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深圳最牛釘子樓終於全拆了,歷時7年談判!

伴隨著一聲令下, 兩台大型挖掘機同時啟動, 鐵臂高揚, 備受社會關注的龍華區民治街道樟坑華僑新村最後一棟爛尾樓今天上午正式開始拆除……

在深圳北站

一直有一景讓很多人都心心念念

甚至被人稱為“深圳最牛釘子戶”

在熱鬧的深圳北站東廣場的對面, 一片雜草叢生的土地上, 1棟牆體紅磚裸露的七層小樓孤零零矗立其中, 顯得十分醒目。 不遠處的空地, 還有其他兩棟類似的“握手樓”。 這三棟小樓孤零零地佇立在空地上, 猶如一座孤島, 與遠處的高樓形成巨大的反差。

而在這段時間裡 這裡的房價早已變了樣

南都記者曾經查詢了幾家地產仲介資料, 瞭解到該片區二手房房價普遍在5萬-5.5萬/平間, 民治片區新開盤的公寓也賣到5.7萬一平, 有些住宅新盤甚至賣到了10萬/平。

2017年5月16日

其中一棟堅挺了10餘年的老樓

正式開拆

2017年五月的資料視頻

而今日 三棟中的最後一棟“爛尾樓”

也終於正式開拆!

入夜時分, 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這也標誌著歷經七年耐心和艱難的談判

樟坑華僑新村地塊上9棟爛尾樓

全部實現和諧清拆

關於這些爛尾樓

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是

● 這些樓為什麼要被拆?

● 被拆後原住戶又能獲得些什麼?

● 談判的過程又是怎樣的?為何持續了這麼久?

下面就一起來看下爛尾樓的前世今生

拆除地段的前世今生

樟坑華僑新村位於民治梅隴路西側, 總面積為4.8萬平方米, 用地性質為村民集體所有, 在全市17個重點建設區域——北站商務中心區內, 於2010年被納入深圳市土地整備計畫。

南都記者瞭解到, 該村地塊屬民治街道樟坑村集體用地, 該村於1992年將該地塊申報規劃為宅基地, 用於樟坑村原村民及原籍在深圳市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私人建房。

2016年媒體所拍到的照片

但後來該地塊被分塊出售,之後又經多次易手轉讓,直到目前的相關權益人名下。

爛尾樓被認定違法

爛尾樓業主既非樟坑村原村民,也非華僑、港澳臺同胞,建設時所持有的報建手續也不符合法律規定,未取得有效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後因種種原因未完工,變成了爛尾樓。

2016年媒體所拍到的照片

對於這一土地的法律性質,南都記者瞭解到,1993年,業主獲得該土地的“兩證一書”,即寶安縣居民(私人)興建住宅用地批准通知書、村鎮住宅建築許可證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不過

即便如此

也並不意味著該土地的合法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上的第四條顯示,“本證自核發之日起,有效期為六個月,逾期未使用,該證自行失效。”從法律效益上來說,該證件已經失效。

從2010年開始

這塊土地的性質開始發生了變化

2010年5月

寶安區政府要求將樟坑華僑新村納入年度土地整備計畫

2010年5月

樟坑華僑新村連續五年被深圳市政府納入重點土地整備計畫。

2013年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第52次業務會會議紀要審核通過了《樟坑華僑新村土地整備實施方案》。

根據相關規劃,該地區為公配用地,根據《市規劃國土委龍華管理局關於民治樟坑華僑新村地塊2003年用地規劃功能的復函》中,該片土地規劃為深圳北站二客站控制用地、道路以及防護綠地。

本月初 終談妥

直到今年5月,三棟爛尾樓其中一棟終於開拆,記者當時在現場看到,靠近深圳名豪軒酒店的一棟已經拆掉一半,兩台挖掘機正在樓頂、地面緊張作業。

今年五月南都記者所拍到的照片

而伴隨著最後一棟爛尾樓拆除

熱議多年的深圳最“牛”釘子戶

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南都記者從民治街道辦瞭解到,樟坑華僑新村被納入市土地整備計畫的7年多來,龍華區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部署,扎實推進該地塊的整備談判工作,想盡一切能想到的辦法,把握一切可能談判的機會,依法依規、情理並舉與被拆遷人前後開展了長達7年的溝通談判。

