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瑞敏點贊的互聯工廠湧現出一個發明大王

《暴雪將至》是中國青年導演董越的第一部作品, 上映一周好評不斷。 影片故事講到最後, 一堆工人聚在遠處, 望著曾經輝煌的工廠爆破,

與怎麼也發動不起來的大巴車, 全片在壓抑的色調中進入結尾。

看完電影的第二天, 記者來到了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 明亮潔淨的廠房、自動化的生產線、隨處可見的創新展示……與前一天電影中轟然倒塌的工廠片段相比, 在腦海中的畫面對比格外強烈。

聽說這裡有一位自動打包機的創意提出者, 靈感來源是烘焙中常見的和麵機。 做麵點用的和麵機與工業包裝用的打包機, 怎麼看都不搭的兩樣物品, 是如何產生聯繫的呢?

工廠的明星創客展示屏排成一線, 展示著人人創新的氛圍

382個一線工人裡的趙宇

趙宇2004年入職海爾, 今年是他在海爾中央空調工作的第13年。 一開始他是做焊接工種, 2006年當班長後, 負責的多了, 要學的內容也多了, 現在, 中央空調生產線上所有的工種都能操作。

現在趙宇是風冷模組線的線長, 生產線提效、員工流失率和用戶回饋都是他要關心的問題。 在他管理的線體上, 員工抱怨最多的就是產品打包操作相關, 中央空調機組體積較大,

採取人工包裝外膜形式, 一台機組傳到打包工序後, 需要先把機組用叉車搬運到地上, 然後工人以機器為中心拿著包裝膜跑約30圈, 打包完畢後再用叉車放到線下, 打包一台機組至少要20分鐘。 趙宇也體驗過這個工位, 為了不影響效率, 轉圈跑的速度就要跟上:“轉得快了就發暈, 兩眼冒金星, 走路都晃。 ”

趙宇統計過, 在他負責的線體裡, 打包工序的流失率是最高的, 三四個月就要換人。 除了體力消耗上的問題, 趙宇也接到過用戶對包裝的投訴:由於人工打包的力度全靠打包人的力氣, 每一圈用的“勁兒”也不統一, 這樣打包的產品在運輸途中只要被風吹動, 包裝就有鬆動跡象。 使用者接到產品, 首先看的就是包裝, 第一印象分直接扣掉。

2015年, 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的建設立項, 專案組向員工徵集工作中的痛點, 趙宇立即提出用機器替代人工打包的需求。

創意提出者趙宇(左)、專案組薑立磊(右)與自動打包機

專案組8個成員裡的姜立磊

專案組成員姜立磊接到需求, 歸類為設備改善類後,

就與提供設備的資源方進行方案設計。 一開始, 打包機的雛形是以機組為中心, 讓機組在託盤上自轉, 經過測試後, 發現機組自己轉圈的方案要經過二次搬運, 打斷全流程運轉的生產線, 而且由於中央空調的機組重量大, 轉動機組需要大量動能, 浪費能源, 雖然解決了機器代人但效果不理想。

正當方案遇到瓶頸時, 趙宇想起使用和麵機的場景, 提出把工人繞圈跑的動作與和麵機機軸圍繞攪拌缸轉動的工作原理結合。 最終打包機的運作原理為機組固定在生產線, 靠上方“手臂”圍繞機組轉圈操作。 確定打包機運作基本方案後, 在設備調試階段, 薑立磊和趙宇還對軸體上用料的重量、加熱塑封環節進行了改善。 2016年10月27日,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竣工,打包機正式上線開工,當機組運送到打包工序後,5分鐘即可完成自動包裝。

工廠建成後,項目組分散到各個對應的環節中,姜立磊成為生產技術工程師,繼續為員工提出來的需求服務。“不是說建完新工廠就萬事大吉了,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生產服務,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

