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0年代人的記憶和鄉愁,在農村很常見的東西,吃了還不能喝茶

故鄉 攝影 /老黑

基本上, 我屬於沒有什麼追求的人, 吃飽穿暖, 知足常樂;沒起過“世界那麼大, 我想去看看”的念頭。 世界那麼大, 根本看不過來。

這是一種遺憾。 就我看來, 遺憾和孤獨, 都是人生的本質。 不管你選擇什麼、怎麼做, 都會有遺憾;不管身邊多麼熱鬧, 始終孤獨。

故鄉, 隨處可見的雲南報春 攝影 /老黑

就這麼一個人, 卻陰差陽錯輾轉各地, 四處流竄。 “如果不出去走走, 你會以為這就是世界!”在外漂泊的日子裡,

見到的很多人和事, 顛覆了我固有的習慣和看法。 比如紅薯葉、南瓜尖, 老家用來喂豬的, 挑食的豬還沒心情吃。 人只有在萬不得已的時候, 才會將就一頓。 可是在城裡, 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故鄉的柿子 攝影 /老黑

故鄉一角 攝影 /老黑

我經常說自己“山豬吃不來細糠”, 是調侃, 也是實情。 第一次見人嘎嘣脆的吃柿子的時候, 就嚇了我一跳。 柿子怎麼可以這麼吃呢?不是得等它熟了軟了才能吃嗎?畢竟, 柿子得找軟的捏啊。

圖據網路, 吳峰 作品《柿子與青花瓷》

在我的記憶裡, 柿子是一種讓人愛恨交加的東西。

愛是理所當然。 我們這個年紀的山裡人, 成長環境很差, 小時候沒什麼零食。 房前屋後的桃子、李子、板栗、核桃、梨, 地裡的黃瓜和沒有“背包”的玉米杆, 還有柿子, 都是我們解饞和滿足口福的東西。

故鄉·柿子·孩童 攝影 /老黑

一年四季, 柿子的葉子、花朵、樹幹和果, 陪伴我們一起成長。 用葉子縫包玩, 用花朵做花環, 用樹枝玩樂, 用果子哄嘴。 小夥伴上躥下跳, 或者在橫伸出去的枝椏上, 栓兩根繩子, 加一塊木板, 就成了秋千。 我們可以玩很久。

故鄉的柿子樹 攝影 /老黑

故鄉的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恨也顯而易見。我們這個年紀的山裡人,沒有什麼零食,柿子是其中一種。家鄉的柿子,由於品種的原因,不能生吃。只有等它熟透了,或者捂(這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活),才能吃,不然就很澀。吃完澀柿子,好像有人用繩子拴住了你的舌頭。

摘得兩籃柿子 攝影 /老黑

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更多的恨,來自在柿子樹上玩耍的時候,給我們造成的傷害。比如蕩著秋千,就把人丟出去了。還有上樹的時候,小夥伴們互相幫忙,你推我拉,上去輕而易舉,怎麼下來是個大問題。

陰雨村莊 攝影 /老黑

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雙手抱樹,往下梭(雲南方言,相當於滑)。上樹下河的年代,我們都穿開襠褲,有時甚至光屁股。“梭”下來就快了,到地上的時候,胸口、大腿內側、雙臂,磨得通紅。不幸的小火把,中了毛毛蟲的毒,小小年紀,小雞雞腫得大大的;我們還沒心沒肺的笑。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攝影 /老黑

這麼多年四處漂泊之後,我開始懷念這些讓我又愛又恨的柿子。故鄉的柿子裡,全是童年的味道。

故鄉情愫 攝影 /老黑

那個年代,柿子其實是好東西。給我們提供娛樂項目,解饞、果腹。柿子變黃的季節,葉子落光了,黃橙橙、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樹上。放學回家,約著夥伴,去摘柿子。家鄉的柿子,只要黃了,其實也可以吃,口感翠甜,只是太澀,舌頭總是被栓住,感覺怪怪的。