其中6棟爛尾樓業主簽訂征地拆遷補償協議後,剩下的3棟爛尾樓業主要求走行政覆議、行政訴訟等程式,街道辦尊重被拆遷業主意願,耐心地陪其走完司法程式。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和努力,其中兩棟爛尾樓於今年上半年簽訂了征地拆遷補償協議並拆除。本月初,最後一棟68號爛尾樓業主最終簽訂了土地整備徵收補償協定,實現了和諧拆遷,一場歷時七年的征地拆遷談判最後落幕。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到底補償了多少?

在補償方面,雖然相關部門並未透露具體金額,不過,根據早前相關會議紀要,對於樟坑華僑新村的房屋徵收補償單價,執行每平方米6548元,這不包括二次裝修補償。

而這一補償標準,首先由區級土地整備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後則上報深圳市規土委土地整備局審議,最終通過後形成補償方案。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2016年媒體所拍到的照片

但後來該地塊被分塊出售,之後又經多次易手轉讓,直到目前的相關權益人名下。

爛尾樓被認定違法

爛尾樓業主既非樟坑村原村民,也非華僑、港澳臺同胞,建設時所持有的報建手續也不符合法律規定,未取得有效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後因種種原因未完工,變成了爛尾樓。

2016年媒體所拍到的照片

對於這一土地的法律性質,南都記者瞭解到,1993年,業主獲得該土地的“兩證一書”,即寶安縣居民(私人)興建住宅用地批准通知書、村鎮住宅建築許可證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不過

即便如此

也並不意味著該土地的合法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上的第四條顯示,“本證自核發之日起,有效期為六個月,逾期未使用,該證自行失效。”從法律效益上來說,該證件已經失效。

從2010年開始

這塊土地的性質開始發生了變化

2010年5月

寶安區政府要求將樟坑華僑新村納入年度土地整備計畫

2010年5月

樟坑華僑新村連續五年被深圳市政府納入重點土地整備計畫。

2013年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第52次業務會會議紀要審核通過了《樟坑華僑新村土地整備實施方案》。

根據相關規劃,該地區為公配用地,根據《市規劃國土委龍華管理局關於民治樟坑華僑新村地塊2003年用地規劃功能的復函》中,該片土地規劃為深圳北站二客站控制用地、道路以及防護綠地。

本月初 終談妥

直到今年5月,三棟爛尾樓其中一棟終於開拆,記者當時在現場看到,靠近深圳名豪軒酒店的一棟已經拆掉一半,兩台挖掘機正在樓頂、地面緊張作業。

今年五月南都記者所拍到的照片

而伴隨著最後一棟爛尾樓拆除

熱議多年的深圳最“牛”釘子戶

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

南都記者從民治街道辦瞭解到,樟坑華僑新村被納入市土地整備計畫的7年多來,龍華區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部署,扎實推進該地塊的整備談判工作,想盡一切能想到的辦法,把握一切可能談判的機會,依法依規、情理並舉與被拆遷人前後開展了長達7年的溝通談判。

其中6棟爛尾樓業主簽訂征地拆遷補償協議後,剩下的3棟爛尾樓業主要求走行政覆議、行政訴訟等程式,街道辦尊重被拆遷業主意願,耐心地陪其走完司法程式。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經過多輪艱苦談判和努力,其中兩棟爛尾樓於今年上半年簽訂了征地拆遷補償協議並拆除。本月初,最後一棟68號爛尾樓業主最終簽訂了土地整備徵收補償協定,實現了和諧拆遷,一場歷時七年的征地拆遷談判最後落幕。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到底補償了多少?

在補償方面,雖然相關部門並未透露具體金額,不過,根據早前相關會議紀要,對於樟坑華僑新村的房屋徵收補償單價,執行每平方米6548元,這不包括二次裝修補償。

而這一補償標準,首先由區級土地整備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後則上報深圳市規土委土地整備局審議,最終通過後形成補償方案。

入夜時分,堅挺七年之久的深圳北站最後一戶釘子樓倒臥在一片夜色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