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脫貧大決戰》任魯豫探訪渠首群眾再起航謀發家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浩蕩煙波八百里、素有“小太平洋”之稱的丹江口水庫, 鑲嵌在南陽淅川的群山叢裡, 靜靜躺在水天一色的碧藍之中, 這是為京津冀準備的一湖清水。 河南淅川縣, 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為了給中線調水工程讓土留地, 為了讓京津冀人喝上丹江水, 從2008年底開始, 淅川縣36.7萬人背井離鄉, 百姓先後7次大遷移, 萬人遠離故土。 他們以舍小家為大家的行動,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史冊上寫下感人肺腑的篇章。 如今, 南水抵達京津, 而移民縣的發展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三十年過去了, 在“精准扶貧”政策扶持下, 今天的淅川變成了什麼樣呢?

由君樂寶奶粉愛心支持的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第二季“千企幫千村”, 河南籍新聞主播、央視著名主持人任魯豫擔任特約記者深入到南水北調渠首淅川, 瞭解當地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活變化,

親身體驗脫貧農民的幸福生活。

◆種下金銀花, 豐收換金銀

在九重鎮唐王橋村河南福森集團的金銀花種植基地, 貧困戶陶煥榮正在田間對金銀花剪枝。 任魯豫走進田間, 和陶煥榮拉起了家常。 交談中, 魯豫瞭解到, 53歲的陶煥榮丈夫中風, 2016年離開人世。 多年來, 陶煥榮獨力支撐起這個家庭, 為了給丈夫治病, 家裡曾經債臺高築。

隨著精准扶貧“千企幫千村”政策的出臺, 陶煥榮靠和當地企業聯合, 種植金銀花, 逐漸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現在我們自己家流轉有七八畝地, 一畝地600多元。 今年又包了二三十畝地, 花期光摘花就有萬把塊錢收入, 加上平時的管理費, 一年下來有個三萬元左右。 ”談到現在的生活, 久經滄桑的陶煥榮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看到繁忙的父老鄉親, 任魯豫也想體驗一下老鄉們的工作。 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 任魯豫拿起藥剪, 也學著給金銀花剪起了枝條。

離開田地, 進到村裡, 看到兩邊成排的兩層小洋樓, 附近也停靠了不少小汽車,

任魯豫不住地感慨這裡的村民生活好, 奔了小康。

村民杜傳紅介紹說, 附近都是山地, 過去種小麥玉米, 地薄收成低, 一年到頭就夠化肥錢, 逢年過節出門辦事要借錢, 成年吃紅薯、酸菜。 在福森的幫扶下, 採用“公司+基地+農戶”這種模式, 發展金銀花種植後,

村民生活大變樣, 600多戶大都住著二層小洋樓, 五分之一的家庭有小汽車。

給村民帶來幸福生活的金銀花究竟怎麼種?唐王橋村的今天到底啥面貌?11月22日21:15, 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 讓我們跟隨魯豫, 一起去看看。

◆以前辛苦打魚討生活, 現在愜意打魚成遊覽

當天下午, 任魯豫來到福森集團丹江大觀苑, 和村民王新志一塊打魚, 體驗淅川人以前的生活。 王新志告訴任魯豫, 過去漁民打魚辛苦, 還很危險, 風吹日曬, 有時還要深夜打魚, 湖上水況複雜, 經常出現落水事故。 “不過現在好了, 過去打魚是我們傳統的生存方式, 現在成了一種回憶, 一項帶遊客體驗的項目。 ”王新志說。

黃昏時分,王新志邀請任魯豫到家品嘗丹江魚。聊起淅川當年幾十萬人的移民故事,講到淅川人為南水北調做的貢獻,王新志一度哽咽。為了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產業,庫區的居民把土地流轉給福森集團建設丹江大觀苑。王新志告訴魯豫,他們家是較早流轉土地的農戶,園區檢票口的地就是他家的。最開始也有疑慮,流轉了地自己吃啥,現在算是嘗到了甜頭。“我們的農家樂搞起來,加上做保潔的工資,一年收入十來萬。”

任魯豫和攝製組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庫區、深入農戶家裡,觀看了村民土地流轉動員,體驗了精准扶貧人員現場辦公,參加了扶貧企業的招聘會。淅川人民舍小家為大家,通過因地制宜,找到綠色生態發展的路子,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脫貧精神,讓魯豫深受感動,讓攝製組感到震撼。

◆昨天舍小家顧大家,今天脫貧致富大變化

南陽是河南省貧困村最多的地方,除了政府的政策舉措和高效落實,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幫扶。在南陽市社旗縣,共有184家民營企業,對全縣143個貧困村、重點村或者貧困人口相對比較多的村,進行對口幫扶。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技術培訓、公益捐贈的方式,已帶動一萬三四千的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

圍繞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兩大關鍵,南陽市因地因企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利民利己接地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車間的扶貧模式。目前全市共有220家企業投資產業扶貧專案240個,投資總額11.74億元,419家企業安置就業脫貧人口6613人。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百姓。“昨天舍小家顧大家,今天脫貧致富大變化”,質樸擔當的庫區移民臉上的笑容多了,生活更幸福了。

移民前後,庫區群眾的生活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魯豫體驗曾經的漁民生活會有怎樣的感慨?11月22日晚21:15,由君樂寶奶粉愛心支持的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一起瞭解淅川“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工作,走進脫貧群眾豐滿、真實、多元的真實畫卷,感受渠首人民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精氣神。

視頻載入中...

黃昏時分,王新志邀請任魯豫到家品嘗丹江魚。聊起淅川當年幾十萬人的移民故事,講到淅川人為南水北調做的貢獻,王新志一度哽咽。為了因地制宜,發展旅遊產業,庫區的居民把土地流轉給福森集團建設丹江大觀苑。王新志告訴魯豫,他們家是較早流轉土地的農戶,園區檢票口的地就是他家的。最開始也有疑慮,流轉了地自己吃啥,現在算是嘗到了甜頭。“我們的農家樂搞起來,加上做保潔的工資,一年收入十來萬。”

任魯豫和攝製組深入田間地頭、深入庫區、深入農戶家裡,觀看了村民土地流轉動員,體驗了精准扶貧人員現場辦公,參加了扶貧企業的招聘會。淅川人民舍小家為大家,通過因地制宜,找到綠色生態發展的路子,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脫貧精神,讓魯豫深受感動,讓攝製組感到震撼。

◆昨天舍小家顧大家,今天脫貧致富大變化

南陽是河南省貧困村最多的地方,除了政府的政策舉措和高效落實,更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幫扶。在南陽市社旗縣,共有184家民營企業,對全縣143個貧困村、重點村或者貧困人口相對比較多的村,進行對口幫扶。通過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技術培訓、公益捐贈的方式,已帶動一萬三四千的貧困群眾實現了增收。

圍繞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兩大關鍵,南陽市因地因企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利民利己接地氣,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車間的扶貧模式。目前全市共有220家企業投資產業扶貧專案240個,投資總額11.74億元,419家企業安置就業脫貧人口6613人。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百姓。“昨天舍小家顧大家,今天脫貧致富大變化”,質樸擔當的庫區移民臉上的笑容多了,生活更幸福了。

移民前後,庫區群眾的生活發生了怎樣巨大的變化?魯豫體驗曾經的漁民生活會有怎樣的感慨?11月22日晚21:15,由君樂寶奶粉愛心支持的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一起瞭解淅川“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工作,走進脫貧群眾豐滿、真實、多元的真實畫卷,感受渠首人民脫貧攻堅道路上的精氣神。

視頻載入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