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看十九大|浙大馬院院長劉同舫:從“新時期”到“新時代”的歷史躍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這是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發展歷史方位所作出的嶄新的重大判斷。 揭示“新時代”的由來、階段特徵, 把握從“新時期”到“新時代”歷史躍遷的時代意義, 厘清“新時代”在社會形態中的歷史定位, 是我們認識“新時代”主要矛盾、開啟“新時代”征程的必要前提。

“新時代”的到來是“新時期”充分發展生產力的必然結果。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重大歷史性轉折, 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 “新時期”的概念由此而來。 “新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迅速擺脫貧困落後面貌的重要發展階段。 從“新時期”到“新時代”, 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大力革除生產關係中的不合理因素, 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 社會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 面對國內外局勢一系列深刻的變化, 中國共產黨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主動求新求變,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以及“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取得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奮鬥所創造的輝煌成果為步入“新時代”夯實了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卓越成就更為我國社會從“新時期”到“新時代”的歷史躍遷鋪墊了扎實的基石。 “新時代”絕不可能憑空出現, “新時期”孕育了“新時代”。

相比於“新時期”, “新時代”的“新”, 究竟體現在哪裡?筆者以為,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的發展指向。 “新時期”強調“富起來”, “新時代”則注重“強起來”。 “新時期”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致力於推動國家快速擺脫貧困狀態。 當前, 中國的GDP總量從1978年的3678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0萬億元,

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2位, 對世界經濟貢獻率超過30%, 小康社會即將全面建成, 人民生活水準顯著提高, “富起來”的總體目標已基本實現。 “新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將社會主義富國進一步打造成為社會主義強國, 要求國家不僅在經濟上富裕起來, 更要在政治、科技、軍事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實現突破, 在世界範圍內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掌握更多的話語主動權, 成為社會主義強國。 二是新的精神氣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沒有先例可循, 特別是“新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和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完全依靠党領導人民逐步摸索, 探索時期難免戰戰兢兢、瞻前顧後。 然而, “新時期”的成功探索為廣大人民注入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新時代”下,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更具自信的精神氣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對於廣大中國人民, 對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對於其它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其一, 彰顯了中國人民的創造力和凝聚力。 邁進“新時代”標誌著近代以來備受苦難的中華民族能夠依靠自身努力, 完成從無到有、從富變強的偉大飛躍, 這種飛躍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奮鬥的成果, 是中國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其二, 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及其蓬勃生命力。 自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來, 西方學者鼓吹“歷史的終結”, 馬克思主義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理論和現實危機。

面對極為惡劣的國際政治環境, 中國人民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的旗幟, 不斷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 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夾擊下硬生生地蹚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當中國以繁榮、富強的姿態昂首邁向“新時代”之時, 不僅戳穿了“歷史終結論”的理論虛妄, 更展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向世人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 為當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其三, 拓展了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 回答了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世界性難題, 打破了西方世界長期宣揚的現代化發展“一元論”神話, 充分說明通往現代化強國的道路是多元而非一元的。為那些既希望實現現代化,又不願依附西方強國而喪失獨立主權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發展道路選擇,為解決人類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時代”標注了“新的歷史方位”,表徵社會主義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如何理解“新時代”發展階段在整個社會發展形態中的歷史定位呢?需要指明,“新時代”並非獨立的社會形態,“新時代”僅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某個具體發展階段。從“新時期”到“新時代”,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在承認這種“質的不變”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量變”。從“新時期”到“新時代”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劇烈量變期。這些量變累積的能量雖然未能引發將社會推向更高層次的“整體質變”,卻使社會發展產生了“階段性部分質變”,正是在把握“階段性部分質變”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才作出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全新判斷。

“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繼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的重要發展階段。“新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新的奮鬥目標和新任務的出現。而“新時代”的所有目標和任務,都必然是衍生於一個特定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精確定位“新時代”及其主要矛盾的革命性意義就在於,能夠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發展品質的提升、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正確指引。

本文作者:劉同舫,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倪瑜懌

充分說明通往現代化強國的道路是多元而非一元的。為那些既希望實現現代化,又不願依附西方強國而喪失獨立主權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發展道路選擇,為解決人類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時代”標注了“新的歷史方位”,表徵社會主義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如何理解“新時代”發展階段在整個社會發展形態中的歷史定位呢?需要指明,“新時代”並非獨立的社會形態,“新時代”僅僅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某個具體發展階段。從“新時期”到“新時代”,我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在承認這種“質的不變”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量變”。從“新時期”到“新時代”也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劇烈量變期。這些量變累積的能量雖然未能引發將社會推向更高層次的“整體質變”,卻使社會發展產生了“階段性部分質變”,正是在把握“階段性部分質變”的基礎上,黨的十九大才作出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全新判斷。

“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繼續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的重要發展階段。“新時代”的開啟,意味著新的奮鬥目標和新任務的出現。而“新時代”的所有目標和任務,都必然是衍生於一個特定中心,這個“中心”就是“新時代”的主要矛盾。精確定位“新時代”及其主要矛盾的革命性意義就在於,能夠為國家發展戰略的調整、發展品質的提升、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做出正確指引。

本文作者:劉同舫,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編輯:倪瑜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