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桂林特色”監管護佑百姓飲食安全

廣西桂林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僅2017年上半年, 桂林全市接待遊客數量就達到4005.89萬人。

遊人的不斷湧入促進了桂林市旅遊業的發展,

也加大了桂林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壓力。 為打造食品安全城市新名片, 保障市民與遊客“舌尖上的安全”, 桂林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創建廣西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 發動全民參與, 全力開啟食品安全護航模式, 桂林市食品安全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高位推動食品安全有了“強心針”

自2016年申請創建廣西食品安全城市以來, 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 不僅將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城市創建納入市“十三五”規劃, 還將其寫入黨委和政府工作報告。 近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食品安全工作, 解決執法車輛、隊伍建設、創建經費等難題, 撥付專項創建經費近800萬元,

為食品安全工作打了一劑“強心針”。

今年4月, 市政府出臺了《桂林市食品安全評議考核辦法》, 將食品安全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和對黨政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 計畫在年底對各縣區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各成員單位進行食品安全考核並確定等次, 結果同時作為黨政領導考核的依據。

創新模式 接地氣才能得民心

桂林市作為國際旅遊城市, 其定位與發展方向與一般城市不同, 在此前提下, 桂林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致力於創新有“桂林特色”的監管模式, 力求接地氣、得民心。

“可哥小愛”進校園

以往, 徜徉在陽朔西街, 可以看到很多現場手工制售(表演)薑糖、辣椒醬、酸豆角等食品攤點, 成為一道誘人的風景線。 但由於露天製作條件差, 致使食品安全風險較高。 為爭創全市首條食品安全示範街, 陽朔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立下新“規矩”:現制現售食品必須有完全隔離的操作間, 用於表演的道具、原料一律不得用於製作食品, 且必須標注“僅用於現場表演, 不可食用、不可銷售”等字樣。

在老桂花糕餅鋪, 所銷售的剁椒外包裝上都貼著寫有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位址電話等資訊的標籤。 店員小張說:“以前剁椒在店門口現剁現賣, 現在都在後臺乾淨場所製作, 每瓶剁椒都有了‘身份證’, 消費者買得也放心。 ”“陽朔西街食品安全至關重要, 直接影響桂林旅遊形象。 ”陽朔縣局局長黃光遠表示, 如今, 陽朔西街以往散裝食品標籤標識不規範、露天現場制售、不亮證經營等情況已得到有效整治, 公眾對西街食品安全滿意度越來越高。

對陽朔西街食品的監管

除了著名景點陽朔, 桂林市其他縣區的食品安全監管也各具特色。 例如:荔浦縣開創了“互聯網+特色農業”的食用農產品電子商務監管發展模式, 聯合縣農業局農殘檢測中心, 免費對各電商從業者送檢的產品進行農殘檢測, 幫助電商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 使荔浦縣的傳統種植業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和電子商務平臺;興安縣抓好農村聚餐“一條龍”服務, 對基層操辦農村婚喪喜宴的“土廚師”在操作流程、安全意識、行為習慣等方面開展規範化管理, 也讓執法人員在監管中有據可查,把好基層農村群眾食品安全關。

荔浦縣食藥監管局要求食用農產品經營戶對銷售的產品按批次進行檢測

更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名揚四海的桂林米粉,桂林市局近年來頻繁開展鮮濕米粉和包裝專項整治、米粉店規範經營檢查、米粉和配料專項抽檢等行動,並專門針對米粉產業編制發佈了《桂林米粉地方標準》《桂林米粉店建設與服務規範》《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等標準法規,改造完成並評出星級桂林米粉店84家。

快檢桂林米粉

這一系列具有“桂林特色”的創新監管模式,助推桂林市食品安全工作更上層樓,也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2016年自治區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桂林市政府獲得100分,評為A級,名列全區第三名,獲得自治區通報表揚。

全民參與創城氛圍日益濃厚

食品安全不僅需要食品生產企業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而且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監督。今年6月,桂林市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正式成立。在短短的幾個月裡,這支隊伍就集結了100多人,其中包括大學生、研究生、企業法人、自由職業者等。

桂林市首個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成立

志願者李豔林是一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她說:“做了志願者,我的最大收穫就是學到很多食品安全知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志願者,李豔林一直不斷學習食品安全知識,現在看到親戚朋友她都會主動介紹怎麼選購安全的食品。

近兩個月裡,這支志願者隊伍已經在桂林市內6個城區開展了10次食品安全知識進社區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萬份,指導社區居民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

外賣送餐員參與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

除了志願者的鼎力相助,外賣小哥也加入到這支宣傳大軍中。網路訂餐平臺美團外賣的500多名送餐人員義務擔任食品安全宣傳員,將創建食品安全城市海報、12331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海報等宣傳資料送到訂餐人手中,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營造出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用的濃厚氛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食品安全,讓人們吃得健康、安全,對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桂林市局將繼續創新監管模式,以“四個最嚴”要求打造“食安桂林”這一城市新名片,與廣大市民攜手共創“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為群眾護好食品安全這片“天”。

文/圖 李舒雯 秦斌 伍章健 伍明信

也讓執法人員在監管中有據可查,把好基層農村群眾食品安全關。

荔浦縣食藥監管局要求食用農產品經營戶對銷售的產品按批次進行檢測

更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名揚四海的桂林米粉,桂林市局近年來頻繁開展鮮濕米粉和包裝專項整治、米粉店規範經營檢查、米粉和配料專項抽檢等行動,並專門針對米粉產業編制發佈了《桂林米粉地方標準》《桂林米粉店建設與服務規範》《桂林米粉店等級評定規範》等標準法規,改造完成並評出星級桂林米粉店84家。

快檢桂林米粉

這一系列具有“桂林特色”的創新監管模式,助推桂林市食品安全工作更上層樓,也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2016年自治區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中,桂林市政府獲得100分,評為A級,名列全區第三名,獲得自治區通報表揚。

全民參與創城氛圍日益濃厚

食品安全不僅需要食品生產企業切實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義務,而且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監督。今年6月,桂林市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正式成立。在短短的幾個月裡,這支隊伍就集結了100多人,其中包括大學生、研究生、企業法人、自由職業者等。

桂林市首個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成立

志願者李豔林是一名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她說:“做了志願者,我的最大收穫就是學到很多食品安全知識。”為成為一名合格的志願者,李豔林一直不斷學習食品安全知識,現在看到親戚朋友她都會主動介紹怎麼選購安全的食品。

近兩個月裡,這支志願者隊伍已經在桂林市內6個城區開展了10次食品安全知識進社區活動,發放宣傳資料2萬份,指導社區居民學習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

外賣送餐員參與發放食品安全宣傳資料

除了志願者的鼎力相助,外賣小哥也加入到這支宣傳大軍中。網路訂餐平臺美團外賣的500多名送餐人員義務擔任食品安全宣傳員,將創建食品安全城市海報、12331食品安全投訴舉報海報等宣傳資料送到訂餐人手中,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營造出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用的濃厚氛圍。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保障食品安全,讓人們吃得健康、安全,對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桂林市局將繼續創新監管模式,以“四個最嚴”要求打造“食安桂林”這一城市新名片,與廣大市民攜手共創“社會認可、群眾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為群眾護好食品安全這片“天”。

文/圖 李舒雯 秦斌 伍章健 伍明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