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年,將一張紙做成液體包裝盒,稱霸全球66年

真正的爆品, 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果汁、牛奶包裝盒側面的小標籤——Tetra Pak(利樂包)。 它是一個無處不在, 卻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產品。

上個月, 利樂發佈聲明, 利樂佛山工廠於2017年7月28日停止生產。 這意味著這家進入中國26年的老廠被關閉。 但關停老廠並不代表利樂退出中國市場, 也並不影響它繼續穩坐全球包裝老大的交椅, 其每年全球淨收入超過100億歐元。

儘管它也曾被指“從每盒牛奶中賺取3/4的利潤”, 曾因壟斷行為被處罰, 但這看似簡單的小包裝盒能夠稱霸全球66年, 它的奧義仍舊值得探討。

1929年, 魯本·羅辛與夥伴阿克蘭德創辦了一家以兩人名字命名的包裝廠——阿克蘭德與羅辛公司, 這也是利樂公司的前身。

這家包裝廠也是當時瑞典第一家專業的包裝公司, 雖然它很快就成了行業的老大, 但與其說是包裝公司, 不如說是紙袋廠, 其主營業務是生產小販們用來裝麵粉、麥子和玉米粒等食品的紙袋子。

1933年, 包裝廠開始構想為生產牛奶和果汁包裝。 當年, 大量農民湧向城鎮, 牛奶和果汁的需求大增, 但當時的牛奶和果汁都是裝在迴圈利用的玻璃瓶裡, 不宜遠距離運輸和長期保存。 在魯本·羅賓看來, “包裝帶來的節約應超過其自身成本”。

同時, 伴隨著自助購物商店進入歐洲, 魯本·羅辛意識到, 傳統的分銷方式勢必會影響自助商店牛奶的銷量, 如果能製作出裝飲料的一次性包裝, 銷量一定會很好。

魯本·羅辛開始在腦海中構想他的新發明——一種內襯塑膠薄膜的包裝紙, 不僅防水, 製作工藝簡單, 造價也便宜。

在原有紙袋子設計基礎上, 憑藉工程師瓦倫貝格的幫助,

魯本·羅辛的設想成為了現實。 1944年, 魯本·羅辛將此設計申請了專利, 並取名為“正四面體”, 也是如今利樂包的原型。

雖然1944年就拿到了專利, 但利樂包並沒有就此迅速投入市場。 魯本·羅辛還有更長遠的商業計畫——不可能直接將這種包裝賣給飲料商, 必須設計出一個完美的飲料灌裝線,

才能打動飲料商的心。

要怎麼往盒子里加飲料?怎麼讓機器知道該加多少飲料?加完飲料又應如何封口?魯本·羅辛又花了6年時間解決這些問題。 據說, 他的妻子伊莉莎白解決了最後一個封口的難題:她提議在密封前將飲料灌滿, 封口直接從飲料上軋過, 這樣包裝盒裡就不會有空氣, 以便減少飲料變質的可能。

經過近20年的打磨, 1951年, 魯本·羅辛終於研究出無菌加工及包裝技術, 利樂第一條灌裝線也正式投入生產, 為一個本地農場包裝100毫升的奶油。 此外, 還直接出售灌裝機器, 短短幾年, 灌裝機器走出瑞士, 被賣到了德國、法國、義大利和日本。

在歷史上, 無菌加工及包裝技術給食品行業帶來的變革是具有顛覆性的, 它甚至推動著一個產品、一個行業的改變。

在中國市場, 利樂包用於各大乳業的產品包裝。 但很少有人知道, 它是改變中國乳業格局的幕後推手。

1979年, 利樂包進入中國市場, 以銷售灌裝機為主要盈利模式。 隨後的十多年裡, 在中國市場也幾乎沒有任何名聲。

轉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

彼時,全國乳業市場需求旺盛,低溫鮮奶市場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南方乳企都在競相謀劃上市。當年的伊利還是偏安於內蒙古草原的一家小企業,受低溫殺菌技術不宜長期保存的影響,伊利的產品銷售很難走近南方,企業難以擴大,伊利掌門人鄭俊懷心急如焚。

在一次前往南方考察市場時,鄭俊懷發現,利樂可以幫助伊利長時間保存牛奶,而利樂則看到中國乳業市場旺盛的需求。兩家企業一拍即合,利樂為伊利提供設備,伊利也轉戰常溫奶市場。

1999年,牛根生另立門戶,創建蒙牛。此時,利樂更是將價值千萬的設備以極為優惠的價格賣給了蒙牛。從那時起,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淵源,甚至有傳言稱,當年蒙牛上市成功的時候,服務蒙牛的利樂團隊和蒙牛的管理團隊一起抱頭痛哭。

一個品類的誕生與崛起,無一例外都需要技術的創新與大規模的應用,這也是搶佔市場制高點的契機。

從研究出無菌加工及包裝技術,製作出“四面體”利樂包,到“利樂磚”、“利樂枕”的廣泛應用,利樂之所以能稱霸全球66年,甚至更久,得益于其對創新的不斷投入。

誠然,在中國發展的近40年裡,利樂多次被指“捆綁銷售”,甚至被曝消費者每消費一包利樂包裝的牛奶,利樂就從中抽成20%以上。伊利公司的財報就曾提及,其包裝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

轉機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

彼時,全國乳業市場需求旺盛,低溫鮮奶市場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南方乳企都在競相謀劃上市。當年的伊利還是偏安於內蒙古草原的一家小企業,受低溫殺菌技術不宜長期保存的影響,伊利的產品銷售很難走近南方,企業難以擴大,伊利掌門人鄭俊懷心急如焚。

在一次前往南方考察市場時,鄭俊懷發現,利樂可以幫助伊利長時間保存牛奶,而利樂則看到中國乳業市場旺盛的需求。兩家企業一拍即合,利樂為伊利提供設備,伊利也轉戰常溫奶市場。

1999年,牛根生另立門戶,創建蒙牛。此時,利樂更是將價值千萬的設備以極為優惠的價格賣給了蒙牛。從那時起,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淵源,甚至有傳言稱,當年蒙牛上市成功的時候,服務蒙牛的利樂團隊和蒙牛的管理團隊一起抱頭痛哭。

一個品類的誕生與崛起,無一例外都需要技術的創新與大規模的應用,這也是搶佔市場制高點的契機。

從研究出無菌加工及包裝技術,製作出“四面體”利樂包,到“利樂磚”、“利樂枕”的廣泛應用,利樂之所以能稱霸全球66年,甚至更久,得益于其對創新的不斷投入。

誠然,在中國發展的近40年裡,利樂多次被指“捆綁銷售”,甚至被曝消費者每消費一包利樂包裝的牛奶,利樂就從中抽成20%以上。伊利公司的財報就曾提及,其包裝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