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中國食品報用了一整版給淮北烈山打call~速來圍觀!

點擊淮北發佈

關注我們

版面內容

眾所周知, 能源型城市的“轉型”已經成為當今乃至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話題, 日益受到各方關注。 資源型城市轉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其難就難在要實現轉型, 既需要城市主體的強烈轉型欲望和衝動, 又需要具備相應的經濟、政策、科技等相關轉型條件。 近年來, 國家對於推進資源城市轉型的力度不斷加大,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是, 不能忽視的是, 直至目前, 資源城市的轉型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 需要通過產業、生態和民生三個主要要素的綜合治理, 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安徽省淮北市在進行塌陷區治理的過程中, 針對多層煤回採的深層塌陷區和單一煤層回採的淺層塌陷區的不同情況,

分別建立了塌陷地複墾種植、複墾基建、塌陷區深水面養殖等三大治理類型, 逐步形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深層塌陷區水產養殖、淺層塌陷區挖塘造地發展種植和水產養殖、魚鴨混養、果蔬(菜)間作、利用塌陷區水資源建設山水生態城市等六種複墾模式, 巧妙地利用不同深度塌陷區的地質特點和淮北水資源豐富的優勢, 將塌陷區變成為一片水上江南。 尤其是淮北市烈山區經過多年的努力, 變廢為寶、因地制宜, 把整個區變成了生態旅遊、特色農業、景色宜人之地。

有序推進特色農業發展

《安徽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指出,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發揮區域比較優勢, 發展“一村一品”, 支持發展茶葉、水果、蠶繭、中藥材等特色產品, 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板塊經濟。 據瞭解, 安徽將在皖北、江淮、皖南地區 11 個縣(市、區)建設皖北水果、沿淮水果和皖南山區水果優勢產業帶。 到 2020 年, 優勢帶水果產量占全省比重達到 80%。 烈山區位於皖北水果優勢產業帶,

烈山發展水果產業化的重點是:發展特色鮮食果品基地和城郊休閒觀光水果基地, 擴大中東部山區塔山石榴、和村蘋果、穀山柿子、周圩黃花酥梨、黃營靈棗等特色林果種植面積。 目前水果總面積已達十多萬畝, 其中石榴面積達到 8 萬多畝。

發揮農產品區域優勢

以烈山石榴為例,可謂是歷史悠久,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在榴園村萬畝石榴園內,至今仍保存有明清時期的古石榴樹,夏季枝繁葉茂,秋季碩果累累,果實大而籽粒飽滿。目前,示範區已形成了以石榴為主要農產品的產業格局。石榴之所以盛產於榴園村,與當地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有著直接關係。榴園村,群山環抱,植被覆蓋良好,是淮海地區難得的天然氧吧。榴園村土壤類型為石灰岩或紫紅色葉岩,土壤質地為砂壤,pH 值為 7.0 至 7.8,有機質含量逸1.5%,透水性較好。村內共有數十處天然泉眼和古井,水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近年來由於生態的改善,水量更加充沛,常年不竭,滋潤著榴園村。據史書載,自明清時,榴木開始紮根此地,世代相傳至今。這裡的果農歷代栽培石榴精心選擇,去劣存優,沿襲至今,使烈山石榴品種越來越好,享譽國內外。同樣其他水果的品質也是可見一斑。

採用農業物聯網進行田間有效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精准生產和遠端操作,示範區在石榴育苗和石榴生產環節引進了農業物流網。在育苗階段,用物聯網的技術手段採集溫度、濕度的資訊,進行高效的管理,保證石榴種苗

最佳環境中生長;在石榴生長階段,利用物聯網即時監測石榴的生長的環境資訊、養分資訊和作物病蟲害情況,為石榴生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依託烈山塔仙石榴合作聯社,在石榴標準園區(基地)內建設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1 個,實施了標準園區內生產管理精准施肥系統、溫度、濕度控制系統、自動化滴灌等。

採用農業資訊化實現科學管理

農業資訊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資訊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烈山區大力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農業資訊化體系基本完善。區農林水利局建立了淮北市烈山區農網,設立了農村科技特派員。自淮北市烈山區農網在省農業資訊網伺服器上開通以來,烈山區農林水利局指定專人負責維護和更新網站,及時發佈各類農業資訊、技術服務資訊以及農產品供求資訊等。烈山區已把淮北市烈山區農網作為集政務資訊和服務資訊於一體的農業綜合性門戶網站來加強建設。建立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通道,注重在產品行銷模式的創新與轉變,把石榴產品銷售與“互聯網+”、產品加工產業鏈、特色產業旅遊等緊密結合,實現了“互聯網+石榴地”“互聯網+合作社”“互聯網+旅遊業”的創新模式,為石榴經濟增添新亮點。

