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有“上不完的輔導班”!濟南很多小學生“害怕週五”

對於上班族來說,由於休息日即將到來,星期五往往是輕鬆的一天。 不過,濟南一所小學孩子們畫紙上的一周心情圖中,星期五卻成了“憂鬱”“不開心”的代名詞。 是什麼讓孩子怕過星期五?“上不完的輔導班”排在第一位。

上不完的輔導班成“那朵烏雲”

濟南市甸柳第一小學二年級學生每週上一節心理課。 3月9日,心理老師王群設計的課堂主題是“我的心情故事”,要求畫出週一到週五的心情。 一張A4紙上分割出五個方格,每個方格代表一天,想畫什麼畫什麼。

王老師說,畫畫是一種真實的情緒表達,老師可以從畫中讀出孩子深層次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與孩子、家長溝通,也可以借此教會孩子如何處理不良情緒。

課上,孩子們用彩筆在紙上自由塗抹,有的畫了形態各異的恐龍來表述心情,有的畫了天氣的陰晴,還有的用小人臉來直觀地表達。 讓王老師頗為意外的是,不少孩子週五的心情格中畫了“下雨”“生氣的小人兒”或者“憂鬱的臉”,這些圖畫在心理學中一般代表著憂鬱和悲傷。

粗略統計,全班三分之一的孩子表示週五“不開心”。

小女孩嬌嬌的畫上,週一畫的是被一朵雲遮住的太陽,週二是光芒四射的大太陽和兩朵雲,週三是烏雲下的瓢潑大雨,週四仍然是大太陽,週五則是被烏雲遮擋的太陽。 嬌嬌這樣講述一周的心情,週一升旗起得太早了不大高興,週二很開心,因為有美術課,週三不開心,因為爸爸接她遲到了半個小時,週四很高興,週五不太開心,因為上了一天學,週末還要去上跳舞班,會很累。

小雨(化名)告訴齊魯晚報記者,從週五下午放了學,自己的生活就開始了高速“旋轉”:週五17:30—20:30,要上三個小時的英語班;週六9:00上舞蹈課,11:00上乒乓球課,15:00上書法課,周日還要完成各種文化課的練習。

“我好累呀,唉!”這位8歲的小姑娘歎了口氣。

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作為學校的專職心理老師,王群常常心疼那些“忙碌的孩子”。 她認為,家長更多的是在把自己在社會競爭中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以自己的意志控制著孩子,而沒有尊重孩子成長的興趣和需要。

“家長的心理不難理解,擔心孩子不如別人,但我不建議把孩子的空余時間填滿。 ”甸柳一小校長楊興永說,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這是最重要的,我們的目標是為孩子走向獨立做準備,因此,才需要培養孩子自我探索的能力,自我規劃、約束的習慣,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考力不會因為上輔導班而加強,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我省著名教育專家陶繼新認為,家庭教育的任務不是帶孩子上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父母應該做的是教孩子做人,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帶孩子旅行、閱讀自然,與孩子心靈溝通,感悟藝術的美。

“當父母使孩子成為‘陀螺’時,我們常說自己‘身不由己’,一方面是現有的、無法改變的外在壓力讓我們身不由己,但是讓孩子做這些,又有多少是滿足于父母自己童年所沒有得到的東西。 ”團省委特聘青少年心理專家泰祺如是說。

編輯:吹吹

齊魯壹點用戶端版權稿件,

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