作會議在桐廬召開。蜂農的一個問題,難倒了這位已經有著30年科研經歷的專家——現在有沒有技術,能夠辨別樹膠和蜂膠?

胡福良至今還清晰地記得自己的回答,“目前還無法鑒別真假蜂膠,但將來肯定會有的。我就不信治不了造假者!”

胡福良在蜂膠生產企業指導

蜂農的需求成為胡福良科研的動力,他一直把辨別蜂膠真偽這一問題記在心間。目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經發表了100餘篇有關蜂膠的論文,他也因此被尊稱為“中國蜂膠科研第一人”。

經多年研究,胡福良的團隊終於探明了蜂膠與楊樹膠的差異成分與生物轉化機制,創立了基於水楊苷和鄰苯二酚的蜂膠與楊樹膠的鑒別方法。

即在中外所有的蜂膠中均不含水楊苷和鄰苯二酚,而楊樹膠中卻能輕鬆檢測到這兩種成分。這種方法能準確有效地鑒別蜂膠與楊樹膠,以及蜂膠中是否摻入楊樹膠,解決了長期困擾蜂膠行業的技術難題。

蜂膠只是副產品,小蜜蜂背後蘊藏大產業

而無論是香甜可口、保健養生的蜂蜜,還是蜂膠、蜂王漿,這些蜂產品在胡福良眼裡,這些都只能算是蜜蜂的副產品。“蜜蜂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它的生態價值。”胡福良說。

在自然界中,蜜蜂授粉是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人類所利用的1330多種植物中,有1100多種都與蜜蜂授粉有關。據估算,世界昆蟲授粉(其中主要是蜜蜂授粉)的經濟價值為1530億歐元/年,占世界農業糧食生產總值的9.5%。蜜蜂授粉每年給我國農業生產貢獻達3000多億元人民幣,超過全國農林牧漁總產值的6%。這也難怪愛因斯坦早就預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沒有蜜蜂,沒有授粉,沒有植物,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

此外,由蜜蜂發展而來的休閒文化和養生活動頗受歡迎,越來越多的人將蜜蜂當寵物養。據調查資料顯示,歐洲95%的人都是業餘養蜂者。這些養蜂人時不時用蜂蠟做點工藝品陶冶性情,吃點蜂蜜蜂膠保健,這也難怪養蜂者位列十大長壽職業之榜首。

現在還流行“蜂針療法”,即在醫生的指導下,讓蜜蜂蟄一下,讓蜂毒進入體內,這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具有療效。

採訪:周亦穎 李靈

文字:李靈 周亦穎

圖片:胡福良

部分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本文編輯:小蜜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