與特色農業配套的服務及規劃

堅持“12345”的發展思路,即始終堅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這一條主線,緊緊圍繞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建設全國最大的石榴種植基地為兩大目標,突出抓好產業優化升級、農業基

礎設施鞏固加強、農民增收致富三大任務,認真落實現代農業彰顯特點、支持重點、打造亮點、破解難點四項要求,著力提高農業現代物質裝備、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政策支撐五個水準,建成

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示範區。突出建設重點,在薄弱環節和關健領域取得突破。推進“一帶三園九基地”建設。

一帶:即建設四季榴園休閒觀光帶。

三園:即全力打造育苗及新品種展示園、綠色榴園生產示範園、石榴文化科普旅遊園。

九基地:即石榴育苗基地、品種展示基地、榴園套種基地、標準榴園基地、石榴採摘基地、精深加工基地、明清榴園基地、遊客接待中心、石榴博物館。

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和較快發展的基礎上,力爭到 2020 年,實現“四化、五新、七高、一領先”的總體目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四化:物質裝備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和資源環境優良化。即用現代工業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農業科技代替傳統農業技術,用現代經營管理方法取代自給半自給的生產方式,用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的優化來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

五新:農業現代化建設跨越新臺階、農村基礎設施取得新突破、農業發展方式轉型進入新階段、美好鄉村各項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達到新境界。

七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三率”水準顯著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資訊化“三化”水準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水準和增速大大提高。

一領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領先淮北地區,躍居安徽省前列,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做出貢獻。規劃的具體目標:使用機器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徵,對於利用資源、抗禦自然災害、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集約經營、增加單產與總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以及對於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縮小工農差別,都有著重大的作用。水果的儲藏保鮮是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經過儲藏保鮮,錯季銷售,滿足長期供應石榴的社會需求,均衡供應,保證農產品價值,是農民重要的增收管道。目前僅有石榴產地銷售集散點 2 個,主要承擔石榴的批發銷售功能。另外還採用連鎖專營經營、特許加盟經營、超市專櫃等多種形式的銷售管道。僅有這些遠遠不能滿足農產品交易的需求,因此,建設倉儲基地及建立農機、農貿、農批市場的需求尤為突出。淮北烈山在轉型中發揮了自身的特色優勢,並致力於改善土地塌陷等問題,以“資源”的眼光看待塌陷土地,並將城市建設和土地治理結合起來,在土地治理中完善城市功能,進行城市建設。把塌陷區變成美麗的南湖公園,更是將特殊農業發展、生態旅遊、地方文化結合起來。利用深加工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在特色資源上大做文章,將農產品和特色文化進行輸出,並將產業發展和城市文化有機結合,利用特色產業發展補充和提升城市文化,為市民打造旅遊、休閒、採摘及享受生態文化聚集地。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中國食品報版面內容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發揮農產品區域優勢

以烈山石榴為例,可謂是歷史悠久,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在榴園村萬畝石榴園內,至今仍保存有明清時期的古石榴樹,夏季枝繁葉茂,秋季碩果累累,果實大而籽粒飽滿。目前,示範區已形成了以石榴為主要農產品的產業格局。石榴之所以盛產於榴園村,與當地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有著直接關係。榴園村,群山環抱,植被覆蓋良好,是淮海地區難得的天然氧吧。榴園村土壤類型為石灰岩或紫紅色葉岩,土壤質地為砂壤,pH 值為 7.0 至 7.8,有機質含量逸1.5%,透水性較好。村內共有數十處天然泉眼和古井,水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近年來由於生態的改善,水量更加充沛,常年不竭,滋潤著榴園村。據史書載,自明清時,榴木開始紮根此地,世代相傳至今。這裡的果農歷代栽培石榴精心選擇,去劣存優,沿襲至今,使烈山石榴品種越來越好,享譽國內外。同樣其他水果的品質也是可見一斑。

