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小芝蘭 我自芬芳——訪北京市豐台區第七小學校校長王莉

豐台區第七小學校校長王莉接受本刊記者採訪

《祖國》記者宋志嬌 周金玉 “蘭”作為四君子之一, 自古以來就為文人雅士所歌頌。

明書畫家孫克弘有詩雲:空谷有佳人, 倏然抱幽獨。 東風時拂之, 香芬遠彌馥。 而坐落于北京市豐台區中心的豐台第七小學校恰似隱在鬧市的一株優雅的芝蘭, 淡淡的、靜靜的吐露著它的幽香。 一步一步走近這所學校, 好像一步一步從喧囂、浮躁走向安然、愜意, 這座走過30年書香歲月的豐台第七小學校, 內斂低調卻又堅定的宣示著它獨特的存在感。 正值豐台七小建校30周年之際, 本刊記者採訪了這座芝蘭園的“園長”王莉女士。

芝蘭潤養:外顯於形, 內化於心

“七小芝蘭, 我自芬芳”, 是這所學校的校訓, 也是每一代七小人的文化之魂所在。 王莉校長形象地將學校比喻為一座“芝蘭園”, 她認為, 學校的師生就是豐台七小這座芝蘭園裡的每一顆花草,

每個人都是獨特又和諧統一的一分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當每一位師生都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 就像每一朵花迎來自己的綻放, 芬芳飄滿, 芝蘭園也會更加美麗和繁盛。

2013年11月, 王莉老師接任了豐台七小的校長。 上任伊始, 她就開始抓准“學校文化建設”這條看不到, 卻又無比重要的一條線, 用這條線將學校整體教育工作串起來, 從而推進學校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行。 學校經過與專業的教育機構合作, 結合學校原有的文化底蘊梳理出學校特有的文化——芝蘭·潤養文化, 並以此深化組合構建學校的文化體系, 完善學校的各項細節措施。 學校嚴格按照芝蘭·潤養文化來打造校園。 環境建設方面,

豐台七小著力打造清新雅致、安靜、乾淨的校園環境, 這一目標用王莉校長的話來說, “許多第一次來我們學校的家長或者教育同行都評價說, 學校給人的第一感覺很安靜, 而現在想要找到這麼一所安靜的學校其實真的很難得, 每當聽到這樣的評價, 我都很開心, 這說明我們的學校環境已經達到‘外顯於行’的目的了。 ”除此之外, 學校還建立了新的音樂、美術、自然和圖書閱覽室等多類學科場所, 通過不斷完善學校硬體設施, 努力為學生們打造豐富多彩而又溫馨舒適的學習環境。

豐台七小“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主題大隊會暨二年級入隊儀式

在“內化於心”方面, 七小也做了很多努力。 為了契合學校精神, 豐台七小創作了自己的校歌《蘭之歌》, 從歌詞的創編、曲風都以蘭文化為主題, 曲調柔和、餘味悠長, 讓學生們在傳唱的同時, 漸漸領會歌詞含義, 懂得七小精神, 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學校;結合培養目標, 學校專門提出“春雨課堂”這一概念, 宣導有教無痕的教育方式,

教法自然, 在老師不慍不火的引導下, 師生和諧共長, 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和素質的綜合提升;結合國家的教育理念和七小的特色教學方式, 在培養優秀的學生方面, 學校制定了一套“七彩芝蘭少年”評價體系, 並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中, 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芝蘭少年”, 為社會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區教委、家長們的支持下, 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七小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 不管是教委、家長還是外界的口碑越來越好。 四年的時間, 這座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學校不僅成為北京市第三批學校文化建設示範校, 還是豐台區績效考核良好校, 肩擔三個市級課題、兩個區級課題和多項校級課題。 學校的區級骨幹教師數量也翻了好幾倍。

芝蘭少年:溫潤優雅,全面發展

結合國家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豐台七小提出了“培養溫潤優雅、全面發展的芝蘭少年”的育人目標,並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德與行的培養上。談及小學教育,王莉校長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接班人,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能很好的融入社會,這樣才能成為祖國發展的棟樑。而小學教育是基礎,在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品行習慣、勞動習慣等,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會受益終生。

“歲月凝香”豐台七小建校三十周年教育教學成果彙報展示。圖為師生共同表演詩詞歌賦

著名教育文化學者王繼華教授說過:“教育的盡頭是文化。”王莉校長期望著每一個從豐台七小走出去的孩子不僅熱愛傳統文化,有著積極探索外界事務的好奇心,還應有著豐台七小獨有的“印記”——能唱一曲優美的校歌,打一套熟練的太極拳,吹一曲動聽的葫蘆絲,寫一手工整的漢字,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成為有內涵,有品位,內心豐富的謙謙君子。“我希望我們豐台七小培養出的都是溫潤優雅,全面發展的芝蘭少年。”王莉校長提到學校的育人目標,面含微笑,眼神堅定而又自信。

學校的區級骨幹教師數量也翻了好幾倍。

芝蘭少年:溫潤優雅,全面發展

結合國家提出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豐台七小提出了“培養溫潤優雅、全面發展的芝蘭少年”的育人目標,並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德與行的培養上。談及小學教育,王莉校長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接班人,具備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能很好的融入社會,這樣才能成為祖國發展的棟樑。而小學教育是基礎,在小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包括學習習慣、品行習慣、勞動習慣等,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會受益終生。

“歲月凝香”豐台七小建校三十周年教育教學成果彙報展示。圖為師生共同表演詩詞歌賦

著名教育文化學者王繼華教授說過:“教育的盡頭是文化。”王莉校長期望著每一個從豐台七小走出去的孩子不僅熱愛傳統文化,有著積極探索外界事務的好奇心,還應有著豐台七小獨有的“印記”——能唱一曲優美的校歌,打一套熟練的太極拳,吹一曲動聽的葫蘆絲,寫一手工整的漢字,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成為有內涵,有品位,內心豐富的謙謙君子。“我希望我們豐台七小培養出的都是溫潤優雅,全面發展的芝蘭少年。”王莉校長提到學校的育人目標,面含微笑,眼神堅定而又自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