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萊陽農村版的“感恩節”故事,有一棵大槐樹是見證

今天是11月份的第4個星期四, 是北美的“感恩節”。 關於感恩節的來歷,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瞭解, 17世紀初, 剛剛來到北美大陸的一批英國移民, 在新環境中遇到生活困難, 最後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幫助下, 終於適應, 並且迎來豐收。 移民因此設立這個節日, 為感恩上帝, 同時也為表達對印第安人的謝意。 簡單概括的話, 大概就是, 一群外來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得到了原來住戶的幫助, 順利在當地落腳。

如果按照這個模式對照的話, 膠東半島上有個村子的歷史, 跟“感恩節”的經歷有異曲同工之處。 這個村子,

就是萊陽市萬第鎮的胡留村。 胡留村位於萊陽市的東部, 距離海陽發城鎮不遠, 五龍河第一大支流富水河從村旁流過。

(胡留村附近的富水河)

與某家莊、某家夼等膠東常見村名相比, 胡留這個村名略微有些“怪”。 從字面上, 胡可以理解為胡姓, 留一般解釋為留下,

連起來是“胡姓留下”, 這是什麼意思呢?

萊陽地名資料當中, 關於胡留村的記載, 提供了一種解釋是:“明初胡姓兄弟三人從此路過, 其中一人留此建村, 取名胡留。 ”

(胡留村街景)

不過, 筆者打聽村裡一位70歲的老人時, 他卻講述了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

這位老人姓孫, 他說孫姓的祖先來自棲霞的羅圈村, 後來向萊陽方向遷徙, 走到富水河畔的時候, 受到了已經住在這裡的胡姓人家的熱情招待。 孫姓祖先對這裡的風土人情很是喜歡, 於是就留在了這裡。 為了紀念胡姓人的熱情, 孫姓提議將村名定為“胡留”, 被胡姓人留下來的意思。

這兩個版本的故事, 到底哪個更確切?現在已經無法考證, 或許只有胡留村內的一棵大槐樹是那段歷史的見證者。 那棵大槐樹就在胡留村的中心位置, 樹幹已經空了, 樹枝也脫落了不少, 村民們都說不上它的具體年齡, 有種說法是建村時就有, 從洪武年間算起, 已經超過600年的時間。

時光荏苒, 人雖然換了一代又一代, 但萊陽淳樸的民風卻一直保持了下來。 如果到萊陽農村做客的話, 當地農民招待你的熱情, 或許跟當年胡姓人家一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