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玲:當心冷漠

覺得自己對家人很冷漠, 自己會有與世界的剝離感, 內心很空洞, 怎麼辦?

(一)心如空洞,意味什麼?

你的覺得自己對家人很冷漠,

令我聽出你有顆受傷的心, 目前很傷感、憤怒, 不削與家人有互動、甚至有來往。 卻不知, 你對家人的冷漠, 是否來自家人對你的冷漠?若是, 那是怎樣的冷漠?家人為何要對你冷漠呢?

冷漠, 是一種情感隔離狀態, 類似心若冰霜的體驗。 我會覺得, 你的受傷感, 是來自家庭中的冷漠。 猜想這一冷漠, 反映了你們家庭可能存在的冷暴力情境。 即, 冷漠的關係環境:一方面反映父母的養育模式是控制、或施虐性的, 如強迫孩子的意志、行為, 否定孩子的感受、需求等, 親子關係是施虐與受虐的模式。 另一方面, 反映著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 過於理性, 缺乏情感、理解、包容, 是那種橫眉冷對的交流模式。

冷漠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精神冷暴力的家庭,

對每個人而言, 都無法感受到情感的溫暖, 對成長中的小孩而言, 無疑是一種心靈傷害。

這裡想闡明的:許多家庭的冷暴力情景, 有著原生家庭“情感冷漠”之動力代代潛流的淵源。 你所受的冷漠之傷, 或是來自家人, 可能是父母身上的冷漠特質。 我想說, 他們做法的冷酷是無意識的, 即, 不是他們本身是無情之人, 而是他們刻板的性格, 是他們的早期環境, 因缺乏感情養育, 而沒學會關愛、理解、尊重對方意志的刻薄方式。 簡單說, 父母對待孩子的動機是善良的, 其方式是冷漠的。

我還覺得, 你的“內心很空洞”, 不是絕對的空, 而是盛滿了“憤恨”情緒。 是它, 冷卻了你和家人的情感, 也是它, 剝離了你和世界的關係。

(二)當心冷漠, 你以什麼來溫暖自己?

每個人是以不同方式存在於世。 但可分為兩種形式的存在, 一種以有的方式, 有:代表主動性、創造性、發展、擁有實際的在。 另一種是以無的存在, 無:代表空虛、被動性、依賴他人的給予, 而有的自我存在感。 在人格健康、能力成熟的人身上, 是以“有”的形式遠遠大於“無”的形式存在,

很有自我價值感。 性格不夠成熟的人, 如那些活在焦慮、憤恨、自怨自憐的人, 多是處於依賴環境、依賴他人的關愛、認可、接納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

仿佛, 你的現在, 是活在過去, 並是以缺失關愛、缺失溫暖、缺失信任而存在著。 你與家人、與世界之間, 橫隔著一堵牆, 那就是缺失愛的恨。

如果你想感受溫暖, 想要溫暖進出, 可以試著推開那堵牆。 為什麼要你來推開?因為, 相比原生家庭的父母, 你是成長中的主體, 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人生, 應該由你來做主。 而首先要考慮的, 你是選擇繼續冷漠家人, 還是選擇原諒他們、放下心中的冷漠?

普天下很多人的過去或現在, 都經歷過來自社會或家庭的創痛, 但如何直面自己的受苦, 卻是眾生很艱難的事情。 作為社會人, 創痛事件本身不重要, 而如何應對創痛(比如, 是面對還是逃避), 才是決定人心是否分裂的關鍵。 杜斯托耶夫斯基說過, “我只害怕一件事: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 如果你接受這一思想, 那麼不妨考慮:先清除心中積怨,再填補自我內容。這樣做的後面,是有充分理由作動力,是值得的。

當自我承受虛無時,不可回避的是,空的心需要填充有有價值的東西。待卸載內心積怨,至少部分卸載,溫暖的內容才進得去。

人只有活得充實,才有力量散發溫暖。假如你已釋懷,也感覺有與家人連結的需要,那麼還可思考:自己如何與自己建立關係?如今的你,將以什麼來填充自己?以什麼樣的存在方式才是令自己充實、滿意的? 相信,你會有自我答案的。

那麼不妨考慮:先清除心中積怨,再填補自我內容。這樣做的後面,是有充分理由作動力,是值得的。

當自我承受虛無時,不可回避的是,空的心需要填充有有價值的東西。待卸載內心積怨,至少部分卸載,溫暖的內容才進得去。

人只有活得充實,才有力量散發溫暖。假如你已釋懷,也感覺有與家人連結的需要,那麼還可思考:自己如何與自己建立關係?如今的你,將以什麼來填充自己?以什麼樣的存在方式才是令自己充實、滿意的? 相信,你會有自我答案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