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朕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閑

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即清世祖, 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 年號順治, 在位十八年。 宿根深厚, 天資聰穎, 大至治國安邦, 小至詩文書法等世間法卓有成就。

順治皇帝篤信佛法, 個人精進參禪, 與玉琳國師的往來, 在歷史上傳為美談。 數度想出家未成, 著名的《贊僧詩》, 表達了他對出世修道的欣羡。

順治十幾歲的時候就善根萌發, 于萬機之暇探訪善知識, 隨喜各道場。 二十餘歲的時候就驚覺世間無常, 皈心佛教。 他虛懷好學, 念切生死, 在座右大書"莫到老來方覺道, 孤墳盡是少年人"。 其向道之勇猛, 為一般人所不及。 他曾以開國大帝之尊, 先後延請憨璞聰和尚, 玄水杲、玉琳通秀(玉琳國師)、天童道文 諸師入京說法, 每次相見握手溫顏, 情逾師友。 玉琳禪師上堂說法:"帝必躬行禮請, 親臨聽法;下座後, 複親至西苑萬善殿禪師住處謝法。 "

清世祖夙具善根, 又經儒、佛思想熏習, 頗具仁愛之心。 當他聽說民間重男輕女, 時淹女嬰, 是因為百姓貧窮, 難辦嫁資時, 即傳敕"婚嫁不受禮聘", "溺嬰獲罪", 有效地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順治自幼極節儉、極樸素。 "衣服要侍從請浣, 否則終年不換"。 帝指青袍和履對師曰:"出見群臣, 不好意思,

服此妝個體面;若在宮中則布鞋布襪矣;就是這靴子也不穿。 "又舉腰帶曰:"此帶亦系了五年", "師細看, 已破損"。 所以禪師就讚歎:"我皇惜福, 大禹也只便如此啊!"。 順治時萌出思想。 他自己講, "朕前生的確是僧, 今生每常到寺, 則低回不能去"。 又說:"財寶妻孥, 人生最貪戀放不下, 朕于財寶固不在意中, 即妻孥, 亦覺風雲聚散, 沒甚關情。 若非皇太后一人掛念, 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 "

順治十五年, 玉琳禪師到京, 聽說自己的弟子森道座為帝剃髮, 就命眾人集薪燒森, 帝知道後, 才答應蓄髮。 帝寫了《贊僧詩》。 該詩是其嚮往出家生活的寫照, 懇切感人, 詩曰: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身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閑。 來時糊塗去時迷, 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時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 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 何日清閒誰得知; 若能了達僧家事, 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 無牽無掛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宿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披搭如來三等衣。 金烏玉兔東複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黃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只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落在帝皇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