趙宇和薑立磊的小微主楊偉欣

除了趙宇的打包機,中央空調建設專案組通過收集的200多條員工需求,梳理出製造工藝、機器設備、品質改善等不同類別的反覆運算需求,並創新性通過虛擬模擬的3D技術預先進行模擬工廠佈局,演練實際操作,排除不合理運行的設計。在投產至今的1年多時間裡,工廠沒有進行過生產線佈局的改動,這都是通過一線員工痛點改善與事前算贏的成果。

據中央互聯工廠小微主楊偉欣介紹,工廠要營造的就是全員創新的氛圍,像趙宇這樣提出創新想法的員工有很多。除了互聯工廠建設時的改進,現在工廠以周為單位,進行關於品質、成本、6S、效率四個主題的創新分享會,並以月為單位做評比,通過排名進行物質激勵,不斷優化生產流程。

“大家開玩笑說,通過全員創新把線體改善之後,實際上就是把工廠全流程加了動力。”楊偉欣說道。每個月舉辦的小型創新評比會,是全員互相學習的交流會,也是調動大家積極性的推進會,評分高的員工就會在創新展示區有顯示,分數最高的即為擂主,接受下一輪“挑戰”。

除此之外,走在中央空調互聯工廠中,還能時時感受到工廠對員工的關懷。員工晴雨錶展示了員工當天的心情,如果員工在晴雨錶上貼的不是笑臉,當值線長會和員工進行交流,如果是因為身體不適或家庭原因,就及時安排休假,保障工人和產品的安全狀態;如果員工表現優秀,工廠會給員工的家人通話,表彰員工的成績,讓家人同享這份榮譽感……問起這些舉措的原因,楊偉欣總結:“不管是互聯工廠還是機器代人,實際上工人永遠是工廠核心。”

每個月,員工們向月度擂主發起挑戰

“趙宇們”的創新與張瑞敏眼中“人的價值”

問起趙宇在工作上的創新數量時,他直言想不起來了:“沒具體統計,最近提出的創新就是上周,我提了個有關接線的品質創新。”在接線過程中,有紅白黑三種不同顏色的電線,由於機組型號不同,接線順序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分,如果接錯順序,就會導致燒壞機器。這次趙宇的改良,是將電線的長度改變,順時針的時候紅線短黑線長,逆時針的時候紅線長黑線短,這樣如果方向錯了,電線的長度會直接告訴操作員工,這個順序是錯的。“不實踐就遇不到問題,遇到問題,就想怎麼方便怎麼去幹。”談到創新的初衷,趙宇說道。

除了趙宇,互聯工廠裡還湧現出許多熱愛創新的員工,走在互聯工廠,隨處可見的標語、明星創客展示屏、創新成果展示區,展示著工廠裡人人創新的氛圍。

2017年9月,張瑞敏在視察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時,對工廠體現出的“人的價值”進行了肯定。看到員工們的創新展示區,張瑞敏說:“機器換人只是解決效率問題,但是把工人真正變成創客,再創造用戶價值才是核心和本質。互聯工廠提供的不是高效率產品,而是提供解決方案。這個真是體現了互聯工廠精髓。我們叫互聯工廠,互聯的是用戶。”

在張瑞敏看來,如果只是機器換人,而不是人與人之間,有“人的價值”的體現,那就還是停留在資訊化為主的工業3.0時代。這其中“人的價值”分為兩部分,一是員工的價值,二是用戶的價值,結合起來,就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基礎所在——把用戶需求與員工創造價值連接在一起。在海爾提供的有創新基因的土壤上,每一位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發揮,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提升,為用戶提供解決需求的能力也相應增長,最終的目標,就是在邁進物聯網的同時,率先實現為用戶定制美好生活解決方案的願景。

文章源自海爾集團公眾號

2016年10月27日,中央空調互聯工廠竣工,打包機正式上線開工,當機組運送到打包工序後,5分鐘即可完成自動包裝。

工廠建成後,項目組分散到各個對應的環節中,姜立磊成為生產技術工程師,繼續為員工提出來的需求服務。“不是說建完新工廠就萬事大吉了,我們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生產服務,提升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

