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公老家親戚總來家裡蹭住,妻子發文朋友圈吐槽網友吵成一鍋粥

有親朋自遠方來, 本應是件開心事。 可是一名武漢的女網友卻因老公親人的住宿問題犯起了難, 在網上發帖求助。 哪知一貼驚起千層浪。

帖子大意是她們夫妻雙方合資在武漢買了一套房, 其中帖主一家出了大頭。

結果老公家親戚經常來武漢去他們家蹭住, 帖主覺得不厭其煩。 希望以後都把親戚安排在酒店住。 老公覺得不合適, 因此兩人有點鬧得不開心。

1

帖子一經發出就火爆異常, 網友紛紛留言, 並大致分為兩派。

支持帖主的意見:

wend_y:家是最私密的地方。 不喜歡別人來住, 玩可以。 武漢人好像不太喜歡住別人家, 親戚再晚都要回家。

天晴過後:我覺得可以拒絕, 搞習慣了一個親戚來住, 第二個第三個, 只要來武漢的以後都會住你家, 又不是你的爹爹婆婆, 我覺得完全可以拒絕。

西柚檸檬:父母住住沒問題, 七大姑八大姨住個鬼, 那你可以懟你老公,

本來就是誰出錢多誰有話語權, 要是你家出錢買房, 就是你說的算了。

也有一些人支持老公, 認為親情難卻:

ading12345:感覺臨時住住沒啥啊。 。 這不是親戚應該做的嗎

卓卓75641:各人不同吧!我換位思考一下的話, 如果是我的舅舅, 我希望他住在我家, 不要讓他住酒店。 當然我的出發點是, 家裡更方便見面, 也更溫暖老人也都捨不得錢, 不管是他的還是我的, 他肯定想著, 能不花的就不花。

洋溢777:舅舅姨媽姑媽, 在農村已經是很親的親戚了, 在農村, 親舅如父。 樓主是城裡人, 可能不理解這層關係!樓主這樣想, 你可知他們鄉里人怎麼想?他們去外甥子(侄兒)家住, 感覺他們和你們是非常親的親戚, 是為了顯得親。

其實兩方的觀點差異來源於成長環境。

有些地方的人觀念淳樸些, 親戚走得勤, 自然會比較重老理人情, 重面子, 支持丈夫的觀點;

也有些人更加受現代文化影響, 強調私隱性, 在乎自身生活體驗, 支持妻子的觀點。

兩種觀點是兩種對生活不同的理解模式, 很難說清誰一定對, 誰一定錯。

2

關於親戚住家裡引發的矛盾, 我最初的印象來自於01年的當紅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情節:

石光榮參加革命, 解放後當上軍區參謀長。

聽說他當上大官, 老家蘑菇屯的發小就來城裡看他。

妻子褚琴雖然對老家人在屋內抽煙, 不講衛生等行為有些不滿,

但是出於禮貌還是好生招待。 臨走時, 也是又送吃又送穿。

哪知這只是剛剛打開潘朵拉魔盒.....

發小回家吹噓石光榮出息了, 在城裡過上了皇帝般的生活, 還拿出石光榮送的禮物在鄉里顯擺。

老家人們看得好生羡慕, 紛紛拖家帶口來看石光榮......

這天褚琴剛打開家門, 發現家裡烏煙瘴氣。 石光榮開始介紹:抽煙袋的是他老家鄰居殿文, 其它三個是他兒子。 農閒了, 來城裡看看做大官的石光榮。

說是來看看,其實殿文心裡打了小九九。

吃飯的時候,殿文就暗示石光榮自己二兒子要結婚,彩禮錢還差500塊。石光榮見對方開口,只好一口應下。

當時的500塊錢,相當於城市裡一個工人一年半的工資。殿文不可謂不獅子大開口。

即使石光榮是高幹,這對於他們家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當時褚琴的臉色就有些掛不住。

於是中華田園直男癌·殿文就上線......

