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年後,首個體制內醫生集團呈上一份經驗教訓都有的答卷

探路商業模式

健康點瞭解到, 大家醫聯的模式主要以醫院為模組實現業務對接, 是溝通高端醫院和基層醫院的橋樑。 一方面,

方便基層醫院病人轉診, 享受高端醫院優質醫療資源;另一方面, 為“醫生集團”提供了多點執業機會, 向基層醫院輸送技術和人才。 通過分級診療, 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得到充分的應用, 可有效緩解大醫院的壓力, 方便患者在基層醫院就醫。 但簽約醫生仍受雇於醫院, 其體制內的身份不曾改變。

據孫宏濤介紹, 目前大家醫聯簽約醫生達1200個, 以北上廣三甲醫院副教授以上級別為主。 還有一部分持有股權的核心醫生, 在大家醫聯平臺上均是排他性合作。 大家醫聯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全科醫生集團平臺, 除了心血管專科醫生外, 其目前已延伸到眼科、骨科等30 多個垂直細分領域。

大家醫聯與基層醫院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派駐專家到基層醫院做技術輸出;第二種是科室共建,

定點幫扶;第三種就是股權合作, 參股基層醫院, 但相關專案仍在洽談中。

孫宏濤告訴健康點, 派駐專家到當地基層醫院做技術輸出, 主要是出門診的形式, 期間專家涉及帶教, 給基層講課。 但這一模式要想實現長久合作, 比如建立相應合作科室, 核心在於專家的收入能否被覆蓋。 有個別合作醫院如果有需求, 大家醫聯會派駐全職專家長期入駐, 具體涉及的專家費用根據需求由合作雙方協商, 或基層醫院自己負擔, 或者合作方共同負擔。 而專家收入多少則取決於當地是否有足夠的患者量。 因此在開展這一合作前, 大家醫聯要做市場調查, 瞭解清楚合作醫院所在城市人口有多大,

能否支撐建立相關合作科室。

目前, 大家醫聯與和河南駐馬店第一人民醫院合作的心臟外科中心已成為當地最大的心臟外科中心。 據孫宏濤介紹, 雙方合作後, 駐馬店第一人民醫院去年一共完成91台心臟外科手術, 而原本當地最大的心臟外科手術駐馬店中心人民醫院去年完成的手術數量為59台。

“目前患者量最大的醫院仍是省級醫院, 病人都被虹吸到河南鄭大一附院和省人民醫院。 ”但是在分級診療的政策下, 有部分大醫院的外科病人因為正在減少。 “以前大部分病人都會從當地湧向更高一級的大醫院, 現在有一部分人願意留下來在當地做手術。 而當地醫院很希望能夠把更多患者留下來。

”孫宏濤表示, 技術輸出在基層需求很大, 主要在於所提供的服務能否滿足其需求。

大家醫聯創始人孫宏濤

大家醫聯還與福建涵江醫院開展了骨科和眼科合作, 尤其在眼科手術方面, 大家醫聯不但幫助該院實現了零的突破, 並且培訓當地醫生掌握了手術技巧,

可以獨立開展眼科手術。 不過, 孫巨集濤表示這種技術輸出模式雖然能複製, 但複製速度比較慢, 每個醫院都需要一一去談, 需要的週期相對長一些。

去年下半年, 大家醫聯開始建立遠端心電遠端會診中心, 目前其在全國範圍內已簽約了大約500個合作項目, 合作方均是最基層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 不久前, 大家醫聯遠端心電會診平臺落地廊坊, 一次性與當地35家衛生院達成合作, 這也是其首次簽署的區域化分級診療專案, “通過鄉鎮衛生院連接縣級醫院, 當地衛生院處理不了的病人能及時送到中心醫院。 ”孫宏濤介紹說。