趙宇和薑立磊的小微主楊偉欣

除了趙宇的打包機,中央空調建設專案組通過收集的200多條員工需求,梳理出製造工藝、機器設備、品質改善等不同類別的反覆運算需求,並創新性通過虛擬模擬的3D技術預先進行模擬工廠佈局,演練實際操作,排除不合理運行的設計。在投產至今的1年多時間裡,工廠沒有進行過生產線佈局的改動,這都是通過一線員工痛點改善與事前算贏的成果。

據中央互聯工廠小微主楊偉欣介紹,工廠要營造的就是全員創新的氛圍,像趙宇這樣提出創新想法的員工有很多。除了互聯工廠建設時的改進,現在工廠以周為單位,進行關於品質、成本、6S、效率四個主題的創新分享會,並以月為單位做評比,通過排名進行物質激勵,不斷優化生產流程。

“大家開玩笑說,通過全員創新把線體改善之後,實際上就是把工廠全流程加了動力。”楊偉欣說道。每個月舉辦的小型創新評比會,是全員互相學習的交流會,也是調動大家積極性的推進會,評分高的員工就會在創新展示區有顯示,分數最高的即為擂主,接受下一輪“挑戰”。

除此之外,走在中央空調互聯工廠中,還能時時感受到工廠對員工的關懷。員工晴雨錶展示了員工當天的心情,如果員工在晴雨錶上貼的不是笑臉,當值線長會和員工進行交流,如果是因為身體不適或家庭原因,就及時安排休假,保障工人和產品的安全狀態;如果員工表現優秀,工廠會給員工的家人通話,表彰員工的成績,讓家人同享這份榮譽感……問起這些舉措的原因,楊偉欣總結:“不管是互聯工廠還是機器代人,實際上工人永遠是工廠核心。”

每個月,員工們向月度擂主發起挑戰

“趙宇們”的創新與張瑞敏眼中“人的價值”

問起趙宇在工作上的創新數量時,他直言想不起來了:“沒具體統計,最近提出的創新就是上周,我提了個有關接線的品質創新。”在接線過程中,有紅白黑三種不同顏色的電線,由於機組型號不同,接線順序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分,如果接錯順序,就會導致燒壞機器。這次趙宇的改良,是將電線的長度改變,順時針的時候紅線短黑線長,逆時針的時候紅線長黑線短,這樣如果方向錯了,電線的長度會直接告訴操作員工,這個順序是錯的。“不實踐就遇不到問題,遇到問題,就想怎麼方便怎麼去幹。”談到創新的初衷,趙宇說道。

除了趙宇,互聯工廠裡還湧現出許多熱愛創新的員工,走在互聯工廠,隨處可見的標語、明星創客展示屏、創新成果展示區,展示著工廠裡人人創新的氛圍。

2017年9月,張瑞敏在視察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時,對工廠體現出的“人的價值”進行了肯定。看到員工們的創新展示區,張瑞敏說:“機器換人只是解決效率問題,但是把工人真正變成創客,再創造用戶價值才是核心和本質。互聯工廠提供的不是高效率產品,而是提供解決方案。這個真是體現了互聯工廠精髓。我們叫互聯工廠,互聯的是用戶。”

在張瑞敏看來,如果只是機器換人,而不是人與人之間,有“人的價值”的體現,那就還是停留在資訊化為主的工業3.0時代。這其中“人的價值”分為兩部分,一是員工的價值,二是用戶的價值,結合起來,就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的基礎所在——把用戶需求與員工創造價值連接在一起。在海爾提供的有創新基因的土壤上,每一位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發揮,員工的個人價值得到提升,為用戶提供解決需求的能力也相應增長,最終的目標,就是在邁進物聯網的同時,率先實現為用戶定制美好生活解決方案的願景。

文章源自海爾集團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