下面精選部分殿文臺詞:

殿文在石光榮面前一有機會就瘋狂diss褚琴:

又是嫌她沒有按照蘑菇屯男尊女卑的規矩把石光榮當祖宗供著;

又是覺得蘑菇屯規矩迎客餃子送客面,褚琴下了面就是嫌棄他們。

不僅跟石要了錢,要了吃的,還偷偷把人家家裡掃蕩一遍,盯上了家裡唯一的大件——縫紉機。

那個年代的縫紉機的地位,稍微問問家裡老人都懂。半年工資還得憑票買,殿文的操作基本相當於到你家,把你家車給開走了。

他們不僅多吃多占,挑撥石光榮夫妻關係,還保持原來在蘑菇屯放飛自我的生活習慣:

穿鞋上沙發,滿地扔垃圾,院子裡隨地大小便.....

最後鬧得褚琴一家雞飛狗跳,要跟石光榮離婚......

3

當然文藝作品多少都會有些誇張。

但我想殿文這種我是蘑菇屯的,全世界都得按蘑菇屯規矩辦的鄉親形象,在生活中也是不乏原型。

有些人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認知來看待整個世界:

我吃鹹粽子,吃甜粽子的人就是無可理喻;

我吃甜豆花,吃鹹豆花的都是非人類;

我吃火鍋蘸油碟,吃火鍋蘸麻醬都是土賊;

我每天洗澡,不每天洗澡的都是野人......

我兒子就是我嘴對嘴餵飯養大的,孫子怎麼就不能喂.....

認為和自己不一樣的都是三觀不正,才是真正的三觀不正。

不讓別人住家裡是自私,住別人家給別人添麻煩也是一種自私呀~ 外人還是不要慷別人之慨的好~

其實無論你是屋主,還是借宿的親戚,都要學會2個詞——分寸和換位思考。

很多時候,雙方都是好心,只是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每年過年去我對象家,他大伯總是給我倒酒,給我夾海鮮。

我說:對不起,我有胃病,吃不了這些。

他大伯每次跟我推辭一番後,都會冷冷地說了一句:大王啊,你還真會保養身體。

我知道大伯是好心,咱們中國人都把給客人夾菜,夾酒,這是物質匱乏年代養成的緊著客人先吃的優良傳統。

但是我有病啊~ 大哥~

哦不,大伯。

昨天,我高中群裡一同學小G在抱怨,和准婆婆起了分歧。

她物件家裡希望買套南京河西的婚房,我同學表示OK啊,首付她們家出。

當時吃瓜群眾紛紛表示,小G你是來炫富的麼?

你准婆婆是不是被你的壕氣震驚了,問你家還有沒有未婚妹妹什麼準備親上加親?

小G說他准婆婆很生氣,因為覺得她說首付全出是看不起人,小夫妻當然應該兩家都出力。

小G當即就慫了,表示沒有這個意思,那我們一家一半各出150萬。

准婆婆又不高興,問她什麼意思,然後說家裡最多只能出30萬。

小G當時就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想法藏在心裡,讓對方去猜。

默認對方必須知道答案,別人猜不對,還不高興,覺得對方沒把自己放心上。

但尼采說過: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都以為舞者都瘋了。

《黏性》這本書所提出的“知識的詛咒”概念: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像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你的顧忌,煩惱,有時跟對方說出來,交交心反而就會迎刃而解。藏著掖著,刺則會反噬到心底。

4

隨著時代發展,舊時禮俗人情和新秩序的摩擦衝突,總會不斷產生。

有時我們劍拔弩張地以為對方是異己,不弄得你死我活誓不甘休。但如果你換位思考一下,會發現你們其實明明追求都是一樣,可以做個同路人。

無論遜尼還是什葉,

新教or天主,

禪宗亦或淨土。

然一心向善,皆可為聖賢。

與您共同探討育兒及育兒有關的生活方式

說是來看看,其實殿文心裡打了小九九。

吃飯的時候,殿文就暗示石光榮自己二兒子要結婚,彩禮錢還差500塊。石光榮見對方開口,只好一口應下。

當時的500塊錢,相當於城市裡一個工人一年半的工資。殿文不可謂不獅子大開口。

即使石光榮是高幹,這對於他們家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所以當時褚琴的臉色就有些掛不住。

於是中華田園直男癌·殿文就上線......

