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下第一村,昔日輝煌的旱碼頭也曾創造過奇跡

周村

周村區, 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 位於淄博西部 , 東臨張店區, 南接淄川區, 西南與章丘縣接壤, 西北與鄒平縣毗鄰, 東北與桓台縣連界, l總面積307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 周村區下轄4街道、2鎮, 總人口29.1051萬人。 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33億元,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7.7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5.3億元、211.3億元,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563元、15296元。

周村區地勢南高北低。 孝婦河、范陽河、淦河、米溝河、水濁河流貫境內。 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 年均氣溫13.1℃, 年均降水量646.3毫米。 礦藏有鋁礬土、焦寶石、石英、耐火材料等。

是山東省重要的紡織工業基地。 農業主產小麥、玉米、大豆。 膠濟鐵路, 309、308國道過境。 主要旅遊景點有周村古商城、蒲松齡書館等。

旱碼頭古商城

古商業城的主要街道又叫大街, 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 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約西元 1410 年),

明崇禎九年(西元 1636 年), 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 它南起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 北至朔易門, 長約兩華里, 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 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 現狀保留的基本為南段, 全長400米。 至清朝後期, 章丘舊軍孟氏“八大祥號”先後來這裡營業經商, 遠近富商巨賈競相雲集, 大街逐漸成為布行、雜貨行聚集經營的商業貿易中心。 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 周村辟為商埠後, 商業貿易範圍進一步擴大, 近如青島、濟南, 遠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的商號, 都與這裡發生了頻繁的生意聯繫, 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 諺雲:“大街不大, 日進鬥金”。

早在明末清初, 周村作為商業名鎮, 與中國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齊名, 成為無水路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 1904年5月19日(清光緒三十年四月初五)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開闢為商埠, 使得周村商業更加繁榮。

周村旱碼頭主要由大街、絲市街、銀子市街等古街組成, 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50000余平方米, 古鎮內古跡眾多、店鋪林立、街區縱橫, 建築風格迥異, 為山東僅有、江北罕見, 且至今仍在發揮其商業功能, 被中國古建築委員會的專家譽為“中國活著的古商業建築博物館群”, 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被列入山東省歷史優秀建築名單, 並作為山東省“文化歷史與民俗”旅遊區的開發重點被列入“山東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是以體現魯中商業文化精髓為主要內容的全省重點民俗旅遊項目, 是我國江北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商業街區, 體現了渾厚的古商業文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