綠色的柿子 攝影 /老黑

樹上自然成熟的柿子,不多。我們得爬到柿子樹最高的地方,找那些被鳥和松鼠啃過的柿子。在自然法則裡,各有各的套路,小鳥和松樹知道哪些柿子熟了,可以吃;我們卻不知道。儘管後來有了識別成熟柿子的經驗,也是靠小鳥吃柿得到的啟發。

故鄉的鳥 攝影 /老黑

有經驗就好辦了,我們找那些向陽的,顏色更黃、更紅,甚至有點透亮的柿子。摘下來,一掰兩半,往嘴裡塞。我們也折騰柿子,把它放在手心裡,來回揉捏,直到柿肉爛了,變成汁。找段秸稈當吸管,開喝天然果汁。吸完了汁,吹口氣,柿子又鼓了起來。有時給空了的柿子灌滿水,送給別的小夥伴,對方一接,就是“一手好濕”。

故鄉·村莊·柿子 攝影 /老黑

作為父母,眼看柿子黃了,也會有所準備。見我們上樹,就吩咐我們多摘幾個,說“捂扒”了給我們吃。“捂柿子”是有講究的,需要一種名叫“多依”的野果。這個好辦,他們在外出勞作的時候,順手摘回來,和柿子放在一起,密封;三五天就“捂扒”了。

故鄉的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父母知道,我們就是饞,等柿子都成熟或“捂扒”的時候,吃不了幾個。吃的時候,父母還不忘告誡,吃了柿子,不能喝茶。問及原因,也說不出之所以然,只是說老人家有口語,“茶防柿,蜜防蔥”,這就是經驗吧。

故鄉·柿子·老屋 攝影 /老黑

為了便於保存,長輩們會把柿子做成柿餅。母親忙完農事,就曬著太陽,有時坐在火塘邊,給柿子削皮,一圈圈的放在簸箕、籃篩裡,晾曬。削下來的柿皮和削了皮的柿子,曬乾了,都是我們的零食。

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陽光很好的日子裡,母親把削過的柿子拿出來,翻曬、擠壓、按捏,把圓鼓鼓的柿子,做成柿餅。有時我們也會幫倒忙,學著母親,捏柿餅,可惜掌握不好技巧,控制不好力道,用力過猛,柿餅就破了,流出的柿汁,糊得滿手都是。

故鄉,村莊即景 攝影 /老黑

做好了柿餅疊起來,找幾根稻草,捆成串;我們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解饞。不過吃柿餅是個體力活,遇到小孩換牙的時候,硬邦邦的柿餅,很難啃。柿餅還有另外的用處,親友結婚的時候,柿餅身負事事如意的重任,和核桃、花生、瓜子等等,成為“果碟”,見證新人大婚。

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因為物質匱乏,小時候就是很饞。現在時代變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改善。有錢了就蓋新房,蓋平頂房;像比賽似的,你蓋我蓋大家蓋。小朋友們的童年味道,不是改善了一星半點,他們有了自己的零花錢,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吃多少有多少。

煙雨故鄉 攝影 /老黑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伴隨我們成長的柿子,樹幹還在,每年依然碩果累累,小朋友們已經沒興趣。小鳥、松鼠可以安心了,在樹上,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沒人會從它們嘴裡奪食。隨著老人逐漸離世,新一代的父母,沒有閒情也沒有必要做柿餅了。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故鄉·偶遇 攝影 /老黑

我們美好的童年,都被自己的童年毀掉了,柿子、柿餅,成為記憶。新一代童年幸福了,終於吃上垃圾食品,那些不知廠家、不知產地、不知產期的零食,在鄉下橫行。價格倒也便宜,五毛、一塊的,孩子們就可以高興很久。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只是吃多了這些東西,正餐的時候小孩子不怎麼吃飯。過了飯點,餓了,又去買零食。如此迴圈。於是,隔三差五,發燒、感冒,這不可怕,交通方便,兜裡有錢,送到醫院,輸液三天,然後,藥到病除。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想必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和感受,或許你也時常尋找鄉愁,回味童年,可始終找不到那種熟悉的味道,親切的感覺。

