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免疫療法PD

美國癌症研究所(CRI)最近在做一道關於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管線(藥物名稱和臨床試驗開發階段)的數學題, 癌症免疫協會會議(SITC)董事會成員Samir Khleif公佈了相關研究資料。

同質化藥物, 聯用試驗數量井噴

PD-1/ PD-L1目前上市的共有5種——PD-1抗體包括Opdivo、Keytruda, PD-L1抗體包括Tecentriq、Bavencio、Imfinzi。 但算上從臨床前到臨床後期的藥物共有164種。 其中有9種處在II期, 3種目前在III期, 分別是:賽諾菲/再生元的REGN-2810;諾華的PDR001;Incyte/江蘇恒瑞的INCSHR-1210。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統計, 目前共有1502項PD-1/ PD-L1臨床試驗, 其中1105項為聯用試驗, 當然這些試驗中有些可能會成功。

PD-1/ PD-L1聯用的成功試驗

臨床對PD-1單藥的有效率不滿意, 進而催生了更多的聯用方案。 目前已獲批的只有2種方案:

Opdivo+Yervoy(O+Y)用於一線BRAF野生或突變的轉移惡性黑色素瘤, 對比單藥Opdivo的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為11.5個月VS 6.9個月, 客觀緩解率為50% VS 40%。

目前關於O+Y在晚期惡黑的三年隨訪資料也在本月召開癌症免疫學會(SITC)年會上公佈:中位隨訪時間37.5個月,

377例患者(92.6%)已經停止治療;30例患者(7.4%)仍在接受治療, 接受治療的中位時間為40個月。

客觀緩解率達到58.4%, 完全緩解率為20%, 疾病控制率為70.6%, 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2.4個月, 1年/2年/3年的PFS率分別為50.1%、43.3%和41.4%;隨訪了37.5個月後, 中位總生存期仍未達到, 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別為73.3%、64.1%和57.9%。

另外, 匯總分析還包括患者停藥後生存超過3年的比例, 在224例生存超過3年的患者中, 共有194例(86.6%)患者已經停止研究藥物治療。 從這些患者停止研究藥物開始計算生存期, 有77.7%的患者在停止研究藥物後仍然生存達3年, 其中未接受其他治療的患者站到69.2%, 但使用Opdivo或Yervoy單藥的接受後續治療的比例更高。

Keytruda+化療用於一線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 對比化療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為13個月VS 8.9個月, 客觀緩解率為55% VS29%。

目前來看, 最有望的第三名就是已進入III期的羅氏atezolizumab(PD-L1單抗)+貝伐單抗+化療的三聯療法(PD-L1抑制劑atezolizumab(TECENTRIQ)、VEGF抑制劑bevacizumab(Avastin;貝伐單抗)、以及化療(紫杉醇+卡鉑)組成。 )用一線用於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

試驗詳情:2017年11月21日, 免疫三聯療法取得歷史性突破——羅氏(Roche)宣佈:其非小細胞肺癌三聯療法在3期臨床試驗中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 達到了共同主要臨床終點。 羅氏有望為肺癌患者帶來全新一線療法, 改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標準。

該項研究共招募了1202名IV期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這些患者都沒有接受過針對這一晚期疾病的化療。 以1:1:1的比例, 被隨機分為三組。

第一組:接受atezolizumab與化療的聯合治療(PD-L1抗體atezolizumab+卡鉑+紫杉醇);

第二組:接受三聯療法(PD-L1抗體atezolizumab +貝伐單抗+卡鉑+紫杉醇);

第三組:接受bevacizumab與化療的聯合治療(貝伐單抗+卡鉑+紫杉醇)(目前的標準一線療法)。

研究結果顯示:相對於只接受當下標準一線療法的患者, 接受三聯療法的患者其無進展生存期(PFS)有顯著延長, 達到了該研究的共同主要終點。 此外, 研究人員分別在無ALK或EGFR突變、或是帶有T效應細胞特徵基因表達的患者人群中做了分析, 而兩組人群的資料均為顯著。

癌症患者在接受傳統的腫瘤治療方法治療時都要承受很大的病痛, 有些患者甚至會放棄治療。 在治療腫瘤的同時減少病痛是每個腫瘤患者都盼望的。 我們希望羅氏的這一三聯療法能取得更好的臨床結果,也能順利獲批,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全新一線療法,帶來更有效的治療。

吉利德康,專注於腫瘤領域,由多位資深醫療界人士組成,擁有豐富的海外工作與生活經歷,熟悉國內外醫療資源,致力於為中國患者提供最佳醫療諮詢服務,助力患者以最經濟的方式獲得全球最佳醫療支援。

我們希望羅氏的這一三聯療法能取得更好的臨床結果,也能順利獲批,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全新一線療法,帶來更有效的治療。

吉利德康,專注於腫瘤領域,由多位資深醫療界人士組成,擁有豐富的海外工作與生活經歷,熟悉國內外醫療資源,致力於為中國患者提供最佳醫療諮詢服務,助力患者以最經濟的方式獲得全球最佳醫療支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