採用農業物聯網進行田間有效管理

為進一步加強精准生產和遠端操作,示範區在石榴育苗和石榴生產環節引進了農業物流網。在育苗階段,用物聯網的技術手段採集溫度、濕度的資訊,進行高效的管理,保證石榴種苗

最佳環境中生長;在石榴生長階段,利用物聯網即時監測石榴的生長的環境資訊、養分資訊和作物病蟲害情況,為石榴生長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依託烈山塔仙石榴合作聯社,在石榴標準園區(基地)內建設現代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1 個,實施了標準園區內生產管理精准施肥系統、溫度、濕度控制系統、自動化滴灌等。

採用農業資訊化實現科學管理

農業資訊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資訊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烈山區大力推進農業資訊化建設,農業資訊化體系基本完善。區農林水利局建立了淮北市烈山區農網,設立了農村科技特派員。自淮北市烈山區農網在省農業資訊網伺服器上開通以來,烈山區農林水利局指定專人負責維護和更新網站,及時發佈各類農業資訊、技術服務資訊以及農產品供求資訊等。烈山區已把淮北市烈山區農網作為集政務資訊和服務資訊於一體的農業綜合性門戶網站來加強建設。建立基於“互聯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新通道,注重在產品行銷模式的創新與轉變,把石榴產品銷售與“互聯網+”、產品加工產業鏈、特色產業旅遊等緊密結合,實現了“互聯網+石榴地”“互聯網+合作社”“互聯網+旅遊業”的創新模式,為石榴經濟增添新亮點。

與特色農業配套的服務及規劃

堅持“12345”的發展思路,即始終堅持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這一條主線,緊緊圍繞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建設全國最大的石榴種植基地為兩大目標,突出抓好產業優化升級、農業基

礎設施鞏固加強、農民增收致富三大任務,認真落實現代農業彰顯特點、支持重點、打造亮點、破解難點四項要求,著力提高農業現代物質裝備、農業科技支撐、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政策支撐五個水準,建成

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示範區。突出建設重點,在薄弱環節和關健領域取得突破。推進“一帶三園九基地”建設。

一帶:即建設四季榴園休閒觀光帶。

三園:即全力打造育苗及新品種展示園、綠色榴園生產示範園、石榴文化科普旅遊園。

九基地:即石榴育苗基地、品種展示基地、榴園套種基地、標準榴園基地、石榴採摘基地、精深加工基地、明清榴園基地、遊客接待中心、石榴博物館。

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和較快發展的基礎上,力爭到 2020 年,實現“四化、五新、七高、一領先”的總體目標,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四化:物質裝備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經營管理現代化和資源環境優良化。即用現代工業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農業科技代替傳統農業技術,用現代經營管理方法取代自給半自給的生產方式,用資源永續利用和環境的優化來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的目標。

五新:農業現代化建設跨越新臺階、農村基礎設施取得新突破、農業發展方式轉型進入新階段、美好鄉村各項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達到新境界。

七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三率”水準顯著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資訊化“三化”水準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水準和增速大大提高。

一領先: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領先淮北地區,躍居安徽省前列,為實現統籌城鄉發展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做出貢獻。規劃的具體目標:使用機器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徵,對於利用資源、抗禦自然災害、推廣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集約經營、增加單產與總產、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成本,以及對於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縮小工農差別,都有著重大的作用。水果的儲藏保鮮是生產的重要環節,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經過儲藏保鮮,錯季銷售,滿足長期供應石榴的社會需求,均衡供應,保證農產品價值,是農民重要的增收管道。目前僅有石榴產地銷售集散點 2 個,主要承擔石榴的批發銷售功能。另外還採用連鎖專營經營、特許加盟經營、超市專櫃等多種形式的銷售管道。僅有這些遠遠不能滿足農產品交易的需求,因此,建設倉儲基地及建立農機、農貿、農批市場的需求尤為突出。淮北烈山在轉型中發揮了自身的特色優勢,並致力於改善土地塌陷等問題,以“資源”的眼光看待塌陷土地,並將城市建設和土地治理結合起來,在土地治理中完善城市功能,進行城市建設。把塌陷區變成美麗的南湖公園,更是將特殊農業發展、生態旅遊、地方文化結合起來。利用深加工充分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在特色資源上大做文章,將農產品和特色文化進行輸出,並將產業發展和城市文化有機結合,利用特色產業發展補充和提升城市文化,為市民打造旅遊、休閒、採摘及享受生態文化聚集地。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中國食品報版面內容

覺得有用別忘了點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