老屋頂·黃柿子 攝影 /老黑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一種占地很廣、生長緩慢,一年一季、價格低廉的柿子,不再稀奇,能挖就挖,該砍則砍。

故鄉·晨霧中的紅柿子 攝影 /老黑

遠眺故鄉 攝影 /老黑

村裡的柿子樹還在,可是,故鄉的柿子,童年的味道,已經一去不回。你懷念它嗎?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沒有故鄉的人尋找天堂;在瓦怒蔔,你也許能找到一些感覺。

好大一棵樹 攝影 /老黑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於作者老黑】

雲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創始人,獨立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體人。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騰訊、鳳凰、百度號、微信公眾號原創作者;搜狐認證金牌作者,樂途旅遊專欄作家,新浪認證旅遊博主、頭條文章作者,大魚號能量創作者;中國國家地理資深會員,#大理·老黑影像機構# 創始人、負責人。喜歡飲酒、作樂,遊走、拍照,讀書、寫字、吃茶、吼歌;現居大理。所有媒體平臺,都叫:老黑影像志。

【 老黑影像志 】

一個人的傳媒機構 | 關於美好生活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故鄉的柿子樹 攝影 /老黑

故鄉的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恨也顯而易見。我們這個年紀的山裡人,沒有什麼零食,柿子是其中一種。家鄉的柿子,由於品種的原因,不能生吃。只有等它熟透了,或者捂(這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活),才能吃,不然就很澀。吃完澀柿子,好像有人用繩子拴住了你的舌頭。

摘得兩籃柿子 攝影 /老黑

這些其實都是次要的。更多的恨,來自在柿子樹上玩耍的時候,給我們造成的傷害。比如蕩著秋千,就把人丟出去了。還有上樹的時候,小夥伴們互相幫忙,你推我拉,上去輕而易舉,怎麼下來是個大問題。

陰雨村莊 攝影 /老黑

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雙手抱樹,往下梭(雲南方言,相當於滑)。上樹下河的年代,我們都穿開襠褲,有時甚至光屁股。“梭”下來就快了,到地上的時候,胸口、大腿內側、雙臂,磨得通紅。不幸的小火把,中了毛毛蟲的毒,小小年紀,小雞雞腫得大大的;我們還沒心沒肺的笑。

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攝影 /老黑

這麼多年四處漂泊之後,我開始懷念這些讓我又愛又恨的柿子。故鄉的柿子裡,全是童年的味道。

故鄉情愫 攝影 /老黑

那個年代,柿子其實是好東西。給我們提供娛樂項目,解饞、果腹。柿子變黃的季節,葉子落光了,黃橙橙、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樹上。放學回家,約著夥伴,去摘柿子。家鄉的柿子,只要黃了,其實也可以吃,口感翠甜,只是太澀,舌頭總是被栓住,感覺怪怪的。

綠色的柿子 攝影 /老黑

樹上自然成熟的柿子,不多。我們得爬到柿子樹最高的地方,找那些被鳥和松鼠啃過的柿子。在自然法則裡,各有各的套路,小鳥和松樹知道哪些柿子熟了,可以吃;我們卻不知道。儘管後來有了識別成熟柿子的經驗,也是靠小鳥吃柿得到的啟發。

故鄉的鳥 攝影 /老黑

有經驗就好辦了,我們找那些向陽的,顏色更黃、更紅,甚至有點透亮的柿子。摘下來,一掰兩半,往嘴裡塞。我們也折騰柿子,把它放在手心裡,來回揉捏,直到柿肉爛了,變成汁。找段秸稈當吸管,開喝天然果汁。吸完了汁,吹口氣,柿子又鼓了起來。有時給空了的柿子灌滿水,送給別的小夥伴,對方一接,就是“一手好濕”。

故鄉·村莊·柿子 攝影 /老黑

作為父母,眼看柿子黃了,也會有所準備。見我們上樹,就吩咐我們多摘幾個,說“捂扒”了給我們吃。“捂柿子”是有講究的,需要一種名叫“多依”的野果。這個好辦,他們在外出勞作的時候,順手摘回來,和柿子放在一起,密封;三五天就“捂扒”了。