下面精選部分殿文臺詞:

殿文在石光榮面前一有機會就瘋狂diss褚琴:

又是嫌她沒有按照蘑菇屯男尊女卑的規矩把石光榮當祖宗供著;

又是覺得蘑菇屯規矩迎客餃子送客面,褚琴下了面就是嫌棄他們。

不僅跟石要了錢,要了吃的,還偷偷把人家家裡掃蕩一遍,盯上了家裡唯一的大件——縫紉機。

那個年代的縫紉機的地位,稍微問問家裡老人都懂。半年工資還得憑票買,殿文的操作基本相當於到你家,把你家車給開走了。

他們不僅多吃多占,挑撥石光榮夫妻關係,還保持原來在蘑菇屯放飛自我的生活習慣:

穿鞋上沙發,滿地扔垃圾,院子裡隨地大小便.....

最後鬧得褚琴一家雞飛狗跳,要跟石光榮離婚......

3

當然文藝作品多少都會有些誇張。

但我想殿文這種我是蘑菇屯的,全世界都得按蘑菇屯規矩辦的鄉親形象,在生活中也是不乏原型。

有些人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認知來看待整個世界:

我吃鹹粽子,吃甜粽子的人就是無可理喻;

我吃甜豆花,吃鹹豆花的都是非人類;

我吃火鍋蘸油碟,吃火鍋蘸麻醬都是土賊;

我每天洗澡,不每天洗澡的都是野人......

我兒子就是我嘴對嘴餵飯養大的,孫子怎麼就不能喂.....

認為和自己不一樣的都是三觀不正,才是真正的三觀不正。

不讓別人住家裡是自私,住別人家給別人添麻煩也是一種自私呀~ 外人還是不要慷別人之慨的好~

其實無論你是屋主,還是借宿的親戚,都要學會2個詞——分寸和換位思考。

很多時候,雙方都是好心,只是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每年過年去我對象家,他大伯總是給我倒酒,給我夾海鮮。

我說:對不起,我有胃病,吃不了這些。

他大伯每次跟我推辭一番後,都會冷冷地說了一句:大王啊,你還真會保養身體。

我知道大伯是好心,咱們中國人都把給客人夾菜,夾酒,這是物質匱乏年代養成的緊著客人先吃的優良傳統。

但是我有病啊~ 大哥~

哦不,大伯。

昨天,我高中群裡一同學小G在抱怨,和准婆婆起了分歧。

她物件家裡希望買套南京河西的婚房,我同學表示OK啊,首付她們家出。

當時吃瓜群眾紛紛表示,小G你是來炫富的麼?

你准婆婆是不是被你的壕氣震驚了,問你家還有沒有未婚妹妹什麼準備親上加親?

小G說他准婆婆很生氣,因為覺得她說首付全出是看不起人,小夫妻當然應該兩家都出力。

小G當即就慫了,表示沒有這個意思,那我們一家一半各出150萬。

准婆婆又不高興,問她什麼意思,然後說家裡最多只能出30萬。

小G當時就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把想法藏在心裡,讓對方去猜。

默認對方必須知道答案,別人猜不對,還不高興,覺得對方沒把自己放心上。

但尼采說過: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都以為舞者都瘋了。

《黏性》這本書所提出的“知識的詛咒”概念:當一個人知道一件事後,他就無法想像自己是不知道這件事的。

你的顧忌,煩惱,有時跟對方說出來,交交心反而就會迎刃而解。藏著掖著,刺則會反噬到心底。

4

隨著時代發展,舊時禮俗人情和新秩序的摩擦衝突,總會不斷產生。

有時我們劍拔弩張地以為對方是異己,不弄得你死我活誓不甘休。但如果你換位思考一下,會發現你們其實明明追求都是一樣,可以做個同路人。

無論遜尼還是什葉,

新教or天主,

禪宗亦或淨土。

然一心向善,皆可為聖賢。

與您共同探討育兒及育兒有關的生活方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