大家醫聯的區域遠端心電分級診療平臺具體運作模式是這樣:一方面, 大家醫聯引入遠端心電診療服務商益體康的12導可擕式心電圖機投放給基層醫生使用,基層醫生完成患者的心電採集後,資料自動上傳遠端會診平臺,電腦及移動用戶端均可查看心電記錄,基層醫生可隨時隨地發起遠端會診與專家進行線上即時交流。另一方面,大家醫聯平臺上的專家,通過線上即時會診,解讀心電報告,及時發現危重症病患,引導患者正確就醫。

“這個模式更容易複製。”孫宏濤告訴健康點,大家醫聯的區域遠端心電會診平臺今年將會在更多省市落地。更重要的是,這將成為大家醫聯的一個主要盈利模式:基層醫生每次使用心電圖機向患者收取一定的費用,其中一部分分給醫生,剩下的益體康和大家醫聯分成。患者做動態心電圖一次收費大約100元,靜態心電圖做一次收費20~30元。

此外,大家醫聯還通過合作的方式開拓市場,比如與國藥集團合作,國藥集團在全國的合作醫院成為大家醫聯醫生多點執業的線下場所。同時,大家醫聯與國藥融資租賃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通過合資、合作、新建及並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藥集團醫療產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愛康國賓作為大家醫聯的投資方,可以為大家醫聯帶去一定的患者流量。“體檢大約10%的人有看病的需求。假如有500萬體檢流量,就會有50萬就診的需求量。”孫宏濤說道,不久後,大家醫聯在愛康遠端會診中心將在深圳掛牌,“愛康國賓有病人,我們有專家。”專家按照特需門診的號來做服務。

目前,大家醫聯平臺的大部分收入要支付給醫生(收入的85%~90%),平臺本身是不賺錢的,相當於一個半公益的平臺,“去年賠錢,今年將有望實現盈虧平衡。”孫宏濤說道。

發展速度低於預期

“我們的發展速度比預期得要慢。”孫宏濤略有些疲憊地說道。“落地一個項目前,我們要做大量前期調研,想清楚了再去做,不會太冒進。”看得出,醫生出身的孫宏濤在運營層面比較謹慎。

前不久,衛計委發佈鼓勵醫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孫宏濤對此很興奮,但對這樣一個利好政策,他有自己的憂慮:“政策比預想中來得還要快,這意味著會有更多人跟我們一起賽跑、競爭,我們要是跑得不夠快,很容易被淘汰。”

大家醫聯的辦公室目前僅有100平米,總共約30名員工。這段時間,孫宏濤仍在為大家醫聯四處物色合適的職業經理人。“我們不缺錢,但是找到合適的人並不容易。”

孫宏濤坦言,此前大家醫聯高薪招聘了相應的運營人才,但後來雙方磨合並不順利。“對創業公司而言,高薪聘請的人多數習慣了成熟大公司的運作模式,有些基礎的一線工作這類人才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雙方的需求匹配有差異,最終不歡而散。”

對孫宏濤而言,醫生出身的他首次創業,其最擅長的亦是與醫療相關的本職工作。孫宏濤名片上的頭銜除了其體制內的身份外,另一層身份即是大家醫聯首席醫療官兼創始人,而公司運營管理是其短板。他迫切需要找到合適的運營合夥人讓公司更快跑起來。眼下,他既要兼顧本職工作,亦要負責整個公司的運營,同時還要平衡好所在公立醫院的時間,確有分身乏術之感。

按照規劃,大家醫聯去年要完成2000萬元的收入,但最終收入不到1000萬元。“主要是因為診所沒有開起來。”孫宏濤坦言,對於要不要開診所他還在猶豫,因為此前他參觀的很多小診所都處於虧損狀態,多數診所開業後至少三年才能實現盈利平衡。目前,孫宏濤更傾向於參股線下醫療機構,一種更穩妥的策略是跟隨大的基金公司做相關投資。“整個醫療市場未來會向醫療集團模式發展,而且必然會走向線下,走向重資產。”不過,孫宏濤表示合適標的很難尋找。