故鄉的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父母知道,我們就是饞,等柿子都成熟或“捂扒”的時候,吃不了幾個。吃的時候,父母還不忘告誡,吃了柿子,不能喝茶。問及原因,也說不出之所以然,只是說老人家有口語,“茶防柿,蜜防蔥”,這就是經驗吧。

故鄉·柿子·老屋 攝影 /老黑

為了便於保存,長輩們會把柿子做成柿餅。母親忙完農事,就曬著太陽,有時坐在火塘邊,給柿子削皮,一圈圈的放在簸箕、籃篩裡,晾曬。削下來的柿皮和削了皮的柿子,曬乾了,都是我們的零食。

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陽光很好的日子裡,母親把削過的柿子拿出來,翻曬、擠壓、按捏,把圓鼓鼓的柿子,做成柿餅。有時我們也會幫倒忙,學著母親,捏柿餅,可惜掌握不好技巧,控制不好力道,用力過猛,柿餅就破了,流出的柿汁,糊得滿手都是。

故鄉,村莊即景 攝影 /老黑

做好了柿餅疊起來,找幾根稻草,捆成串;我們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解饞。不過吃柿餅是個體力活,遇到小孩換牙的時候,硬邦邦的柿餅,很難啃。柿餅還有另外的用處,親友結婚的時候,柿餅身負事事如意的重任,和核桃、花生、瓜子等等,成為“果碟”,見證新人大婚。

柿子黃了 攝影 /老黑

因為物質匱乏,小時候就是很饞。現在時代變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有了很大改善。有錢了就蓋新房,蓋平頂房;像比賽似的,你蓋我蓋大家蓋。小朋友們的童年味道,不是改善了一星半點,他們有了自己的零花錢,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吃多少有多少。

煙雨故鄉 攝影 /老黑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伴隨我們成長的柿子,樹幹還在,每年依然碩果累累,小朋友們已經沒興趣。小鳥、松鼠可以安心了,在樹上,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多少吃多少,沒人會從它們嘴裡奪食。隨著老人逐漸離世,新一代的父母,沒有閒情也沒有必要做柿餅了。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故鄉·偶遇 攝影 /老黑

我們美好的童年,都被自己的童年毀掉了,柿子、柿餅,成為記憶。新一代童年幸福了,終於吃上垃圾食品,那些不知廠家、不知產地、不知產期的零食,在鄉下橫行。價格倒也便宜,五毛、一塊的,孩子們就可以高興很久。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只是吃多了這些東西,正餐的時候小孩子不怎麼吃飯。過了飯點,餓了,又去買零食。如此迴圈。於是,隔三差五,發燒、感冒,這不可怕,交通方便,兜裡有錢,送到醫院,輸液三天,然後,藥到病除。

故鄉的村莊一角 攝影 /老黑

想必你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和感受,或許你也時常尋找鄉愁,回味童年,可始終找不到那種熟悉的味道,親切的感覺。

老屋頂·黃柿子 攝影 /老黑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作為一種占地很廣、生長緩慢,一年一季、價格低廉的柿子,不再稀奇,能挖就挖,該砍則砍。

故鄉·晨霧中的紅柿子 攝影 /老黑

遠眺故鄉 攝影 /老黑

村裡的柿子樹還在,可是,故鄉的柿子,童年的味道,已經一去不回。你懷念它嗎?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沒有故鄉的人尋找天堂;在瓦怒蔔,你也許能找到一些感覺。

好大一棵樹 攝影 /老黑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於作者老黑】

雲南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創始人,獨立攝影師、自由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體人。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網易、騰訊、鳳凰、百度號、微信公眾號原創作者;搜狐認證金牌作者,樂途旅遊專欄作家,新浪認證旅遊博主、頭條文章作者,大魚號能量創作者;中國國家地理資深會員,#大理·老黑影像機構# 創始人、負責人。喜歡飲酒、作樂,遊走、拍照,讀書、寫字、吃茶、吼歌;現居大理。所有媒體平臺,都叫:老黑影像志。

【 老黑影像志 】

一個人的傳媒機構 | 關於美好生活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