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振興戰略有望實質性推進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多位元業內專家獲悉, 明年“三農”領域的工作重點將是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年底前將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明年中央一號文件將會圍繞戰略實施作出部署,

具體措施包括繼續推進農村產權等制度的改革,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及加快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等多個方面。

十九大報告提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據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此前透露, 鄉村振興戰略是又一個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 下一步將制定相應規劃,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會就此作出部署。

多位專家表示, 明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繼續深入推進。 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 明年的重點是要按照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要求,

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等。 而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方面, 明年的工作重點還是要加強對農民的集體財產權益的保護, 推進資產收益分配改革, 要實現“私營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等多項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風田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根據此前試點延期的部署, 明年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三項改革試點將繼續實施, 各地還有很大的嘗試空間, 畢竟發展鄉村旅遊觀光、養老度假等新產業新業態都需要用地。

此外, 明年還要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李國祥看來, 農業供給側改革是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實現農產品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

主要指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 “比如今年玉米的價格一直在漲, 明年對玉米的調整可能會放緩, 而小麥在保證最低收購價的基礎上, 明年價格可能會繼續下調, 這一系列調整的目的是讓市場更大地發揮作用, 降低政府的影響。 ”李國祥說, 此外, 要通過優質生產來調整結構, 從追求單一產量轉向追求品質品質, 進行生產動能轉換, 減少化肥農藥使用, 從而實現綠色生產, 增加綠色農產品供給。

記者瞭解到, 實際上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已經出現了下調。 根據國家公佈201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 2018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5元, 比2017年下調3元。 據悉, 2018年小麥價格調整是我國小麥托市政策實施以來首次出現價格下調。

鄭風田也認為, 明年的農業供給側改革重點包括兩方面, 一是生產方式要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包括化肥農藥零增長和關停污染行業等;二是產品停止追求數量最大化, 而追求品質最大化, 保證產品的優質、健康、安全。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農業供給側改革解決了農業安全問題和農民收入問題, 在增加收入方面首要是產業興旺, 要多業並舉, 不只是生產糧食, 還要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鄉村旅遊業等其他產業, 實現產業融合和產業鏈延伸, 讓農民有更多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 多位專家在解析明年三農工作時,

都提到了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可能會成為重點。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陳錫文不久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主辦的研討會上, 圍繞農業經營體系的發展還專門提出, 小農戶仍然是中國農業經營的基本面。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還專門就此撰文指出, 小農長期並大量存在是基本國情, 也是我們發展農業、繁榮農村、鞏固執政基礎的依靠力量。 帶動小農, 就是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通過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方式, 帶動小農發展現代農業, 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目前我國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流轉,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土地流轉面積的增長不會太快。 農民也需要土地,而加強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才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小農經濟還是存在的,並不是全部搞規模經營大戶經營。”鄭風田說。(記者 林遠 實習生 張雅舒/北京報導)

農民也需要土地,而加強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才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重點,因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小農經濟還是存在的,並不是全部搞規模經營大戶經營。”鄭風田說。(記者 林遠 實習生 張雅舒/北京報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