目前,體制外醫生集團代表張強醫生集團已逐步開始自建線下診所。張強在接受健康點採訪時表示,其規劃是在比較大的城市建立一個線下診所,未來仍舊是輕資產發展模式為主。“自建診所可以讓醫生集團的醫生作為一個主要執業點,資源相對集中,標準化程度更高。”

醫生集團的未來

孫宏濤表示,短期內自己仍會留在體制內,他認為一個體制內醫生創業如果能成功對整個醫生群體的意義更大。老百姓的就醫習慣很難改變,很多人仍然要去公立醫院。“像麥當勞一樣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標準化服務,是大家醫聯要做的事。在傳統的醫聯體,大醫院醫生到基層醫聯體工作是被動的,需要用市場化的方法讓醫生主動走出來。”

孫宏濤認為,最優秀的醫生在體制內,要用醫生集團的組織形式,用市場化的機制,鼓勵醫生體制內的醫生逐漸地出來。99%的醫生集團是體制內醫生集團,完全自由執業的體制外醫生集團目前還有難度,因為中國醫生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目前醫生最佳創業模式還是體制內醫生集團。“體制內醫生集團是供給方改革的嘗試。強調要做增量,而不是分已有的蛋糕。”

“未來的路徑還未知,根據現有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暫時留在體制內,等待真正自由執業的時候。”孫宏濤說道,未來,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醫生集團將會走向融合。而且,從大的政策環境來看,醫生自由職業的路徑將會越來越多元化。孫宏濤告訴健康點,目前投資人對於醫生集團依然很看好,但在選擇投資標的上會更加慎重。

張強則表示,體制外醫生集團的限制更少,體制內醫生集團需要處理好與第一執業點的關係,身份問題是他們比較大的挑戰。而體制外醫生集團的挑戰主要在於整個團隊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把握,對自身內部的考驗更多。“我認為未來會有更多醫生走出體制內,但醫生集團短時期內應該會以體制內為主導,體制外為輔這樣一種模式存在。”

-end-

大家醫聯引入遠端心電診療服務商益體康的12導可擕式心電圖機投放給基層醫生使用,基層醫生完成患者的心電採集後,資料自動上傳遠端會診平臺,電腦及移動用戶端均可查看心電記錄,基層醫生可隨時隨地發起遠端會診與專家進行線上即時交流。另一方面,大家醫聯平臺上的專家,通過線上即時會診,解讀心電報告,及時發現危重症病患,引導患者正確就醫。

“這個模式更容易複製。”孫宏濤告訴健康點,大家醫聯的區域遠端心電會診平臺今年將會在更多省市落地。更重要的是,這將成為大家醫聯的一個主要盈利模式:基層醫生每次使用心電圖機向患者收取一定的費用,其中一部分分給醫生,剩下的益體康和大家醫聯分成。患者做動態心電圖一次收費大約100元,靜態心電圖做一次收費20~30元。

此外,大家醫聯還通過合作的方式開拓市場,比如與國藥集團合作,國藥集團在全國的合作醫院成為大家醫聯醫生多點執業的線下場所。同時,大家醫聯與國藥融資租賃公司達成合作,雙方將通過合資、合作、新建及並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藥集團醫療產業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愛康國賓作為大家醫聯的投資方,可以為大家醫聯帶去一定的患者流量。“體檢大約10%的人有看病的需求。假如有500萬體檢流量,就會有50萬就診的需求量。”孫宏濤說道,不久後,大家醫聯在愛康遠端會診中心將在深圳掛牌,“愛康國賓有病人,我們有專家。”專家按照特需門診的號來做服務。

目前,大家醫聯平臺的大部分收入要支付給醫生(收入的85%~90%),平臺本身是不賺錢的,相當於一個半公益的平臺,“去年賠錢,今年將有望實現盈虧平衡。”孫宏濤說道。

發展速度低於預期

“我們的發展速度比預期得要慢。”孫宏濤略有些疲憊地說道。“落地一個項目前,我們要做大量前期調研,想清楚了再去做,不會太冒進。”看得出,醫生出身的孫宏濤在運營層面比較謹慎。

前不久,衛計委發佈鼓勵醫生創業的相關政策,孫宏濤對此很興奮,但對這樣一個利好政策,他有自己的憂慮:“政策比預想中來得還要快,這意味著會有更多人跟我們一起賽跑、競爭,我們要是跑得不夠快,很容易被淘汰。”

大家醫聯的辦公室目前僅有100平米,總共約30名員工。這段時間,孫宏濤仍在為大家醫聯四處物色合適的職業經理人。“我們不缺錢,但是找到合適的人並不容易。”

孫宏濤坦言,此前大家醫聯高薪招聘了相應的運營人才,但後來雙方磨合並不順利。“對創業公司而言,高薪聘請的人多數習慣了成熟大公司的運作模式,有些基礎的一線工作這類人才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雙方的需求匹配有差異,最終不歡而散。”

對孫宏濤而言,醫生出身的他首次創業,其最擅長的亦是與醫療相關的本職工作。孫宏濤名片上的頭銜除了其體制內的身份外,另一層身份即是大家醫聯首席醫療官兼創始人,而公司運營管理是其短板。他迫切需要找到合適的運營合夥人讓公司更快跑起來。眼下,他既要兼顧本職工作,亦要負責整個公司的運營,同時還要平衡好所在公立醫院的時間,確有分身乏術之感。

按照規劃,大家醫聯去年要完成2000萬元的收入,但最終收入不到1000萬元。“主要是因為診所沒有開起來。”孫宏濤坦言,對於要不要開診所他還在猶豫,因為此前他參觀的很多小診所都處於虧損狀態,多數診所開業後至少三年才能實現盈利平衡。目前,孫宏濤更傾向於參股線下醫療機構,一種更穩妥的策略是跟隨大的基金公司做相關投資。“整個醫療市場未來會向醫療集團模式發展,而且必然會走向線下,走向重資產。”不過,孫宏濤表示合適標的很難尋找。

目前,體制外醫生集團代表張強醫生集團已逐步開始自建線下診所。張強在接受健康點採訪時表示,其規劃是在比較大的城市建立一個線下診所,未來仍舊是輕資產發展模式為主。“自建診所可以讓醫生集團的醫生作為一個主要執業點,資源相對集中,標準化程度更高。”

醫生集團的未來

孫宏濤表示,短期內自己仍會留在體制內,他認為一個體制內醫生創業如果能成功對整個醫生群體的意義更大。老百姓的就醫習慣很難改變,很多人仍然要去公立醫院。“像麥當勞一樣為老百姓提供便利的標準化服務,是大家醫聯要做的事。在傳統的醫聯體,大醫院醫生到基層醫聯體工作是被動的,需要用市場化的方法讓醫生主動走出來。”

孫宏濤認為,最優秀的醫生在體制內,要用醫生集團的組織形式,用市場化的機制,鼓勵醫生體制內的醫生逐漸地出來。99%的醫生集團是體制內醫生集團,完全自由執業的體制外醫生集團目前還有難度,因為中國醫生的個人品牌沒有建立起來。目前醫生最佳創業模式還是體制內醫生集團。“體制內醫生集團是供給方改革的嘗試。強調要做增量,而不是分已有的蛋糕。”

“未來的路徑還未知,根據現有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暫時留在體制內,等待真正自由執業的時候。”孫宏濤說道,未來,體制內和體制外的醫生集團將會走向融合。而且,從大的政策環境來看,醫生自由職業的路徑將會越來越多元化。孫宏濤告訴健康點,目前投資人對於醫生集團依然很看好,但在選擇投資標的上會更加慎重。

張強則表示,體制外醫生集團的限制更少,體制內醫生集團需要處理好與第一執業點的關係,身份問題是他們比較大的挑戰。而體制外醫生集團的挑戰主要在於整個團隊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未來趨勢的把握,對自身內部的考驗更多。“我認為未來會有更多醫生走出體制內,但醫生集團短時期內應該會以體制內為主導,體制外為輔這樣一種模式存在。”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